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越南還是全球投資者眼中的寵兒,現在卻已經淪落為燙手山芋。通貨膨脹嚴重、股市樓市暴跌、越南盾大貶值,越南的經濟仿佛從天堂墜入了地獄。有些分析家認為這都是國際“熱錢”惹的禍,也有人認為是越南內部的金融問題。無論如何,這一系列現象讓人們擔憂,一場類似1997年那場從泰國爆發(fā)、波及數國的亞洲金融危機是否又將卷土重來?不過,悲觀主義并不是的聲音,很多金融專業(yè)人士也斬釘截鐵地表示,越南并不會出現金融危機。
政府急于求成誘發(fā)越南金融動蕩
政府急于求成是越南遭遇金融動蕩的主要原因,眼下在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中,如何學會與國際資本打交道,并及時進行金融預警,已成越南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
越南“革新開放”的政策,伴有“經濟高增長、外資高推動和工業(yè)高比重”的“三高”之特質。與此“三高”為伍,越南政府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為當下高通脹埋下伏筆。當前,如何處理經濟發(fā)展與國民生活的關系,如何分配政府角色與市場監(jiān)管的關系,已成越南政府亟待解決的難題。
自越共于1986年12月啟動“革新開放”政策以來,該國不僅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快速擴張,而且成功攀至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顯眼位置,被稱為僅次于“金磚四國”的第五大新興經濟體。有專家視此為“紅河奇跡”。不過,最近數月,越南國內通脹高企、本幣狂貶、股市暴挫,這位亞洲的“高才生”遭遇罕見的金融動蕩。
“革新開放”政策從農村試水,隨后逐步推向城市,走的是漸進改革之路。1989年后,越南建設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進入全面深化階段。20多年來,越南的“革新開放”政策主要涉及思維革新、農業(yè)革新、工業(yè)革新、投資革新、金融革新、價格革新、分配保障革新等領域??傮w而言,經濟上,越南堅持以出口為導向;政治上,越南推行民主變革。這一開放過程經歷了探索(1986年至1991年)、發(fā)展(1992年至1996年)和快速發(fā)展(1996年至2007年)的三個階段。
經濟實現高速發(fā)展,“高增長”似乎成為越南黨政領導人的共識。2006年,越共十大制定從思想意識形態(tài)到經濟政策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方針。越共提出到2010年,越南要趕上印尼和菲律賓,2020年要趕上泰國,最終成為亞洲“第五虎”。
為求超常規(guī)發(fā)展,越南政府放松對外資的管制。外資大量涌入,對通脹起了直接推動作用。2006年,越南加入世貿組織后,逐漸放開資本項目的直接投資。由于大量“熱錢”奔向越南,另有腐敗現象存在,直接推高了越南的資產價格,并形成了股市與房市的“雙泡沫”,金融動蕩便隨之產生。所以說,政府急于求成是越南遭遇金融動蕩的主要原因,眼下在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中,如何學會與國際資本打交道,并及時進行金融預警,已成越南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
此外,經濟高增長并未為普通老百姓帶來明顯實惠。2006年,越南人均月收入僅為65萬越南盾(約40.6美元),其中城鎮(zhèn)居民人均月收入98.1萬越南盾(約61.3美元),農村居民人均月收入54.4萬越南盾(約34美元)。民眾的低收入水平造成其國內購買力有限,進而放大了外資、外貿在越南經濟發(fā)展中所占的分量。
從越南的革新經驗獲知,經濟高增長并非一定帶來國民收入的高增長和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對外資涌入不加控制,勢必將加劇金融風險。(許利平 亞太問題專家)
越南,越來越難?
