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和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理論大綱(高級)

字號:

一 語言學
    一、語言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關于語言的起源
    (二)語言的發(fā)展
    1、語言要素的發(fā)展
    2、語言發(fā)展的原因
    3、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
    二、語言的本質
    (一)語言的性質
    1、語言的本質屬性
    2、語言和言語
    (二)語言的結構
    1、語言的子系統(tǒng)
    2、語言的結構關系:組合和聚合
    (三)語言的功能
    1、語言的社會功能
    2、語言與文化
    3、語言與心理
    三、語言的類型分類和譜系分類
    (一)詞法類型
    1、詞根語
    2、屈折語
    3、粘著語
    (二)句法類型
    (三)語言的譜系分類
    四、語音和音位學
    (一)語音的特點和屬性
    (二)音素、音節(jié)和國際音標
    (三)元音、輔音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
    (四)輔音、輔音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
    (五)音位、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
    (六)音位變體
    (七)語流音變
    五、詞匯和詞匯學
    (一)詞和詞匯
    (二)詞義的構成和義素分析
    (三)詞匯的構成
    (四)造詞、構詞、構詞規(guī)律與詞的內部結構
    六、語法和語法學
    (一)語法、語法意義
    (二)語法形式和語法手段
    (三)語法單位:語素、詞、詞組(短語)、句子
    (四)自由語素和粘著語素
    (五)詞類劃分和詞類功能
    (六)詞組分類與組合歧義
    (七)句子、句子成分和句子的分類
    七、文字和文字學
    (一)文字、文字的性質和特征
    (二)語言和文字的關系
    (三)文字的起源和發(fā)展
    二 語言習得理論
    一、語言習得理論概述
    二、兒童語言習得
    三、第二語言習得
    (一)語言對比分析
    (二)語言偏誤分析
    (三)中介語理論
    (四)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外部因素
    (五)第二語言習得的個體差異
    三 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一、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性質和特點 (一)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性質和目的 (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與漢語作為母語教學之異同 (三)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類型 (四)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課程類型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課程設計 (一)課程設計的基本內容 (二)教學目的、教學原則的確定 (三)課程設計與教學大綱 (四)課程規(guī)范三、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課堂教學 (一)課堂教學的性質和地位 (二)課堂教學的內容 1、語言和文字知識:語音、詞匯、語法、漢字 2、言語能力:聽、說、讀、寫、譯四、第二語言教學法主要流派 (一)語法翻譯法 (二)直接法 (三)聽說法 (四)功能法 (五)交際法 (六)任務教學法五、教材的編寫、選擇與使用 (一)教材分類 (二)教材編寫原則 (三)教材編寫依據 (四)教材編寫實施 (五)教材分析和評估六、測試與評估 (一)測試的作用與目的 (二)測試的種類 (三)命題 (四)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 四 漢語作為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一、跨文化交際 (一)定義 (二)文化差異與交際障礙 (三)文化的沖突與適應 (四)對待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二、文化教學的層次 (一)語言中的文化因素 (二)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 (三)專門文化知識三、文化教學原則與方法 (一)基本原則 (二)教學方法五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一、計算機及常用軟件的使用二、現(xiàn)代聲像技術的應用三、漢語知識與言語技能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四、網絡遠程漢語作為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