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法律思想史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
    1.神權(quán)法思想曾極盛于中國古代( )。
    A西周B夏朝C春秋戰(zhàn)國D商朝
    2.“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這一論斷的提出者是( )。
    A管仲B孔子C韓非D子產(chǎn)
    3.“五刑之屬三千,罪莫大于不孝”一說出自( )。
    A《論語》B《孝經(jīng)》
    C《商君書》D《荀子》
    4.類推定罪的原則源于荀子所說的( )。
    A“有法以法行,無法以類舉”
    B“隆禮重法則國有?!?BR>    C“徒法不能以自行”
    D“無德不貴,無能不官”
    5.孔子強調(diào)先教后刑,重視道德教化,主張( )。
    A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B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C德禮為本,政教為用
    D以德化民,明刑弼教
    6.“無以人滅天”,“不以人助天”的思想出自( )。
    A《老子》B《論語》C《莊子》D《荀子》
    7.慎到主張“大君任法而弗躬”,君主不必親自處理具體事務,而應( )。
    A無為而治B克已復禮
    C以道統(tǒng)法D事斷于法
    8.“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出自( )。
    A《韓非子。備內(nèi)》B《商君書。賞刑》
    C《慎子。威德》D《管子。正世》
    9.秦王朝“以法為教”的文化專制思想,直接導致了( )。
    A實行郡縣制B焚書坑儒的暴行
    C統(tǒng)一中國D陳勝吳廣起義
    10.總結(jié)漢初黃老學派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論著作是( )。
    A《淮南子》B《新書》
    C《春秋繁露》D《新論》
    11.進一步將儒家“三綱”法典化的著作是( )。
    A《淮南子》B《春秋決獄》
    C《春秋繁露》D《白虎通義》
    12.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代表作是( )。
    A《論衡》B《昌言》
    C《新書》D《新語》
    13.中國法律思想第一個提出無君、無政府主張的“無君論”思想家是( )。
    A王弼B阮籍C鮑敬言D嵇康
    14.隋文帝稱帝后兩次修訂的新律名為( )。
    A《大律》B《開皇律》
    C《大業(yè)律》D《武德律》
    15.唐太宗時期,在“安人寧國”方針的指導下,出現(xiàn)了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百姓安樂的局面,史稱( )。
    A文景之治B開皇之治
    C貞觀之治D開元之治
    16.唐代提出“天人不相預”和賞罰及時說的是( )。
    A魏征B柳宗元C韓愈D白居易
    17.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存天理,滅人欲”
    B“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
    C“從一而終”
    D重義輕利
    18.宋代王安石在變法期間提出用法律手段抑制權(quán)貴特權(quán)的思想是( )。
    A“一斷于法”B“刑平而公”
    C“刑無等級”D“法不阿貴”
    19.丘浚對“復仇”的主張是( )。
    A反對復仇B(yǎng)贊成復仇
    C控制復仇D經(jīng)義兩不失
    20.明朝張居正推行改革的有力措施之一是( )。
    A教育感化B嚴刑鎮(zhèn)壓
    C整飭吏治D推行保甲制
    21.金世宗執(zhí)政期間提出維護君主權(quán)威的思想是( )。
    A絕對專制B嚴刑鎮(zhèn)壓
    C慎行“議親”、“議賢”D嚴于防范
    22.元相耶律楚材輔政期間提出治國的方策之一為( )。
    A儒法并用B德本刑用
    C開文治,任用漢族儒臣D嚴法重刑
    23.下列觀點屬于王夫之法律思想內(nèi)容的是( )。
    A明確反對封建“家天下”制度
    B指責封建法律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C“三不足”的變法理論
    D“趨時更新”的法律時變觀點
    24.在《農(nóng)宗篇》中提出禮樂刑法起源于“農(nóng)”的思想家是( )。
    A商鞅B孟子C龔自珍D章太炎
    25.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還主張( )。
    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變古愈盡,便民愈甚”
    C“國家以法制為先”
    D“沖決一切封建網(wǎng)羅”
    26.洪仁HT5,7王KG-*3千制定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zhì)的施政綱領(lǐng)是( )。
    A《天朝田畝制度》B《海國圖志》
    C《建國方略》D《資政新篇》
    27.宣傳民約論和人性論,提出“變者天下之公理”的是( )。
    A嚴復B梁啟超C魏源D譚嗣同
    28.《法學盛衰說》的作者是( )。
    A梁啟超B章太炎C丘浚D沈家本
    29.章太炎精通歷代法制,認為“抑強輔微”的良法是( )。
    A三代之法B漢律
    C魏晉南朝之法D唐律
    30.孫中山認為“五權(quán)憲法”的核心在于( )。
    A直接民權(quán)B權(quán)能分治
    C權(quán)力制衡D人民主權(quán)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31.法家概括法的作用有( )。
    A“禁惡止亂”,“民治國安”
    B“定賞分財”,“定分止爭”
    C君尊主重,“獨制四?!?BR>    D“為萬民興利除害”
    E以法勝民,“一民使下”
    32.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基本內(nèi)容是( )。
    A皇權(quán)至上,法自君出
    B嚴刑峻法,重罰輕罪
    C應經(jīng)合義,禮法融合
    D“三綱”是立法的根本原則
    E德主刑輔,先教后刑
    33.白居易在正確運用法律方面提出的頗有進步意義的主張有( )。
    A賞罰及時說B理大罪,赦小過
    C消除犯罪,止獄措刑D肉刑可廢不可復
    E慎選司法官吏
    34.宋朝范仲淹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 )。
    A“以公理滅私情”
    B改革官制,“革故鼎新”
    C限制君權(quán),“君臣共理天下”
    D“審刑名”的思想
    E“以嚴為本”,“以寬濟之”
    35.近代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有( )。
    A龔自珍B林則徐
    C張之洞D曾國藩
    E魏源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6不法先王,不是禮義
    37張杜律
    38道統(tǒng)論
    39《勸學篇》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40簡述北魏孝文帝政治改革中的法律思想。
    41簡評黃宗羲的“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觀。
    42簡述康有為的“托古改制”思想。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43題11分,第44題12分,共23分)
    43試論封建綱常法律化在《唐律疏議》中的反映。
    44試論孫中山的“五權(quán)憲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