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詩詞曲名篇閱讀與鑒賞(三)

字號:

二十一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然,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絲方盡”中的“絲”在文中諧音“______”,屬雙關(guān)語,暗指______。
    2.試分析一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含義及藝術(shù)特色。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在今天現(xiàn)實生活中有何延伸意義?
    二十二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1.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寫,借以表達(dá)他的______。其感情基調(diào)是______。
    2.“剪不斷,理還亂”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處?現(xiàn)在人們用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二十三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通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對這首詞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BR>    A、從“塞下”“霜”等詞語可以看出,這首詞寫出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
    B.這首詞既表達(dá)將士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感情。
    C.“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非“大雁從衡陽飛走了”。
    D.這首詞感情悲觀而消極,表達(dá)了鮮明的反戰(zhàn)、厭戰(zhàn)情緒。
    2.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BR>    A.詞的上闕寫的是“落日孤城”的邊塞景象。
    B.詞的下聞表現(xiàn)了將士們在艱苦抗敵的同時懷念家鄉(xiāng)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當(dāng)時孤城危急的戰(zhàn)況。
    D.這首詞基調(diào)悲壯,意境開闊,風(fēng)格和“蘇辛”相似。
    3.發(fā)揮想象,用一段話來表現(xiàn)“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景致。(不多于100字)
    (2003年甘肅省題)
    二十四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本文的體裁屬于_______,浣溪沙是_______。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已成為千古名句,談?wù)勀銓@兩句話的理解?
    二十五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1.下列各句中的“尋”與“飛來山上千尋塔”中“尋”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
    B.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
    C.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D.掘地深逾尋丈。
    2.寫出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詩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詩句(或格言、成語)。
    二十六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對這首詞文的解說,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BR>    A.“左牽黃,右擎蒼”一句,運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塑造了詩人出獵時左手牽黃犬,右手擎蒼鷹的豪邁瀟灑的形象。
    B.“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一句,描寫獵隊武士的裝束打扮,并以千騎飛馳的勇武氣勢來烘托親率獵隊的詩人自己。
    C.“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一句,運用典故表達(dá)了詩人以馮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邊殺敵,報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貪殘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屢犯邊境的遼和西夏,表達(dá)了詩人渴望抗敵戍邊的雄心。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首典型的豪放詞。
    B.“為報傾城隨太守”是為我通知全城官員武士都隨太守前去打獵。這里的“太守”是蘇軾的好朋友。
    C.這首詞上片寫出獵,下片寫請戰(zhàn),場面熱烈,情豪志壯。
    D.“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中的“狂”字,貫穿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