經(jīng)營者持股在今天已然不是新鮮事,但在1997年前后,中外合資企業(yè)杭州正大青春寶藥業(yè)有限公司總裁馮根生提出“工者有其股”,卻屬冒天下之大不韙之舉,因為當時根本沒有先例?!肮ふ哂衅涔伞敝荚诎讶w職工的利益與企業(yè)的前途更緊密地捆在一起,但圍繞馮根生該不該持有企業(yè)的300萬股,一時間街頭巷尾爭談,社會各界莫衷一是……
不能讓工人做“空頭主人”
回首11年前的“馮根生300萬元持股”風波,馮根生一語道破:其實并不是他個人該不該持股的事件,而是讓不讓“工者有其股”。
說得更明白點,就是讓不讓職工成為資本主人的問題,無非是當時不敢這么說。馮根生說:“我們常常說工人是國家主人,職工是企業(yè)的主人,可他們到底是什么的主人呢?不能老讓他們做企業(yè)的‘空頭主人’!”
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改革的車輪從農(nóng)村推向城市,對公有制企業(yè)進行股份制改革,等待破題。
1997年秋,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chǎn)規(guī)律的經(jīng)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同時提出了新的分配機制,將實行了多年的“按勞分配”原則,修改為“按勞分配和按生產(chǎn)要素分配相結(jié)合”的原則。
這是近50年來,以正式文本的形式對所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和分配形式第全新的闡述。
當時已64歲的馮根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契機,當時,他的身份是中外合資企業(yè)杭州正大青春寶藥業(yè)有限公司總裁。
“我提出,拿出中外合資中中方股份的50%,按要素改制,分配給每個職工,讓工者有其股?!瘪T根生說。
為什么要這樣做,馮根生的觀點是,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yè)、國家的利益緊緊捆在一起,讓員工真正在企業(yè)擁有資本,真正成為企業(yè)的主人,讓職工共創(chuàng)造、共獲利也共擔憂,一改他們作為單一打工者的生存常態(tài)。
“1997年10月6日,國慶節(jié)剛過,我們就召開董事會,與合資方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炳先生共商此事?!瘪T根生回憶。
巧的是,謝炳說他們也時刻關注著中國改革的動向,也讀了十五大報告,覺得這是中國企業(yè)改革的契機。
當時,正大在中國有100多家企業(yè),對馮根生提出“工者有其股”方案十分贊同,并希望抓住機遇能一氣呵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拴住職工的心,才能保證企業(yè)隊伍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董事會是通過了,可路怎么走呢?面前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馮根生該不該持300萬股?
馮根生回憶,當時正大青春寶的合資比例是6∶4,泰方占60%股份,中方占40%,董事會一致決定拿出中方的一半,即總資產(chǎn)的20%賣給職工和經(jīng)營者。
當時經(jīng)過四個多月的評估,總資產(chǎn)為1.8億元,按優(yōu)惠20%計,為1.5億元,可轉(zhuǎn)讓給職工的20%就是3000萬元,董事會決定,管理者應持職工股中的大股。
“我是中方的主要管理者,又是企業(yè)創(chuàng)辦者,所以決定讓我購買總股本的2%,也就是300萬股。方案也定了,賬也算出來了,可是要知道當時的董事會只有干活的份,是決定不了這件事的。上面‘公公婆婆’多的是,得由他們?nèi)ビ懻摏Q定,青春寶是國有企業(yè),就得由市政府和這個委那個辦討論研究?!瘪T根生回憶。
當時,黨的十五大剛剛結(jié)束,政府還沒有碰到過這么一個“工者有其股”的問題,一時決定不了。
“我想改革是開不得玩笑的,我這么做,職工會怎么看我們?后,我決定把問題爆給新聞界,讓社會各界來參與討論這件事?!眰涫軌毫Φ鸟T根生祭出了這一招。
“其實我馮根生做這個出頭鳥,說穿了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國有企業(yè)的前途,為了職工的利益,也為像我一樣成千上萬為中國改革事業(yè)默默奉獻著的企業(yè)經(jīng)營者。改革說到底就是要有人來沖破大大小小的樊籬,就是要有人站出來說話,我當時已經(jīng)64歲了,我不怕什么,就站出來吆喝幾下,成與不成是另外一回事?!瘪T根生預想到了可能產(chǎn)生的壓力。
1997年10月7日起,《錢江晚報》在頭版對正大青春寶“工者有其股”事件進行了大篇幅的連續(xù)報道,一時間轟動國內(nèi)外,上百家媒體給予報道,企業(yè)界、經(jīng)濟學界和政府有關方面也甚為關注,復旦大學還專門成立了“馮根生難題”課題組,并就此撰寫了一部幾十萬字的書。
爭議如期而至,而且來得很猛烈?!榜T根生該不該持有企業(yè)300萬股”成為焦點,并演變?yōu)椤榜T根生難題”。當時有的老同志說:“馮根生還是不是共產(chǎn)黨員?是黨員就要講奉獻,我們當年干革命的時候,誰計較過自己的利益!”
