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刑法學試題

字號: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犯罪主體是( )
    A.國家機關工作人員B.國家工作人員
    C.公司、企業(yè)的工作人員D.國有公司、企業(yè)的工作人員
    2.牽連犯在按一罪處罰時,屬于( )
    A.法定的一罪B.處斷的一罪
    C.實質的一罪D.單純的一罪
    3.甲乙因瑣事發(fā)生口角對罵,引起多人圍觀。丙見二人爭吵不休,便在外喊:“打啊”,后便離去。甲見有人起哄,便向乙打去,將乙一只眼睛打瞎。丙的行為屬于( )
    A.教唆犯B.實行犯
    C.幫助犯D.不構成犯罪
    4.甲使用手槍射殺乙,第一槍未能射中,本還可以繼續(xù)射殺,但甲沒有繼續(xù)射殺,收槍離開。甲的行為屬于( )
    A.犯罪預備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5.下列侵犯財產罪中,告訴才處理的是( )
    A.盜竊罪B.侵占罪
    C.搶奪罪D.詐騙罪
    6.某甲欲殺乙,在乙的飯中投毒,乙發(fā)現(xiàn)異樣,將飯倒掉未吃。甲的行為屬于( )
    A.犯罪預備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D.犯罪中止
    7.甲企圖殺乙。某日晚見乙的房間有人影晃動,便瞄準射擊,結果將在乙家做客的丙打死。甲的行為屬于( )
    A.客體認識錯誤B.手段認識錯誤
    C.對象認識錯誤D.法律上認識錯誤
    8.犯罪分子在死刑緩期執(zhí)行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的條件是( )
    A.有認罪表現(xiàn)B.有悔改表現(xiàn)
    C.悔改并有立功表現(xiàn)D.沒有故意犯罪
    9.依法有權對于犯罪分子減刑的法院是( )
    A.基層法院B.縣級法院
    C.高級法院D.中級以上人民法院
    10.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規(guī)定的“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應理解為( )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論處B.是犯罪但不判處刑罰
    C.不構成犯罪D.是縮小打擊面的特殊策略
    11.下列犯罪,屬于結果犯的是( )
    A.故意傷害罪B.傳授犯罪方法罪
    C.強*罪D.間諜罪
    12.我國刑法將共同犯罪人分為( )
    A.主犯、從犯B.組織犯、幫助犯
    C.主犯、從犯、脅從犯D.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
    13.下列行為中,屬于刑法中的危害社會行為的是( )
    A.利用動物傷害他人B.人在不可抗力情況下的行為
    C.犯意表示D.人在睡夢中的行為
    14.下列犯罪中,可以以不作為的方式實施的是( )
    A.強*罪B.故意殺人罪
    C.脫逃罪D.搶劫罪
    15.對于犯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的行為人,又實施爆炸犯罪的,應當( )
    A.以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處罰
    B.以爆炸罪處罰
    C.以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和爆炸罪并罰
    D.按牽連犯,從一重罪處罰
    16.構成普通累犯,行為人再犯新罪的最長時間界限是在前罪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 )
    A.2年B.3年
    C.4年D.5年
    17.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的區(qū)別關鍵是行為人對危害結果( )
    A.是否有預見B.預見到何種程度
    C.預見到的內容是否相同D.發(fā)生與否的意志因素
    18.我國刑法對數(shù)罪并罰采取的原則是( )
    A.并科原則B.吸收原則
    C.限制加重原則D.折衷原則
    19.搶劫罪的犯罪主體是( )
    A.年滿14周歲以上的一般主體
    B.年滿16周歲以上的一般主體
    C.年滿14周歲以上的特殊主體
    D.年滿16周歲以上的特殊主體
    20.下列犯罪中,已滿14周歲的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是( )
    A.綁架罪B.強*罪
    C.拐賣婦女、兒童罪D.非法拘禁罪
    21.某甲為了蓋房子,從正在使用的鐵路上盜竊枕木3根。某甲的行為構成( )
    A.盜竊罪B.破壞交通設施罪
    C.故意毀壞財物罪D.破壞生產經(jīng)營罪
    22.某鄉(xiāng)選舉鄉(xiāng)長期間,王某為使自己的姐夫能夠當選,遂將另一候選人打傷致殘。王某的行為構成( )
    A.破壞選舉罪
    B.故意傷害罪
    C.破壞選舉罪與故意傷害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D.破壞選舉罪與故意傷害罪,按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處斷
