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在30年前的這一天說了一句話,“我贊成留學生的數(shù)量增大,……要成千上萬地派”,將出國留學的大門再次開啟;
一架飛機,在30年前的這一天沖上藍天,搭載50位赴美讀書的年輕人去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從此揭開了中國留學新的一章。
邵巍,留學日本的博士,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在我們請他按照自然年狀態(tài),以十年為一個臺階來盤點留學的發(fā)展時,他不無感慨:30年,彈指一揮間。
10歲時,我們蹣跚著邁出第一步
公派留學生
“國家發(fā)生大變革時,首先需要的是人才?!鄙畚≌f。30年前百廢待興,在*中受沖擊的教育界、科技界,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與國外科技差距懸殊的現(xiàn)狀。隨著改革開放的提出,人才培養(yǎng)立即被提上日程。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在談到清華大學派遣留學生問題說,“我贊成留學生的數(shù)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要成千上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留學管理制度也要改變一下……教育部要有一個專管留學生的班子……”
一個國家面臨重大社會轉型期時,派人出去到當時先進的國家學習,并不鮮見。日本明治維新后,立即派人到國外深造。美國立國之后派了大量的人去德國學習。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勵精圖治,派人到國外去留學,1907年派了5400人去美國,僅湖北一省就有1360多人。新中國成立,毛澤東主席也是派人到前蘇聯(lián)、東歐去學習。邵巍說:“這個套路是一樣的,每次大的社會變革后,都會有派人出國學習的現(xiàn)象,導向都是向當時的發(fā)達國家去,回來推動自己國家的發(fā)展。因為,靠本國的力量達不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BR> 在1978年后的十年間,政府的導向無疑是強勢的,以公派生為主流的留學生被派向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美、英、日、德、法,還有北歐、加拿大、比利時等國家,每年派出的數(shù)量為3000人。于是,讓我們在后來的年代里看到了這批以“精英”為標記的“海歸”們:
林毅夫,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海歸”經濟學博士。林毅夫是臺灣人,1979年5月16日由金門泅水橫渡到大陸,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后來,林毅夫負笈美國,進入芝加哥大學研究農業(yè)經濟學,成為諾獎得主舒爾茨的關門弟子。1987年,他辭去耶魯大學的工作回國,先在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所屬機構從事研究。1994年進入北京大學,創(chuàng)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發(fā)展經濟學、農業(yè)經濟學、制度經濟學。2008年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正式任命林毅夫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王輝耀,被稱為中國留學生的代表。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王輝耀外語系畢業(yè)到外經貿部工作,第一批出國留學而且是第一批MBA、DBA.從進入跨國公司做到高管層,到出任加拿大駐港首席商務參贊,創(chuàng)下加拿大的史無先例;獨立創(chuàng)業(yè),做兩家公司的董事長,至今身兼14個商會組織的聯(lián)絡人……王輝耀實在是獨其一份。2002年,在王輝耀的極力倡導和推動之下,歐美同學會商會成立,他擔任首任會長。如今,歐美同學會商會已成為全國的海歸商業(yè)精英團體。談到對30年留學的感言,他說:“中國經濟在全球化浪潮中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而且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求給海歸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BR> 雖然1981年自費出國留學的政策已經放開,托??荚囈灿谶@一年進入中國,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和手續(xù)辦理的盲區(qū),真正能夠自費出去的人是鳳毛麟角。直到1985年,國家徹底取消了“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從這一刻開始,中國向外留學的大門才算完全打開,很多人的命運也從此發(fā)生了改變。
大事記:第一個十年(1978~1987)
1978年
鄧小平聽取關于清華大學工作匯報時,指示擴大派遣出國留學人員規(guī)模。
教育部根據(jù)中央指示通知增選學習理、工科(包括農、醫(yī))有關專業(yè)出國留學預備人員3000人以上。
教育部增設留學生管理司。在國外的使領館設立教育處(組),派外交官,主要管理公派留學生,兼管自費生。
中國教育代表團訪美,明確了在1978~1979學年美方接受中方500~700名留學生、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中方接受美方60名留學生、訪問學者。
改革開放后第一批留美人員50人赴美。臨行前方毅副總理會見。
1979年
教育部、國家科委、外交部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試行《出國留學人員管理教育工作的暫行規(guī)定》和《出國留學人員守則》。
由李政道等倡導的中美合作培養(yǎng)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開始招生。
1980年
美國58所大學物理系聯(lián)合在我國招考研究生。
1981年
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外交部等七個部門《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請示》和《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guī)定》,指出:自費出國留學是我國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自費留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一條渠道。對自費留學人員和公費留學人員在政治上應一視同仁。
1982年
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公安部、外交部、勞動人事部《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規(guī)定》。
1985年
新年前夕,國務院慰問留學人員代表團分四路前往21個國家,慰問在外留學人員。
國家教育委員會設立,留學工作具體由國家教委外事局分管。
1986年
國家教委召開留學生工作會議,制定和調整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方針和政策。會議指出:出國留學工作要做到按需派遣,保證質量,學用一致,學成及時回國,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獲得“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的留學回國人員馬頌德等人,在北戴河受到鄧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
1987年
中央確定由國家教委統(tǒng)一管理全國出國留學人員工作。
以海外留學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雜志《神州學人》雜志創(chuàng)刊。小平同志為該刊題寫了刊名。
