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人成虎
1.出處。
《戰(zhàn)國策·魏策二》:“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嫻г唬骸蚴兄疅o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BR> 2.譯文。
龐恭和太子在邯鄲當人質(zhì),對魏王說:“現(xiàn)在有一個人說街上有老虎,大王您相信嗎?”魏王說:“不信?!薄坝袃蓚€人說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會懷疑。”“有三個人說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會相信了?!饼嫻дf:“街上明明沒有老虎,然而三人說有老虎就真的成了有老虎。”
3.含義。
比喻謠言或流言反復傳播,就能蠱惑人心。
4.例用。
①正確用法:王麗被評為勞模,可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卻說她是靠“裙帶關系”評上的,以致她走到哪兒都有人指指點點,真是三人成虎啊。
②錯誤用法:在這幾個犯罪分子接頭之前,我們一定要端掉他們,一旦讓他們接上頭,就會三人成虎,危害可就大了。
二、五風十雨
1.出處。
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BR> 2.譯文。
刮起的風不使樹枝發(fā)出聲音,落下的雨不毀傷農(nóng)田,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
3.含義。
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風調(diào)雨順。
4.例用。
①正確用法:今年入夏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五風十雨,因此莊稼長勢喜人。
②錯誤用法:今年入夏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五風十雨,導致洪水泛濫,大量莊稼被淹沒。
三、相濡以沫
1.出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以濕,相濡以沫?!?BR> 2.譯文。
泉水干涸,魚兒在陸地上互相吐口水沾濕對方的身體來求得生存。
3.含義。
比喻在困境之中彼此用極其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易誤用在順境中)
4.例用。
①正確用法:爹爹早就死了,媽媽帶著他們?nèi)齻€相依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過了。
②錯誤用法:劉林的家庭條件優(yōu)越,但最令人羨慕的還是他們一家人相濡以沫幸福甜美的生活。
1.出處。
《戰(zhàn)國策·魏策二》:“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嫻г唬骸蚴兄疅o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BR> 2.譯文。
龐恭和太子在邯鄲當人質(zhì),對魏王說:“現(xiàn)在有一個人說街上有老虎,大王您相信嗎?”魏王說:“不信?!薄坝袃蓚€人說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會懷疑。”“有三個人說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會相信了?!饼嫻дf:“街上明明沒有老虎,然而三人說有老虎就真的成了有老虎。”
3.含義。
比喻謠言或流言反復傳播,就能蠱惑人心。
4.例用。
①正確用法:王麗被評為勞模,可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卻說她是靠“裙帶關系”評上的,以致她走到哪兒都有人指指點點,真是三人成虎啊。
②錯誤用法:在這幾個犯罪分子接頭之前,我們一定要端掉他們,一旦讓他們接上頭,就會三人成虎,危害可就大了。
二、五風十雨
1.出處。
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BR> 2.譯文。
刮起的風不使樹枝發(fā)出聲音,落下的雨不毀傷農(nóng)田,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
3.含義。
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風調(diào)雨順。
4.例用。
①正確用法:今年入夏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五風十雨,因此莊稼長勢喜人。
②錯誤用法:今年入夏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五風十雨,導致洪水泛濫,大量莊稼被淹沒。
三、相濡以沫
1.出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以濕,相濡以沫?!?BR> 2.譯文。
泉水干涸,魚兒在陸地上互相吐口水沾濕對方的身體來求得生存。
3.含義。
比喻在困境之中彼此用極其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易誤用在順境中)
4.例用。
①正確用法:爹爹早就死了,媽媽帶著他們?nèi)齻€相依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過了。
②錯誤用法:劉林的家庭條件優(yōu)越,但最令人羨慕的還是他們一家人相濡以沫幸福甜美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