    23.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構成( )
    A.盜竊信用卡罪B.信用卡詐騙罪
    C.盜竊罪D.詐騙罪
    24.濫用職權罪的犯罪主體是( )
    A.國家工作人員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C.司法工作人員D.行政執(zhí)法人員
    25.某國有企業(yè)財務室會計李某下班時發(fā)現(xiàn)同室出納王某未鎖保險柜,即趁無人之機竊走現(xiàn)金20000元。李某的行為構成( )
    A.貪污罪B.職務侵占罪
    C.盜竊罪D.盜竊罪和貪污罪
    26.某甲偽造信用卡并使用,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對某甲的行為應當( )
    A.按牽連犯對該行為以信用卡詐騙罪從重處罰
    B.以信用卡詐騙罪論處
    C.按偽造金融票證罪和信用卡詐騙罪數(shù)罪并罰
    D.以偽造金融票證罪論處
    27.某甲暴力抗拒繳納稅款,當場用尖刀將稅務人員某乙扎死。對某甲的行為應當( )
    A.以抗稅罪論處
    B.按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即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C.按抗稅罪和故意殺人罪數(shù)罪并罰
    D.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28.某甲偽造人民幣20000元,并將其從甲地運輸至乙地。對其行為應當( )
    A.以偽造貨幣罪定罪處罰
    B.以出售假幣罪定罪處罰
    C.以偽造貨幣罪和出售假幣罪數(shù)罪并罰
    D.以偽造貨幣罪定罪從重處罰
    29.李某將張某的裝有2000元的提包搶走。李某在逃跑的過程中聽見張某喊自己的名字,才發(fā)現(xiàn)張某是自己的表姐。遂將提包還于張某,聲稱是開玩笑,并將張某護送回家。李某的行為屬于( )
    A.犯罪預備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
    30.報復陷害罪的主體是( )
    A.國家機關工作人員B.有利害關系的人
    C.國家工作人員D.任何公民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未選均無分。
    31.下列情況中不屬于共同犯罪的是( )
    A.甲乙二人同時在一倉庫盜竊,但二人互不聯(lián)絡
    B.甲乙二人同時打丙,甲出于殺人故意往丙頭上打,乙出于傷害故意往丙腿上打,致丙死亡
    C.甲教唆乙打斷丙的腿,乙聽后沒有產生傷害故意
    D.甲教唆未滿14周歲的乙殺死了丙
    E.甲明知丙在樓外窗下修自行車,而故意讓乙將一塊磚頭從窗戶扔下,乙照辦,結果砸死了丙
    32.脫逃罪的主體是依法被關押的( )
    A.罪犯B.被告人
    C.犯罪嫌疑人D.勞動教養(yǎng)人員
    E.被行政拘留的人員
    33.無期徒刑與有期徒刑的主要區(qū)別是( )
    A.期限不同B.適用對象不同
    C.適用機關不同D.嚴厲程度不同
    E.法律后果不同
    34.玩忽職守罪與重大責任事故罪的主要區(qū)別的方面是( )
    A.犯罪主體B.犯罪客體
    C.行為發(fā)生的場合D.行為表現(xiàn)
    E.主觀罪過
    35.下列搶劫行為中可以依法適用死刑的有( )
    A.入戶搶劫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C.搶劫金融機構D.搶劫致人死亡
    E.持槍搶劫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60分)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交通肇事罪
    37.避險過當
    38.連續(xù)犯
    39.逃匯罪
    40.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41.簡述間接故意的概念及特征。
    42.簡述我國刑法關于屬人管轄權的規(guī)定。
    43.簡述職務侵占罪的構成特征。
    五、論述題(本大題11分)
    44.試述綁架罪的概念、特征及其與非法拘禁罪的區(qū)別。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45.李某與楊某曾于1992年5月共同搶劫并致被害人死亡,此案一直未被破獲。2000年4月,楊某因盜竊罪被依法逮捕,與此同時,李某因故意傷害他人被拘留。楊某在看守所看到李某,唯恐李某揭發(fā)自己,便主動向公安機關交待了其與李某搶劫的犯罪事實。
    問:本案應如何處理,并說明理由。
    46.朱某系有婦之夫,與年輕貌美的胡某認識后,二人關系日漸密切,后來發(fā)展到公開以夫妻名義同居。后胡某又認識趙某,感到趙某可靠,二人準備結婚。朱某得知后,非常氣憤,對胡某進行毆打,并稱胡如和趙某結婚,就打斷胡的雙腿,刮爛胡的臉。胡某不堪忍受,服毒自盡。
    問:朱某的行為應如何處理,請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