摩托和越戰(zhàn),已定格為探知越南今生與前世的關鍵詞。一個友好的,繁榮的越南,是亞洲之福,是鄰國之幸。
胡志明市街頭,摩托洶涌,馬達轟鳴,也許這座城市正在渴望有朝一日能目睹汽車穿梭街頭,如過江之鯽。好萊塢榨干了越戰(zhàn)題材,留下屈指可數的經典,如《生于七月四日》、《野戰(zhàn)排》。摩托和越戰(zhàn),已定格為探知越南今生與前世的關鍵詞。
近年,越南享受過被追捧、被熱炒的美好時光。2006年,硅谷業(yè)內人士認定越南是IT產業(yè)的下一個熱土,美國英特爾公司為此許諾斥資6.05億美元,在胡志明市創(chuàng)設半導體芯片測試和組裝廠?!渡虡I(yè)周刊》當年5月28日刊發(fā)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彬彬有禮,“早上好,越南”。
溫情已逝,往日不再,一堆枯燥、詭異的數字正在折磨越南。有關數字顯示,今年前5個月,通脹率同比上漲19.09%,糧價漲幅超過40%。與去年12月份相比,物價漲幅達15.96%,創(chuàng)12年來紀錄。越南股市從去年的1170點一度暴跌至今年6月的379.12點。外匯市場美元對越南盾的匯率持續(xù)下降。
經此折騰,越南似乎不再是香餑餑。這一波“熊市”背后,誰是操盤手?《印度斯坦時報》認為,身為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的越南,意外面臨倒春寒的襲擊,重要稻米產區(qū)經歷罕見蟲災,糧食生產遭遇重大挫折。此系天災,另有人禍,即國內投機分子借機造謠,一邊謊稱越南面臨糧荒,一邊囤積糧食,隨之造成糧價暴漲。
“國際市場原油及原材料價格持續(xù)看漲,迫使越南國內企業(yè)生產成本急劇攀升。而越南眾多工業(yè)原料嚴重依賴進口,由此,其國內企業(yè)必受打擊?!边@是《紐約時報》對越南經濟困境做出的診斷。《每日電訊報》認為越南政府不應單一追求經濟高速增長,而放松對財政及信貸的控制;正是由于公共投資規(guī)模無節(jié)制地擴大,通脹壓力隨之持續(xù)加大。
越南的困境會否在全球,尤其是亞洲,引起連鎖反應?對此,《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花旗銀行的報告稱,鑒于越南經濟規(guī)模相對較小,對外界影響有限,因此越南金融動蕩不會蔓延至亞洲其他國家。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相比,當前亞洲各國經濟基礎趨于健康,所以說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暫時不會爆發(fā)。
越南*并未慌亂,它見招拆招,頗有成效?!督洕鷮W人》肯定其應對困境所采取的策略,例如緊縮銀根,削減10%的財政開支,將年初確定的8%至8.5%的年經濟增長指標調低到7%;允許各商業(yè)銀行的貸款利率由原來的18%調高到21%?!渡虡I(yè)周刊》援引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報告認為,越南政府實施的控制通脹的方向是有效的,是恰當的。
相信越南能時來運轉,因為我們需要經濟越來越旺的越南,而非發(fā)展越來越難的越南。一個友好的,繁榮的越南,是亞洲之福,是鄰國之幸
政府急于求成誘發(fā)越南金融動蕩
政府急于求成是越南遭遇金融動蕩的主要原因,眼下在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中,如何學會與國際資本打交道,并及時進行金融預警,已成越南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
越南“革新開放”的政策,伴有“經濟高增長、外資高推動和工業(yè)高比重”的“三高”之特質。與此“三高”為伍,越南政府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為當下高通脹埋下伏筆。當前,如何處理經濟發(fā)展與國民生活的關系,如何分配政府角色與市場監(jiān)管的關系,已成越南政府亟待解決的難題。
自越共于1986年12月啟動“革新開放”政策以來,該國不僅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快速擴張,而且成功攀至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顯眼位置,被稱為僅次于“金磚四國”的第五大新興經濟體。有專家視此為“紅河奇跡”。不過,最近數月,越南國內通脹高企、本幣狂貶、股市暴挫,這位亞洲的“高才生”遭遇罕見的金融動蕩。
“革新開放”政策從農村試水,隨后逐步推向城市,走的是漸進改革之路。1989年后,越南建設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進入全面深化階段。20多年來,越南的“革新開放”政策主要涉及思維革新、農業(yè)革新、工業(yè)革新、投資革新、金融革新、價格革新、分配保障革新等領域??傮w而言,經濟上,越南堅持以出口為導向;政治上,越南推行民主變革。這一開放過程經歷了探索(1986年至1991年)、發(fā)展(1992年至1996年)和快速發(fā)展(1996年至2007年)的三個階段。
經濟實現高速發(fā)展,“高增長”似乎成為越南黨政領導人的共識。2006年,越共十大制定從思想意識形態(tài)到經濟政策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方針。越共提出到2010年,越南要趕上印尼和菲律賓,2020年要趕上泰國,最終成為亞洲“第五虎”。
為求超常規(guī)發(fā)展,越南政府放松對外資的管制。外資大量涌入,對通脹起了直接推動作用。2006年,越南加入世貿組織后,逐漸放開資本項目的直接投資。由于大量“熱錢”奔向越南,另有腐敗現象存在,直接推高了越南的資產價格,并形成了股市與房市的“雙泡沫”,金融動蕩便隨之產生。所以說,政府急于求成是越南遭遇金融動蕩的主要原因,眼下在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中,如何學會與國際資本打交道,并及時進行金融預警,已成越南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
此外,經濟高增長并未為普通老百姓帶來明顯實惠。2006年,越南人均月收入僅為65萬越南盾(約40.6美元),其中城鎮(zhèn)居民人均月收入98.1萬越南盾(約61.3美元),農村居民人均月收入54.4萬越南盾(約34美元)。民眾的低收入水平造成其國內購買力有限,進而放大了外資、外貿在越南經濟發(fā)展中所占的分量。
從越南的革新經驗獲知,經濟高增長并非一定帶來國民收入的高增長和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對外資涌入不加控制,勢必將加劇金融風險。(許利平 亞太問題專家)
越南,越來越難?
