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程性質
“經濟思想史”課程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經濟學專業(yè)(獨立本科)開設的一門專業(yè)課程,是一門理論層次較高和業(yè)務技術性比較強的課程。它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為指導,研究西方的經濟思想和理論,特別是研究關于西方市場經濟的思想和理論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歷史,從中了解市場經濟中的一些概念與范疇、理論與政策及其產生和運用的條件。其內容具有理論性、歷史性和現實性相結合的特點。
經濟思想史課程的任務是:使自學應考者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經濟思想史的基本知識及其主要發(fā)展脈絡,從中了解西方經濟理論,特別是市場經濟理論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學會比較和分析各種經濟理論與經濟現實的關系,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的關系,以及經濟理論與社會科學文化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正確分析與解決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問題的能力,以便畢業(yè)后能夠比較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較好地理解我們國家的各種經濟政策和方針,做好各類經濟工作。
2.考試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考試,要求考生:
(1)掌握西方經濟思想史所涉及的基本思想、基本學說、基本觀點與基本方法,要在弄清其產生、發(fā)展和變化脈絡的基礎上,有重點地把握其內容,理解其內涵。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教材,并有目的地深入學習一些重點章節(jié)。
(2)把了解歷史背景和學習特定的經濟思想與學說結合起來,把經濟理論學說的邏輯分析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結合起來??忌鷳斄私馕鞣浇洕枷氘a生、發(fā)展和變化的歷史背景,并對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其他經濟學家的有關思想與學說,從而準確地了解西方經濟思想與學說發(fā)展變化的情況與特點。
第三章介紹重商主義的經濟學說,重點是重商主義學說的基本特征和政策主張。第四章至第六章介紹古典經濟學的產生。其中,第四章是對古典經濟學的概述,屬一般性內容。第五章介紹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產生,重點是配第的方法論特點、價值理論、工資、利息和地租的觀點,以及賦稅思想;洛克的利息理論和他對勞動價值論的貢獻;巴爾本關于貿易、貨幣和價值的看法;諾思關于貿易、貨幣和利息的看法;馬西的利息理論;休漠的貨幣數量論、利息論;斯圖亞特價值理論等。第六章介紹法國古典經濟學的產生,重點了解法國古典經濟學產生初期的經濟理論及其觀點,主要涉及布阿吉爾貝爾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主張;坎梯隆的經濟思想觀點;法國重農學派經濟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尤其是重農學派關于社會資本再生產學說的重要貢獻。
第七章至第十二章介紹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完成和發(fā)展。其中,第七章為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體系,本章是全書的重點內容之一,應該對章內各節(jié)的主要內容有所了解和一定的把握。第八章為大衛(wèi)?李嘉圖的經濟理論,本章也為全書的重點內容之一。第九章為馬爾薩斯的經濟學說,重點是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和經濟危機理論。第十章為李嘉圖學派的解體和19世紀初期的經濟論戰(zhàn),重點是李嘉圖價值理論的兩個根本矛盾以及李嘉圖學派解體的真正原因。第十一章為西尼爾的經濟學說,重點是西尼爾對于經濟學的看法和他對于價值和壟斷的看法。第十二章為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的經濟學說,重點是穆勒的價值論體系及其特點。
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介紹法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完成及發(fā)展。其中,第十三章為薩伊的經濟學說,重點是薩伊關于政治經濟學的性質、對象和方法的論述,他的生產理論、價值理論、分配理論和銷售論。第十四章為西斯蒙第的經濟學說,重點是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學說。第十五章為巴師夏的經濟學說,屬一般性內容。
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介紹非古典的經濟學說。其中,第十六章為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說,重點是李斯特的保護關稅思想和發(fā)展生產力的思想,以及德國歷史學派的方法論特征。第十七章為德國新歷史學派,屬一般性內容。第十八章為美國早期的經濟思想和學說,也屬一般性內容。第十九章為亨利?喬治的經濟學說,不作重點。第二十章為美國制度學派的經濟學說,重點了解以凡勃侖為代表的美國制度學派的主要理論特點和方法論及其影響。
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五章介紹新古典經濟學。其中,第二十一章為邊際效用學派的先驅者,重點掌握戈森定律的內容。第二十二章為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說,重點是奧地利學派的主觀效用價值論及相關理論,以及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特征。第二十三章為數理學派的經濟學說,重點是杰文斯的交易方程式、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思想,以及帕累托的序數效用論觀點和福利的衡量。第二十四章為邊際生產力分配學說,重點是克拉克的邊際生產力分配理論的內容和特點。第二十五章為馬歇爾的經濟學說,重點是馬歇爾經濟研究和分析的方法的特點,以及這些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對于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影響和意義。
3.考試依據和范圍
以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1999年1月頒布的《經濟思想史課程自學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為依據,以《經濟思想史》(王志偉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7月第2版)教材為命題范圍。試題的參考答案按所指定教材中的有關提法來編制。
4.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學好經濟思想史,需要有一些必備的相關知識,如經濟學原理、西方近代史,以及一定的哲學、經濟學知識等。學習經濟思想史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分析,將理解、識記、領會與分析聯系起來,把基礎知識和理論轉化為理解和分析能力。
5.考試形式
“經濟思想史”課程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方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線。
6.試卷能力結構
能力考核在試卷中分為“識記”、“理解”、‘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層次,考核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的分數比例為: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20:30:30:20.
7.試卷的難度結構
難度結構在試卷中分為“較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難”和“較難”四個層次,不同難易度試題的分數比例為較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難:較難=20:30:30:20.
8.試卷的題型結構
本課程的試卷題型包含: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