面對指責,馮根生很坦然:“其實,當時就有國外的大財團三顧茅廬來請我,僅安家費就是100萬美元,但我沒走。我不是不動心,是舍不得自己的企業(yè)。說實在的,60多歲的人再去談錢太晚了,再多的錢也花不了多少了??筛母餂]有止境,我得為職工想想。上世紀70年代初,我當廠長時為職工多發(fā)了3元錢就被貼了‘*’,說我搞物質(zhì)刺激,只抓生產(chǎn)不抓革命。改革太難了,槍打出頭鳥,我這只鳥也愿意挨槍的?!?BR> 問題社會化了,關注度就大了。為此,杭州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幾次會議進行研究,終于在半年多之后,也就是1998年6月初,批準通過了正大青春寶國有股權有償轉(zhuǎn)讓方案。
由此,有關“馮根生難題”的近10個月的爭論總算畫上了句號。
“300萬股買不買,職工看著我”
股改方案市政府是批下來了,馮根生卻傻眼了,職工們也開始猶豫了。
股權是有償轉(zhuǎn)讓的,馮根生持300萬股,就需要300萬元的人民幣。他哪來那么多錢?
企業(yè)合資前,馮根生的月工資是480元,合資后雖增加到幾千元,但與300萬元的差距也實在太大了。
職工的心思更復雜:“你馮總60多歲了,我們交了錢你退休了,企業(yè)虧了我們找誰去?。俊?BR> 馮家為此專門開起了家庭會議,主題是討論到底買不買這300萬股。后決定還是買,因為“馮總”不買,職工就更沒信心買了。
終,馮根生家里湊足了30萬元,再以股權作抵押向杭州城市合作銀行貸了270萬元,300萬股終于塵埃落定。
馮根生向職工交了底:“我借錢認股,人不會走,準備再干5年把大家的本錢都賺回來。”
一諾千金,職工有其股,成了資本的主人,3000萬股一個星期全部認購完成。
“當時我的壓力是很大的,我自己每天要還的利息就有700多元,而1000多職工都是多年的積蓄壓在那兒,沒有退路可走。”馮根生說。
與壓力并存的是動力,公司股改之后,職工自己真正當起了主人。他們自覺加班加點,連水、電費都大幅下降,原來國有企業(yè)的那種懶散習氣一掃而光,所有的干勁都迸發(fā)出來了。
當年,職工分紅就達30%,之后,不到3年時間,所有本金就全部返還。10年間,企業(yè)利稅增了5倍,總資產(chǎn)增長10倍以上,產(chǎn)值增長近10倍,顯示了股份制改造的巨大威力。
不能怕曲折就不上路了
正大青春寶成為全國第一個職工持股的國有企業(yè)。當年,上海、北京、青島、大連等地政府和企業(yè)紛紛組團前來取經(jīng)探討,此后引發(fā)了全國性的企業(yè)職工持股改革?!肮ふ哂衅涔桑?jīng)營者持大股”不再成為新鮮事。
馮根生并不諱言,此后各地一些企業(yè)出現(xiàn)了由轉(zhuǎn)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國有資產(chǎn)、集體資產(chǎn)流失等,他認為,這并不是股份制改革本身的問題,而是監(jiān)管的問題、法制不健全的問題,是不公開、不公正、不透明造成的問題。
馮根生說,改革首先要改然后再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前面的路走了才知道有山有水有曲折,不能走都沒走就因為怕有曲折不上路了。
“就像我們這股權改制,現(xiàn)在看來還有問題的,像老職工有股份,新職工進來就沒有了,這對他們的積極性就造成了挫傷。怎么辦呢?我們正在想新辦法,所以社會要進步,改革的輪子就永遠不能停下來的?!瘪T根生說。
實踐不息的改革者
經(jīng)歷瞬息萬變的這30年,至今仍在大型國有企業(yè)董事長位置上的,除了中國青春寶集團董事長馮根生之外,幾乎已經(jīng)找不到第二個了。
出身中醫(yī)世家的馮根生今年75歲,參加工作近60年,擔任廠長36年。他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更是一個扎扎實實的實踐者。30多年的潮起潮落風云變幻,他始終以堅定的步伐走在企業(yè)改革的前列。
從上世紀80年代打破國有企業(yè)干部職工“鐵飯碗”、為爭企業(yè)自主權大喊“為企業(yè)家松綁”,到上世紀90年代為尋找新機制主動“披洋衣”(中外合資)、為爭取“工者有其股”馮根生該不該持300萬股……改革的風浪一直沒停止拍打這位奮進在一線的企業(yè)家。
但風浪歸風浪,一談起改革,他立馬目光炯炯。這,就是改革者的風采。
不能讓工人做“空頭主人”
回首11年前的“馮根生300萬元持股”風波,馮根生一語道破:其實并不是他個人該不該持股的事件,而是讓不讓“工者有其股”。
說得更明白點,就是讓不讓職工成為資本主人的問題,無非是當時不敢這么說。馮根生說:“我們常常說工人是國家主人,職工是企業(yè)的主人,可他們到底是什么的主人呢?不能老讓他們做企業(yè)的‘空頭主人’!”
