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華語教學中的語氣教學

字號:

語氣能深刻地體現(xiàn)言語者的內(nèi)心世界及內(nèi)在的心理需求,只有借助語氣的表現(xiàn)形式來掌握語氣所體現(xiàn)的心理意向,才能正確自如地用漢語表達自己的心理意向和需求,從本質(zhì)上理解漢語。華校學生由于不了解漢語文化背景,不能真正融入特定的交際場合,而且他們的母語、社會通用語又與漢語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華語教學中,教師如果忽視了語氣訓練,學生的發(fā)音就會“走樣”。因此,語氣教學在提高境外生漢語交際能力方面至關重要,不可忽視。
     一般而言,對外漢語語氣教學的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意義和形式兩個方面。從意義上講,漢語語氣主要有表述語氣、表疑語氣、表意語氣、表情語氣這四類;從形式上講,則包括言語形式和體態(tài)形式,其中言語形式在語氣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菲律賓學生使用漢語語氣言語交際的竟不足26%,即使能模仿,也只是“了、呀、啊”只言片語的簡單重復。這就要求我們對外漢語教師不斷積累漢語語氣教學經(jīng)驗,使語氣教學的內(nèi)容更加完善。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漢語語氣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要遵循三條原則,同時由于漢語語氣教學是多視角、多層次、多維度的,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將這三個原則統(tǒng)一起來,才能將語氣教學做得更好。這三條原則是:
     (一)實踐性原則。由于語氣是有標記性特征的,不論是言語還是體態(tài)。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及時總結能表現(xiàn)語氣的外在標記,如:語調(diào)、語氣詞、體態(tài)語等,同時還要留意學生學漢語的心理狀態(tài)。
     (二)情景化原則。即將漢語語氣教學貫徹到教學實踐的語篇和對話中,或教師根據(jù)需要,自己有意識地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安排語氣教學項目。通過語篇或對話,把交際者所具有的文化背景、行為信息、心理狀態(tài)等提供給學生,給學生們一個全方位的、立體的漢語語境。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漢語語氣所表現(xiàn)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引導他們逐漸在生活中模仿運用,而且有利于教師淋漓盡致地展示漢語的風格特點,順利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語氣內(nèi)容的重復性和對比性原則。語言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重復、不斷積累的過程,所以語氣教學也要講究重復性。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和單元教學中,語氣訓練項目要保持一定的重復率,以便學生復習和模仿,使他們形成較為清晰的漢語語氣意識。同時,我們從事的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對比性原則,不但做到不同語言的語氣對比,而且要進行漢語語氣自身的對比,定期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的總結,引導學生掌握漢語表達的規(guī)律,在學習方法上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對大部分華校學生而言,漢語是他們學習的第三或第四種語言。因此,在遵循一定原則的基礎上,對外漢語語氣教學還要講究策略。首先,要突出語氣的文化內(nèi)涵,讓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語言的同時,了解掌握漢語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其次,強調(diào)語氣的人際交往特性。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觀察,讓學生在交際實踐中體會漢語語氣,通過交往者的語氣判斷出交際者間的關系。最后,要注重心理分析。在現(xiàn)實交際中,人們的語氣變化和心理變化是互相牽制的。
     總之,對外漢語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在人際交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語氣意識,引導學生關注對話雙方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guī)椭麄冞M行心理分析,讓學生在日常交往中掌握漢語語氣,鼓勵他們用語氣的外化充分展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作者:胡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