一架飛機,在30年前的這一天沖上藍天,搭載50位赴美讀書的年輕人去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從此揭開了中國留學新的一章。
邵巍,留學日本的博士,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在我們請他按照自然年狀態(tài),以十年為一個臺階來盤點留學的發(fā)展時,他不無感慨:30年,彈指一揮間。
10歲時,我們蹣跚著邁出第一步
公派留學生
“國家發(fā)生大變革時,首先需要的是人才?!鄙畚≌f。30年前百廢待興,在*中受沖擊的教育界、科技界,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與國外科技差距懸殊的現(xiàn)狀。隨著改革開放的提出,人才培養(yǎng)立即被提上日程。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在談到清華大學派遣留學生問題說,“我贊成留學生的數(shù)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要成千上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留學管理制度也要改變一下……教育部要有一個專管留學生的班子……”
一個國家面臨重大社會轉型期時,派人出去到當時先進的國家學習,并不鮮見。日本明治維新后,立即派人到國外深造。美國立國之后派了大量的人去德國學習。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勵精圖治,派人到國外去留學,1907年派了5400人去美國,僅湖北一省就有1360多人。新中國成立,毛澤東主席也是派人到前蘇聯(lián)、東歐去學習。邵巍說:“這個套路是一樣的,每次大的社會變革后,都會有派人出國學習的現(xiàn)象,導向都是向當時的發(fā)達國家去,回來推動自己國家的發(fā)展。因為,靠本國的力量達不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BR> 在1978年后的十年間,政府的導向無疑是強勢的,以公派生為主流的留學生被派向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美、英、日、德、法,還有北歐、加拿大、比利時等國家,每年派出的數(shù)量為3000人。于是,讓我們在后來的年代里看到了這批以“精英”為標記的“海歸”們:
林毅夫,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海歸”經濟學博士。林毅夫是臺灣人,1979年5月16日由金門泅水橫渡到大陸,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后來,林毅夫負笈美國,進入芝加哥大學研究農業(yè)經濟學,成為諾獎得主舒爾茨的關門弟子。1987年,他辭去耶魯大學的工作回國,先在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所屬機構從事研究。1994年進入北京大學,創(chuàng)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發(fā)展經濟學、農業(yè)經濟學、制度經濟學。2008年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正式任命林毅夫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王輝耀,被稱為中國留學生的代表。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王輝耀外語系畢業(yè)到外經貿部工作,第一批出國留學而且是第一批MBA、DBA.從進入跨國公司做到高管層,到出任加拿大駐港首席商務參贊,創(chuàng)下加拿大的史無先例;獨立創(chuàng)業(yè),做兩家公司的董事長,至今身兼14個商會組織的聯(lián)絡人……王輝耀實在是獨其一份。2002年,在王輝耀的極力倡導和推動之下,歐美同學會商會成立,他擔任首任會長。如今,歐美同學會商會已成為全國的海歸商業(yè)精英團體。談到對30年留學的感言,他說:“中國經濟在全球化浪潮中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而且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求給海歸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BR> 雖然1981年自費出國留學的政策已經放開,托??荚囈灿谶@一年進入中國,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和手續(xù)辦理的盲區(qū),真正能夠自費出去的人是鳳毛麟角。直到1985年,國家徹底取消了“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從這一刻開始,中國向外留學的大門才算完全打開,很多人的命運也從此發(fā)生了改變。
大事記:第一個十年(1978~1987)
1978年
鄧小平聽取關于清華大學工作匯報時,指示擴大派遣出國留學人員規(guī)模。
教育部根據(jù)中央指示通知增選學習理、工科(包括農、醫(yī))有關專業(yè)出國留學預備人員3000人以上。
教育部增設留學生管理司。在國外的使領館設立教育處(組),派外交官,主要管理公派留學生,兼管自費生。
中國教育代表團訪美,明確了在1978~1979學年美方接受中方500~700名留學生、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中方接受美方60名留學生、訪問學者。
改革開放后第一批留美人員50人赴美。臨行前方毅副總理會見。
1979年
教育部、國家科委、外交部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試行《出國留學人員管理教育工作的暫行規(guī)定》和《出國留學人員守則》。
由李政道等倡導的中美合作培養(yǎng)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開始招生。
1980年
美國58所大學物理系聯(lián)合在我國招考研究生。
1981年
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外交部等七個部門《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請示》和《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guī)定》,指出:自費出國留學是我國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自費留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一條渠道。對自費留學人員和公費留學人員在政治上應一視同仁。
1982年
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公安部、外交部、勞動人事部《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規(guī)定》。
1985年
新年前夕,國務院慰問留學人員代表團分四路前往21個國家,慰問在外留學人員。
國家教育委員會設立,留學工作具體由國家教委外事局分管。
1986年
國家教委召開留學生工作會議,制定和調整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方針和政策。會議指出:出國留學工作要做到按需派遣,保證質量,學用一致,學成及時回國,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獲得“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的留學回國人員馬頌德等人,在北戴河受到鄧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
1987年
中央確定由國家教委統(tǒng)一管理全國出國留學人員工作。
以海外留學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雜志《神州學人》雜志創(chuàng)刊。小平同志為該刊題寫了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