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改革的車輪從農(nóng)村推向城市,對公有制企業(yè)進行股份制改革,等待破題。
1997年秋,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chǎn)規(guī)律的經(jīng)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同時提出了新的分配機制,將實行了多年的“按勞分配”原則,修改為“按勞分配和按生產(chǎn)要素分配相結(jié)合”的原則。
這是近50年來,以正式文本的形式對所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和分配形式第全新的闡述。
當時已64歲的馮根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契機,當時,他的身份是中外合資企業(yè)杭州正大青春寶藥業(yè)有限公司總裁。
“我提出,拿出中外合資中中方股份的50%,按要素改制,分配給每個職工,讓工者有其股?!瘪T根生說。
為什么要這樣做,馮根生的觀點是,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yè)、國家的利益緊緊捆在一起,讓員工真正在企業(yè)擁有資本,真正成為企業(yè)的主人,讓職工共創(chuàng)造、共獲利也共擔憂,一改他們作為單一打工者的生存常態(tài)。
“1997年10月6日,國慶節(jié)剛過,我們就召開董事會,與合資方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炳先生共商此事?!瘪T根生回憶。
巧的是,謝炳說他們也時刻關注著中國改革的動向,也讀了十五大報告,覺得這是中國企業(yè)改革的契機。
當時,正大在中國有100多家企業(yè),對馮根生提出“工者有其股”方案十分贊同,并希望抓住機遇能一氣呵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拴住職工的心,才能保證企業(yè)隊伍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董事會是通過了,可路怎么走呢?面前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馮根生該不該持300萬股?
馮根生回憶,當時正大青春寶的合資比例是6∶4,泰方占60%股份,中方占40%,董事會一致決定拿出中方的一半,即總資產(chǎn)的20%賣給職工和經(jīng)營者。
當時經(jīng)過四個多月的評估,總資產(chǎn)為1.8億元,按優(yōu)惠20%計,為1.5億元,可轉(zhuǎn)讓給職工的20%就是3000萬元,董事會決定,管理者應持職工股中的大股。
“我是中方的主要管理者,又是企業(yè)創(chuàng)辦者,所以決定讓我購買總股本的2%,也就是300萬股。方案也定了,賬也算出來了,可是要知道當時的董事會只有干活的份,是決定不了這件事的。上面‘公公婆婆’多的是,得由他們?nèi)ビ懻摏Q定,青春寶是國有企業(yè),就得由市政府和這個委那個辦討論研究?!瘪T根生回憶。
當時,黨的十五大剛剛結(jié)束,政府還沒有碰到過這么一個“工者有其股”的問題,一時決定不了。
“我想改革是開不得玩笑的,我這么做,職工會怎么看我們?后,我決定把問題爆給新聞界,讓社會各界來參與討論這件事?!眰涫軌毫Φ鸟T根生祭出了這一招。
“其實我馮根生做這個出頭鳥,說穿了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國有企業(yè)的前途,為了職工的利益,也為像我一樣成千上萬為中國改革事業(yè)默默奉獻著的企業(yè)經(jīng)營者。改革說到底就是要有人來沖破大大小小的樊籬,就是要有人站出來說話,我當時已經(jīng)64歲了,我不怕什么,就站出來吆喝幾下,成與不成是另外一回事?!瘪T根生預想到了可能產(chǎn)生的壓力。
1997年10月7日起,《錢江晚報》在頭版對正大青春寶“工者有其股”事件進行了大篇幅的連續(xù)報道,一時間轟動國內(nèi)外,上百家媒體給予報道,企業(yè)界、經(jīng)濟學界和政府有關方面也甚為關注,復旦大學還專門成立了“馮根生難題”課題組,并就此撰寫了一部幾十萬字的書。
爭議如期而至,而且來得很猛烈?!榜T根生該不該持有企業(yè)300萬股”成為焦點,并演變?yōu)椤榜T根生難題”。當時有的老同志說:“馮根生還是不是共產(chǎn)黨員?是黨員就要講奉獻,我們當年干革命的時候,誰計較過自己的利益!”
