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管理會計學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當本期產量小于銷售量時,按變動成本法與按完全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相比,前者較后者為( )
    A、小
    B、大
    C、兩者相等
    D、可能大也可能小
    2.變動成本計算法,將固定成本( )
    A、在已銷售產品、庫存產品之間分配
    B、在已銷售產品、庫存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
    C、結轉到下期
    D、全額直接從本期銷售收入中扣減
    3.對虧損產品B產品是否停產,應根據下面方法來決策( )
    A、看B產品虧損數(shù)是否能由盈利產品來彌補,如能彌補,繼續(xù)生產
    B、B產品的虧損數(shù)如能由盈利產品來彌補,也停止生產
    C、B產品的貢獻毛益如為正數(shù),不應停止生產
    D、B產品的貢獻毛益如為正數(shù),應停止生產
    4.是否接受追加訂貨的決策應看( )
    A、售價是否高于產品的機會成本
    B、售價是否高于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
    C、售價是否高于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并能補償專屬的固定成本
    D、售價是否高于產品的全部成本
    5.副產品從聯(lián)產品成本中扣除的方法是按( )
    A、實物單位
    B、售價
    C、定額成本
    D、標準成本
    6.分批成本計算法適用于( )
    A、家俱制造業(yè)
    B、水泥制造業(yè)
    C、化工企業(yè)
    D、冶金企業(yè)
    7.一經選定作為標準成本,多年保持不變,稱為( )
    A、理想的標準成本
    B、基本的標準成本
    C、正常的標準成本
    D、不屬于標準成本
    8.如果標準工時為80小時,實耗100小時,標準工資率每小時5元,實際工資率每小時3元,則人工效率差異應為( )
    A、100元(有利差異)
    B、200元(有利差異)
    C、100元(不利差異)
    D、60元(不利差異)
    9.從責任會計角度來說,汽車裝配部門所安裝的外購件是屬于( )
    A、可控成本
    B、不可控成本
    C、固定成本
    D、變動成本
    10.二重分配法是用來分配( )
    A、固定成本
    B、變動成本
    C、輔助生產費用
    D、制造費用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11.在產銷不平衡情況下,下面說明中正確的有( )
    A、本期生產量大于銷售量時,按完全成本法所確定的利潤大于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
    B、本期生產量大于銷售量時,按完全成本法所確定的利潤小于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
    C、本期生產量小于銷售量時,按完全成本法所確定的利潤小于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
    D、本期生產量小于銷售量時,按完全成本法所確定的利潤大于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
    E、本期生產量等于銷售量時,按完全成本法所確定的利潤必然等于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
    12.在售價、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當單位變動成本增加時,會使( )
    A、利潤下降
    B、貢獻毛益減少
    C、盈虧臨界點提高
    D、盈虧臨界點下降
    E、貢獻毛益增加
    13.聯(lián)產品在聯(lián)產過程結束時,不直接對外銷售而是繼續(xù)加工再銷售必須是( )
    A、進一步加工后產品的售價大于成本
    B、進一步加工后所增加的收入要超過可分成本
    C、進一步加工后所增加的收入不一定超過可分成本
    D、把聯(lián)合成本作為無關成本
    E、把聯(lián)合成本作為相關成本
    14.在零部件外購或自制的決策分析時( )
    A、自制的成本包括變動成本
    B、自制的成本包括變動成本和不可避免的固定成本
    C、外購的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保險費等
    D、將自制或外購中的相關成本進行對比
    E、自制或外購中非相關成本不予考慮
    15.聯(lián)產品成本的分配方法可選用( )
    A、按實物單位
    B、按分離后的進一步加工費用
    C、按分離后的售價
    D、按分離后的定額成本
    E、按終可實現(xiàn)價值
    16.基本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是( )
    A、品種成本計算
    B、分批成本計算
    C、分步成本計算
    D、定額成本計算
    E、標準成本計算
    17.成本差異的帳務處理方法是( )
    A、期末在在產品、產成品和銷售成本中按比例分配
    B、到年終在在產品、產成品和銷售成本中按比例分配
    C、年終全部結轉銷售成本
    D、期末全部結轉銷售成本
    E、年終結轉到本年利潤
    18.影響材料價格差異的原因有( )
    A、調價
    B、采購的數(shù)量
    C、材料不符合原來生產需要
    D、緊急定貨
    E、可利用的折扣
    19.成本中心通常是( )
    A、以一定的業(yè)務工作量的彈性預算來考核
    B、提供的產品一般沒有市場價格
    C、要計算成本差異進行剖析
    D、要考核貨幣計量的收入
    E、事先要建立責任預算
    20.下列各項中,屬于質量預防費用的有( )
    A、質量控制管理費用
    B、復檢費用
    C、質量控制技術費用
    D、生產技術培訓費用
    E、事故處理費用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8分。)
    21.在執(zhí)行性管理會計階段,管理會計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要內容的。
    22.成本性態(tài)分析法是將___________表述為___________的函數(shù)。
    23.固定成本在相關范圍內,成本總額不受___________的影響。
    24.非確定型決策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5.變動制造費用的差異有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和___________兩種。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變動成本法
    27.指數(shù)平滑法
    28.固定性制造費用耗費差異
    29.內部轉移價格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30.什么是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請舉例說明之。
    31.長期投資決策為什么要用幣時間價值概念?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32.試述彈性預算和零基預算的意義和特點。
    七、計算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40分。)
    33.設某企業(yè)生產甲產品10000件,銷售8000件,每件售價10元。生產成本:每件變動成本5元,固定性制造費用總額20000元,固定性銷售費用總額1200元。(5分)
    要求:采用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其稅前利潤。
    34.設某廠生產、銷售A、B兩種產品,單位售價分別為:A產品20元,B產品10元,貢獻毛益率分別為:A產品40%,B產品60%。全月固定成本36000元。本月A產品銷售6000件,B產品銷售4000件。(10分)
    要求:計算
    (1)企業(yè)的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用金額表示)
    (2)A、B產品的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用實物單位表示)。
    35.設某廠生產C產品,從歷史成本數(shù)據中查出上年產量高為8月份,共生產5000件,總成本為18500元,產量低為12月份,共生產3000件,其總成本為12500元。計劃年度1月份的產量為4000件。(5分)
    要求:用高低點法預測其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各為多少?
    36. 設某廠生產銷售D產品,售價為10元,每月銷售500件,單位變動成本5元,固定成本1000元。如果價格下降到9元,預計銷售量可達1000件;下降到 8元,預計銷售量可達1500件。但銷售量增加到801件以上,單位變動成本全部將為6元;銷售量增加到1201件以上時,單位變動成本全部將為6.50 元,固定成本不變。(10分)
    要求:計算利潤優(yōu)的定價及其銷售量。
    37.設某廠購買機器一臺,價格30000元,預計可使用4年,每年可生產產品6000件,售價每件6元,變動成本為4元,固定成本總額為8000元(包括折舊)。(10分)
    要求:計算該機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回收期、凈現(xiàn)值和內部收益率,折現(xiàn)率為12%。附:1元年金現(xiàn)值系數(shù)
    12% 15% 20% 25% 30%
    2年 1.690
    3年 2.402
    4年 3.037 2.855 2.589 2.362 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