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試題看06地方公務員考試命題趨勢

字號:


    2006年5月14日,山東省舉行了公務員(社招)公共科目的考試,考試結束后,很多考生對考試中體現(xiàn)出的命題趨勢和思路感到很不適應,考生非常希望能夠獲取第一手的真題資料和權威分析,應廣大考生的強烈要求,搜狐教育公務員站邀請景山公務員培訓中心資深專家劉景山教授現(xiàn)根據(jù)部分考生提供的試題情況,初步分析如下:
    一、 申論考試特點
    1、 試題材料的核心內容不僅緊扣現(xiàn)實生活的熱點問題,而且緊扣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
    首先,試題反映的問題是關于“證人不愿做證”問題,這一問題不僅普遍存在,而且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該問題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是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
    更重要的是,“證人不愿做證”,除了制度保證方面的原因外,還與證人的公民意識、道德觀念息息相關,而這一點正是胡錦濤總書記近期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所涉及的內容。
    解決“證人做證”問題,與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深層次的、內在的關聯(lián)。
    由此可見,該試題承襲了2005年、2006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所體現(xiàn)的新的命題思路(2005年考查“三農”問題;2006年通過考查“公共安全”、考查“科學發(fā)展觀”),即不僅考查考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對現(xiàn)實問題的考查,考查考生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掌握和運用程度,而且這種考查越來越帶有綜合性。
    2、 注重考察考生提煉宏觀對策的能力
    在第三題中,要求考生提煉材料體現(xiàn)的解決問題的“兩種理念”,這就使我們想起該題與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試題極其相似,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要求概括出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并寫出文章。其實“兩種思路”即兩種方略或兩種宏觀對策,即解決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應該說回答這樣的問題是具有相當?shù)碾y度的。這類試題既考查考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考查考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屬于較深層次的考察。
    3、 重視議論文的寫作
    試題的第五題給出題目,要求寫文章進行論證,這實際上是要求寫一篇議論文。在近幾年的國家和地方公務員考試中,大多要求寫議論文。議論文的寫作比一般公文的寫作難度要大一些。之所以重視議論文寫作,是因為議論文是寫作其他公文的基礎,議論文的“三段式”結構(論點、論據(jù)、結論)與公文的“三段式”,即提出問題(論點)、分析問題(原因)、解決問題(對策)有某種相近之處和關聯(lián)。
    4、 給定材料的信息量比較大
    給定材料共包括20多個小材料,這在地方公務員考試中是不多見的,它增加了考生閱讀理解的難度和提煉問題的難度。
    5、 考試題目的數(shù)量明顯增加
    近年的公務員錄用考試一般為3道題,但本次的山東考試共有5道題,可是歸納起來5道題的實質性內容不外三大方面:其一,第一題的“寫摘要”與第二題的“找關鍵詞”實際是要求概括要點;其二,第四題的“找原因”與第三題“提煉兩種理念”,實際是要求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其三,第五題要求寫文章實際是要求進行論證。山東省5道題與一般3道題的考察方式沒有本質區(qū)別,但卻因為內容寬泛,增加了答題的難度。
    二、 試卷概括及解題思路(由于試卷不詳,觀點僅供參考)
    1、 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給定資料中包括20多個小資料,涉及一些具體案例,提出的問題主要是“證人不愿做證”。
    2、 試題要求。
    (1)將材料1-10排出邏輯順序并寫出200字左右的摘要(15分);(2)從資料11-20中找出7個關鍵詞,并在7個關鍵詞中,找出3個關鍵詞,連接成材料(15分);(3)從全部材料中概括出解決問題的兩種理念(15分);(4)根據(jù)“是非在心口難開”的說法,說明證人不愿做證的原因(15分);(5)以“證人作證亟需制度跟進”為題,寫一篇文章進行論證,要求1200字左右(40分)。
    3、各題解題思路
    (1)(略)
    (2)(略)
    (3)兩種理念:政府;個人。(略)
    (4)“證人不愿做證”的原因,主要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公民意識不強。
    (5)[寫作提綱](僅供參考)
    證人作證亟需制度跟進
    第一部分:論點(主題)
    1、 事件(從材料中的典型事件提起,點出 “證人作證”中存在的問題)
    2、 中心(要解決這一問題“亟需制度跟進”)
    3、 意義(這一問題關系到法制建設、公民道德意識建設和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二部分:論據(jù)
    1、為什么
    (原因:①為解決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問題(觀點加事例);②為維護證人的權益(觀點加事例);③為建設法治社會,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
    2、怎么樣
    (對策:①司法部門的領導要高度重視把指定保護證人的法律法規(guī)擺上議事日程;②盡快制定有關法律,內容要具體,包括保護證人的具體條文和措施;③在有關法律制度未出臺前,要做到司法公正,要嚴厲打擊報復證人的行為,嚴肅處理典型案例;④在法律制度未出臺前,要采取多種措施保護證人,使它們不受到人身威脅和傷害;⑤對待保護證人失職的有關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處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⑥大力宣傳做證的典型事例,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第三部分:結論
    1、強調建設“證人作證”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2、呼喚“證人作證”法律制度的極早出臺,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