面對指責,馮根生很坦然:“其實,當時就有國外的大財團三顧茅廬來請我,僅安家費就是100萬美元,但我沒走。我不是不動心,是舍不得自己的企業(yè)。說實在的,60多歲的人再去談錢太晚了,再多的錢也花不了多少了??筛母餂]有止境,我得為職工想想。上世紀70年代初,我當廠長時為職工多發(fā)了3元錢就被貼了‘*’,說我搞物質(zhì)刺激,只抓生產(chǎn)不抓革命。改革太難了,槍打出頭鳥,我這只鳥也愿意挨槍的?!?BR> 問題社會化了,關注度就大了。為此,杭州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幾次會議進行研究,終于在半年多之后,也就是1998年6月初,批準通過了正大青春寶國有股權有償轉(zhuǎn)讓方案。
由此,有關“馮根生難題”的近10個月的爭論總算畫上了句號。
“300萬股買不買,職工看著我”
股改方案市政府是批下來了,馮根生卻傻眼了,職工們也開始猶豫了。
股權是有償轉(zhuǎn)讓的,馮根生持300萬股,就需要300萬元的人民幣。他哪來那么多錢?
企業(yè)合資前,馮根生的月工資是480元,合資后雖增加到幾千元,但與300萬元的差距也實在太大了。
職工的心思更復雜:“你馮總60多歲了,我們交了錢你退休了,企業(yè)虧了我們找誰去?。俊?BR> 馮家為此專門開起了家庭會議,主題是討論到底買不買這300萬股。后決定還是買,因為“馮總”不買,職工就更沒信心買了。
終,馮根生家里湊足了30萬元,再以股權作抵押向杭州城市合作銀行貸了270萬元,300萬股終于塵埃落定。
馮根生向職工交了底:“我借錢認股,人不會走,準備再干5年把大家的本錢都賺回來。”
一諾千金,職工有其股,成了資本的主人,3000萬股一個星期全部認購完成。
“當時我的壓力是很大的,我自己每天要還的利息就有700多元,而1000多職工都是多年的積蓄壓在那兒,沒有退路可走。”馮根生說。
與壓力并存的是動力,公司股改之后,職工自己真正當起了主人。他們自覺加班加點,連水、電費都大幅下降,原來國有企業(yè)的那種懶散習氣一掃而光,所有的干勁都迸發(fā)出來了。
當年,職工分紅就達30%,之后,不到3年時間,所有本金就全部返還。10年間,企業(yè)利稅增了5倍,總資產(chǎn)增長10倍以上,產(chǎn)值增長近10倍,顯示了股份制改造的巨大威力。
不能怕曲折就不上路了
正大青春寶成為全國第一個職工持股的國有企業(yè)。當年,上海、北京、青島、大連等地政府和企業(yè)紛紛組團前來取經(jīng)探討,此后引發(fā)了全國性的企業(yè)職工持股改革?!肮ふ哂衅涔桑?jīng)營者持大股”不再成為新鮮事。
馮根生并不諱言,此后各地一些企業(yè)出現(xiàn)了由轉(zhuǎn)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國有資產(chǎn)、集體資產(chǎn)流失等,他認為,這并不是股份制改革本身的問題,而是監(jiān)管的問題、法制不健全的問題,是不公開、不公正、不透明造成的問題。
馮根生說,改革首先要改然后再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前面的路走了才知道有山有水有曲折,不能走都沒走就因為怕有曲折不上路了。
“就像我們這股權改制,現(xiàn)在看來還有問題的,像老職工有股份,新職工進來就沒有了,這對他們的積極性就造成了挫傷。怎么辦呢?我們正在想新辦法,所以社會要進步,改革的輪子就永遠不能停下來的?!瘪T根生說。
實踐不息的改革者
經(jīng)歷瞬息萬變的這30年,至今仍在大型國有企業(yè)董事長位置上的,除了中國青春寶集團董事長馮根生之外,幾乎已經(jīng)找不到第二個了。
出身中醫(yī)世家的馮根生今年75歲,參加工作近60年,擔任廠長36年。他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更是一個扎扎實實的實踐者。30多年的潮起潮落風云變幻,他始終以堅定的步伐走在企業(yè)改革的前列。
從上世紀80年代打破國有企業(yè)干部職工“鐵飯碗”、為爭企業(yè)自主權大喊“為企業(yè)家松綁”,到上世紀90年代為尋找新機制主動“披洋衣”(中外合資)、為爭取“工者有其股”馮根生該不該持300萬股……改革的風浪一直沒停止拍打這位奮進在一線的企業(yè)家。
但風浪歸風浪,一談起改革,他立馬目光炯炯。這,就是改革者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