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一樣,法國也有大食堂。學生有學生食堂,各大企事業(yè)單位很多也設有自己的食堂。讀語言時,中午老買三明治打發(fā),又冷又硬又不便宜,也有同學天天中午帶飯。后來有已讀大學的老生告知,蒙比利埃是個大學城,設有三個大學食堂,其實離我們學校不遠處就有一家。但只有出示大學學生證方可買便宜的學生飯票,外人進去午餐起碼翻倍。靠這位熱心的留學生幫忙,用她的學生證為我們七八個人買了大堆飯票。一份基本餐2歐元左右,包括:自選沙拉、主食(或魚或肉,外加蔬菜)、甜點(酸奶或水果),面包白水自取。若想加可樂什么的就要額外加錢了。這些東西若在外面餐廳吃的話起碼7、8歐元。學生餐廳給的量很足,據(jù)我的經(jīng)驗,對一個中國女孩子而言,如果照單全收,從頭到尾吃下肚去,晚飯就可免了。
因為是別人代買的餐券,每次中午去吃飯總有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后來到了巴黎,發(fā)現(xiàn)學生食堂的宣傳冊到處都有,上面詳細列出在巴黎上哪里找最近的學生食堂,大約有十來家。去了幾次,價錢全法統(tǒng)一,里面吃飯的從三歲小孩到八旬老翁,什么人都有。也許巴黎吃飯?zhí)F,要是不想邊吹冷風邊啃面包,而是正經(jīng)坐下來吃一頓像樣的,這里是的選擇。去過的那家上下三層,可以根據(jù)自己口味選擇吃牛排土豆條還是魚肉蔬菜,用餐時間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沿著旋轉樓梯曲里拐彎一直排隊到門口,景象很是壯觀。
如今學校在盧浮宮附近,身處巴黎最繁華的旅游區(qū),出門隨便買杯咖啡也要比其他地方貴出一截,附近也沒有學生食堂,午飯又成了問題。還好對面就是法國文化部,也許因為我們學校和其私交甚篤,所以在校學生被特許中午在文化部食堂用餐。聽到這個消息,法國學生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氣氛有一種神秘的興奮。很多時候,法國人的等級觀念不以錢財區(qū)分,其骨子里對高層文化地位的崇尚遠比對金錢的愛慕更甚。能和文化部官員們同桌吃飯———盡管互不相識———也確是一種殊榮。
比起學生食堂,文化部餐廳貴一些(3歐元左右),有菜單可斟酌,有紅酒可品嘗。雖然設在一地下室里,前往用餐的卻都是些文人雅士,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雖然每天閱讀手寫的花體菜單有些頭痛,那些地道的法國菜名也讓人不知所云,餐廳里的文化氛圍和廚娘親切的招呼還是很讓人留連。在大餐桌邊團團圍坐,就像一大家子一樣。
后來發(fā)現(xiàn),一到午飯時間,從附近各大銀行、政府辦公樓、寫字間里涌出的一群群西裝革履的先生小姐們,都是目標一致地向各自的食堂走去。往巴黎千百條小街里尋去,這些食堂常常在昏暗的地下室,靜靜亮著燈,從街沿漏出的一角窗戶,可隱約瞥見里頭一碟碟制作精美的糕點。一位在法國企業(yè)實習過的中國同學請我吃飯,付賬時慷慨排出幾張全法餐廳通用的就餐券,并解釋說這屬于法企給員工的福利:實習生嘛,沒工錢白吃飯。所以說,生活在法國,福利相當好(當然稅也相當高),所有的昂貴都是沖著旅游者來的。
因為是別人代買的餐券,每次中午去吃飯總有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后來到了巴黎,發(fā)現(xiàn)學生食堂的宣傳冊到處都有,上面詳細列出在巴黎上哪里找最近的學生食堂,大約有十來家。去了幾次,價錢全法統(tǒng)一,里面吃飯的從三歲小孩到八旬老翁,什么人都有。也許巴黎吃飯?zhí)F,要是不想邊吹冷風邊啃面包,而是正經(jīng)坐下來吃一頓像樣的,這里是的選擇。去過的那家上下三層,可以根據(jù)自己口味選擇吃牛排土豆條還是魚肉蔬菜,用餐時間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沿著旋轉樓梯曲里拐彎一直排隊到門口,景象很是壯觀。
如今學校在盧浮宮附近,身處巴黎最繁華的旅游區(qū),出門隨便買杯咖啡也要比其他地方貴出一截,附近也沒有學生食堂,午飯又成了問題。還好對面就是法國文化部,也許因為我們學校和其私交甚篤,所以在校學生被特許中午在文化部食堂用餐。聽到這個消息,法國學生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氣氛有一種神秘的興奮。很多時候,法國人的等級觀念不以錢財區(qū)分,其骨子里對高層文化地位的崇尚遠比對金錢的愛慕更甚。能和文化部官員們同桌吃飯———盡管互不相識———也確是一種殊榮。
比起學生食堂,文化部餐廳貴一些(3歐元左右),有菜單可斟酌,有紅酒可品嘗。雖然設在一地下室里,前往用餐的卻都是些文人雅士,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雖然每天閱讀手寫的花體菜單有些頭痛,那些地道的法國菜名也讓人不知所云,餐廳里的文化氛圍和廚娘親切的招呼還是很讓人留連。在大餐桌邊團團圍坐,就像一大家子一樣。
后來發(fā)現(xiàn),一到午飯時間,從附近各大銀行、政府辦公樓、寫字間里涌出的一群群西裝革履的先生小姐們,都是目標一致地向各自的食堂走去。往巴黎千百條小街里尋去,這些食堂常常在昏暗的地下室,靜靜亮著燈,從街沿漏出的一角窗戶,可隱約瞥見里頭一碟碟制作精美的糕點。一位在法國企業(yè)實習過的中國同學請我吃飯,付賬時慷慨排出幾張全法餐廳通用的就餐券,并解釋說這屬于法企給員工的福利:實習生嘛,沒工錢白吃飯。所以說,生活在法國,福利相當好(當然稅也相當高),所有的昂貴都是沖著旅游者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