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經濟法概論(財經類)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所有權權能的核心是( )
    A.占有權 B.使用權
    C.收益權 D.處分權
    2.經濟法的主體最主要的是( )
    A.國家 B.社會組織
    C.國際組織 D.個人
    3.根據(jù)《全民所有制工業(yè)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 )享有對職工的獎懲權。
    A.廠長 B.職工代表大會
    C.工會 D.黨委
    4.《公司法》規(guī)定我國公司的設立采用( )原則。
    A.放任主義 B.特許主義C.許可主義 D.準則主義
    5.下列合同不適用《合同法》的是( )
    A.買賣合同 B.借貸合同
    C.運輸合同 D.收養(yǎng)合同
    6.按照《巴黎公約》的規(guī)定,締約國國民發(fā)明專利的優(yōu)先權期限為( )
    A.6個月 B.12個月
    C.24個月 D.36個月
    7.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定,抽獎式有獎銷售的獎金額不得超過( )
    A.3000元 B.5000元
    C.6000元 D.10000元
    8.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對于個人工薪金所得適用( )
    A.等額累進稅率 B.比例稅率
    C.超額累進稅率 D.固定稅率
    9.我國的《保險法》適用于( )
    A.社會保險 B.商業(yè)保險
    C.海上保險 D.勞動保險
    10.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發(fā)生糾紛到某市仲裁機構仲裁。結果糾紛發(fā)生后,甲到法院提起訴訟,乙向仲裁機構提起仲裁,這時應由( )受理。
    A.仲裁機構
    B.法院
    C.最先收到起訴書或仲裁申請書的機關
    D.上級機關指定的機關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屬于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有( )
    A.國民經濟管理關系 B.經營協(xié)調關系
    C.組織內部關系 D.涉外經濟關系
    E.經濟法律關系
    2.下列屬于按公司的財產責任形式劃分的公司種類是( )
    A.人合公司 B.資合公司 C.人資兼合公司
    D.無限公司 E.兩合公司
    3.下列可以構成合同的書面形式的有( )
    A.合同書 B.信件 C.電報
    D.傳真 E.電子郵件
    4.授予專利權的發(fā)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 )等條件。
    A.經濟性 B.實用性 C.新穎性 D.創(chuàng)造性 E.價值性
    5.會計法規(guī)定的外部監(jiān)督包括( )
    A.財政機關的監(jiān)督 B.稅務機關的監(jiān)督 C.金融機構的監(jiān)督
    D.審計機關的監(jiān)督 E.專門會計機構的監(jiān)督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主要有有形財物、_____和_____.
    2.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的權力機構是合營企業(yè)的_____,董事長為合營企業(yè)的_____.
    3.公司的基本權利是_____和_____.
    4.合同法規(guī)定_____、_____以及以欺詐、脅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屬于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5.工業(yè)產權具有專有性、_____和_____等特點。
    6.有權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jiān)督檢查的國家機關是_____和_____.
    7.產權是指_____和_____.
    8.稅率是指_____和_____之間的比例。
    9.商業(yè)銀行是依照《商業(yè)銀行法》和《公司法》設立的,吸收公眾存款,_____,_____的企業(yè)法人。
    10.質押分為_____和_____兩種形式。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債
    2.股份有限公司
    3.要約
    4.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5.審計監(jiān)督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全民所有制企業(yè)的性質和地位。
    2.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條件。
    3.合同變更和轉讓的內容。
    4.國有資產評估的原則。
    5.稅法的作用。
    六、論述題(10分)
    中國人民銀行的法律地位和職能。
    七、案例分析(10分)
    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一份鋼材購銷合同,由甲公司向乙公司購買鋼材,價款500萬元。合同約定:甲公司先支付價款200萬元。在支付價款的期限屆滿前,甲公司有確切的證據(jù)證明乙公司的經營狀況嚴重惡化,極具有無法交付鋼材的危險,便中止支付價款。為此雙方發(fā)生糾紛并訴至法院。
    問:①甲公司是否有權中止履行合同?
    ②應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