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學習法律第一學期的感受

字號:

下面是我在LL.M.第一學期時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能給即將開始新學期的朋友一些幫助,更希望其他同屆的和已經(jīng)畢業(yè)的前輩給以指點,既相互勉勵,也為新來的朋友指點迷津使他們少走我們的彎路。
    1, 學前準備
    正是開學之前可以從大學網(wǎng)站里查到Vorlesungensverzeichnis,即新學期的課程設置,還可以從院里買到Kommentar(但海德堡第一學期院里的迎新介紹會會免費分發(fā)),那上面有教授推薦的文獻,和課程的詳細介紹。根據(jù)這些資料可以提前制定好自己的課程表合理安排作息或者打工時間。
    根據(jù)Kommentar的介紹可以到圖書館去借書。如果借不到新的可以到市圖書館或者附近大學借,例如海德堡的學生可以到曼海姆借,科隆和波恩,自由和洪堡等。即使借不到新的也可以先借本老版的看著,民法的要2002年債法改革以后的。
    國內(nèi)現(xiàn)在有很多德文原版教材的翻譯,以及債法改革的翻譯文獻,可以買了帶過來,也可以用數(shù)碼相機微距模式照下來刻成光盤帶過來減輕行李重量。當然不必帶太多,例如想學民商的,刑法的就不用帶了。法條翻譯也可以帶過來,只不過國內(nèi)的民法法條都很老要輔之以新債法改革的中文譯本。另外,也可以叫父母郵寄,或者問這邊的師兄師姐借。
    復習在準備審核時自己準備的資料,不僅是專業(yè)詞匯,還有自我介紹專業(yè)自述以及自己的學術興趣論文方向等等,這樣便于和德國及其他國家的同學交流。
    一般,大學會組織外國LL.M.的學生認識,并分配兩個輔導員,所以要用德語準備好足夠問題(如關于學制,選課,考試,論文等等)問他們。會后可以約其他外國同學一起再找個時間到草坪上小坐或者一起到附近旅游增進感情,這樣不僅鍛煉了德語,為以后共同學習作了鋪墊,還可以了解各國風土人情市場狀況結交朋伴為以后自己在歐洲范圍發(fā)展事業(yè)作準備——尤其是在新歐盟國家。
    開學前,熟悉校園環(huán)境,結識高年級或已經(jīng)讀博的同學可以了解更多有關學習畢業(yè)及畢業(yè)后前景方面的信息。
    每天清晨睡前堅持大聲讀專業(yè)書,對聽課也有幫助。
    2, 學習計劃
    大的學習計劃主要是指畢業(yè)后的打算以及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在學期內(nèi)所要做的準備,如收集申請讀博的信息,縮小篩選和確定論文題目,結識朋友練習畢業(yè)后的實習,是否讀經(jīng)濟類llm,是否再學一門歐洲語言等。
    小的計劃,是畢業(yè)前各個學期修課的安排。可以參考前幾年的課程開設情況,學院的網(wǎng)站里一般都有。
    學期內(nèi)計劃,包括提高德語水平,專業(yè)書閱讀進度,什么時候開始復習。
    每周內(nèi)的安排及日常作息。
    從我的經(jīng)驗來看實際上開學后每天讀書的時間并不多,好的話大約每天5,6個小時的樣子,其他大部分時間花在雜七雜八的事情上了。因此,對時間合理安排,選擇適合的學習場所高效率的學習非常重要。至少我認為,院圖書館和不能上網(wǎng)的地方比較容易高效的學習,UB里中國人很多,上網(wǎng)的話一般會忍不住瀏覽看郵件聊天,那些東西是醉話時間的了。
    3, 教材
    剛來德國的時候,花錢非常小心,看著十幾歐元的書真的舍不得買。但是法條還是要買的,以來以后考試時要帶進考場用,另外以后做研究或者事務也需要。電子版的發(fā)條總匯在網(wǎng)上可以找到,但上課總是要翻的所以買了充分利用了就是了。教材可以買教授推薦的,也可以買大眾的。例如Hans Brox的BGB AT.有的老師終于一本教材的邏輯順序,那么買那本自然比較實用并省事。但個別老師喜歡獨辟蹊徑,那就買一本大眾的就可以了。至于那本大眾,可以隨便到院圖書館問問,或者直接買版次高的那種,例如Hans Brox的BGB AT.已經(jīng)第27版了。
    當然,復印教材更劃算,大學里4Cent一頁,外面印3cent吧,有的地方2cent.就是紙張差些,一般是衛(wèi)生紙(就是回收利用紙,與公共廁紙顏色一樣:))。這樣的地方找個搞年級學生一問就知道了。哈,又是一個口語場景,可以自己設計一下:)建議,但凡有什么問題,先問德國人,不明白的在問中國人,這樣德語聽說提高的比較快:)
    更狠的辦法是用數(shù)碼相機拍照,然后在筆記本電腦上看。我就是這樣干的,基本沒什么成本。400頁的書2個小時也就照完了。300萬像素的微距模式黑白效果,256兆的存貯卡可以照400頁的樣子,足夠看了,打印都可以。(呵呵海德堡每個學生可以免費打印500頁)。而且有的書不用全照,所以用數(shù)碼相機比復印既便宜又省事。只要是自己用不用于網(wǎng)上傳播,也不涉及侵權。同時可以用看圖軟件在每頁照片上作批注,重要的部分用剪刀剪切下來放在一個文件夾里以備考前整理復習。
    教材的目錄部分挺重要,其中的生詞要一下突擊完,這樣可以為以后閱讀剩下時間,因為那里的專業(yè)詞匯核心。另外,通過比較不同教材的目錄可以了解該課程方向的邏輯體系,對理解教授的教學計劃制定學習計劃和重點有幫助。
    一般教材的Literatur可以跳過,但是如果是自己學術方向的教材則要注意,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論文寫作所要參考的文獻和學者。
    Abkuerzung 好在正式閱讀前也熟悉一下,這樣省去了一遇到縮寫就往前翻。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書后的Sachregister是國內(nèi)教材沒有的,可以根據(jù)專業(yè)詞匯檢索與之有關的所有內(nèi)容或者法條,非常棒!國內(nèi)的民法書譯本也有翻譯這一部分,這樣國內(nèi)的譯本和原版書配合使就成了一本專業(yè)字典了:)
    切忌,開學兩周后還定不下來教材。多花點錢沒關系,只要充分利用了就是了。
    4, 課前準備
    根據(jù)老師發(fā)下來的或者在網(wǎng)上公布的教學計劃事先預習是上課聽懂課程的前提,否則,去了基本等于沒去,尤其是聽力還不很好的時候。所以預習非常重要。
    在預習時不要拘泥生詞。國內(nèi)的桑母通譯雖然質(zhì)量狂差,平均每三個月就壞,但是詞匯量夠大,可以一下買兩個,德國這邊賣78歐,相當于國內(nèi)兩個了。然后用壞了就托人帶回國跟賣家換?,F(xiàn)在聽說譯達新款出了,不知道怎么樣。
    一般預習時粗讀,第二遍看時查字典,等上完課再看時第三遍時就會很有感覺了。
    另外必要的案例練習冊,圖表,也可以從圖書館借來看看。里面會介紹Vorlesung里不講的案例分析格式和思路,對上Uebung課很有幫助。版本老一些也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