摩托和越戰(zhàn),已定格為探知越南今生與前世的關鍵詞。一個友好的,繁榮的越南,是亞洲之福,是鄰國之幸。
胡志明市街頭,摩托洶涌,馬達轟鳴,也許這座城市正在渴望有朝一日能目睹汽車穿梭街頭,如過江之鯽。好萊塢榨干了越戰(zhàn)題材,留下屈指可數的經典,如《生于七月四日》、《野戰(zhàn)排》。摩托和越戰(zhàn),已定格為探知越南今生與前世的關鍵詞。
近年,越南享受過被追捧、被熱炒的美好時光。2006年,硅谷業(yè)內人士認定越南是IT產業(yè)的下一個熱土,美國英特爾公司為此許諾斥資6.05億美元,在胡志明市創(chuàng)設半導體芯片測試和組裝廠?!渡虡I(yè)周刊》當年5月28日刊發(fā)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彬彬有禮,“早上好,越南”。
溫情已逝,往日不再,一堆枯燥、詭異的數字正在折磨越南。有關數字顯示,今年前5個月,通脹率同比上漲19.09%,糧價漲幅超過40%。與去年12月份相比,物價漲幅達15.96%,創(chuàng)12年來紀錄。越南股市從去年的1170點一度暴跌至今年6月的379.12點。外匯市場美元對越南盾的匯率持續(xù)下降。
經此折騰,越南似乎不再是香餑餑。這一波“熊市”背后,誰是操盤手?《印度斯坦時報》認為,身為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的越南,意外面臨倒春寒的襲擊,重要稻米產區(qū)經歷罕見蟲災,糧食生產遭遇重大挫折。此系天災,另有人禍,即國內投機分子借機造謠,一邊謊稱越南面臨糧荒,一邊囤積糧食,隨之造成糧價暴漲。
“國際市場原油及原材料價格持續(xù)看漲,迫使越南國內企業(yè)生產成本急劇攀升。而越南眾多工業(yè)原料嚴重依賴進口,由此,其國內企業(yè)必受打擊?!边@是《紐約時報》對越南經濟困境做出的診斷。《每日電訊報》認為越南政府不應單一追求經濟高速增長,而放松對財政及信貸的控制;正是由于公共投資規(guī)模無節(jié)制地擴大,通脹壓力隨之持續(xù)加大。
越南的困境會否在全球,尤其是亞洲,引起連鎖反應?對此,《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花旗銀行的報告稱,鑒于越南經濟規(guī)模相對較小,對外界影響有限,因此越南金融動蕩不會蔓延至亞洲其他國家。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相比,當前亞洲各國經濟基礎趨于健康,所以說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暫時不會爆發(fā)。
越南*并未慌亂,它見招拆招,頗有成效?!督洕鷮W人》肯定其應對困境所采取的策略,例如緊縮銀根,削減10%的財政開支,將年初確定的8%至8.5%的年經濟增長指標調低到7%;允許各商業(yè)銀行的貸款利率由原來的18%調高到21%?!渡虡I(yè)周刊》援引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報告認為,越南政府實施的控制通脹的方向是有效的,是恰當的。
相信越南能時來運轉,因為我們需要經濟越來越旺的越南,而非發(fā)展越來越難的越南。一個友好的,繁榮的越南,是亞洲之福,是鄰國之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