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通過SAT考試意味著他的一只腳已經(jīng)踏進美國的知名大學,他所要做的就是從兩所愿意錄取他的大學中選擇一所,然后耐心等待美國方面的答復。這期間,凱凱還一邊準備著國內的高考,但這似乎已經(jīng)純粹是一種體驗式的動機了。
6月7日上午9點,當分布在上海151個考點的11萬余名考生開始答題,整個城市的主題正式進入高考時,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高三畢業(yè)生凱凱卻輕松地以“看官”的心態(tài)注視著這場競逐。
如果不是與記者有約,這個身材瘦削、身高接近一米八的帥氣男孩這一天的活動安排將是豐富多彩的:早晨8點30分,給即將奔赴考場的同窗好友送去溫馨的祝福,然后窩在家里欣賞正宗美式英語的好萊塢大片,接著還可以繼續(xù)編寫他自己研發(fā)的股票預測程序。
這個18歲的大男孩稚氣未脫,他對電腦的興趣遠大于對股票冷暖的關心,大多數(shù)人束手無策的電腦程序編制在他眼里卻儼然成為一個個手到擒來的玩具。
還在初中的時候,凱凱對電腦就表現(xiàn)出了近乎與生俱來的靈氣,在母親的辦公室,他有些不解地看著職員們興致勃勃地玩著一種名字測算緣分的游戲,“這么簡單的游戲有什么好興奮的?!”接著即在母親同事們的目瞪口呆中很快設計出了一套不差毫厘的游戲。
凱凱說,在他這天的計劃中,中午12點將到物業(yè)公司領一份盒飯?zhí)铒柖亲?,然后約好友踢足球、游泳。
這個6月重要的三天,大多數(shù)考生神色凝重,凱凱卻是一臉的陽光,屬于他的高考,一場美國式高考,早在半年前就已塵埃落定,很快他將踏進美國Wabash大學的大門。
美式高考
一年半前即將踏進畢業(yè)班的凱凱,與身邊的同學一樣,對未來的高考漸生迷茫與緊張,他甚至已經(jīng)開始按照通常的備考模式提前做起畢業(yè)班的準備。那時候,凱凱并不知道自己即將與國內高考漸行漸遠,并終踏上美國式高考之路,兩種不同的模式,卻是相似的焦慮。
2005年4月底,高二下學期即將過半,凱凱擔當主力的華師大二附中“機器人”小組,在FLL國際機器人大賽中一路過關斬將,以中國賽區(qū)冠軍的身份前往美國征戰(zhàn)后的總決賽。就是這次小小的旅行,讓他捕捉到了美國高考的第一縷陽光。
在美期間,凱凱認識了一名在當?shù)鼐蛯W的華人大學生,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凱凱得知,這位新識的好友一年前從重慶跑去香港參加了一個名叫“SAT”的考試,接著漂洋過海,成了一名美國的大學生。
“美國也有高考?”凱凱心里怦然一動,“為何不到美國念本科?!”他開始觀察這個國家光鮮外表背后的深邃人文,逐步喜歡上漫步在佐治亞理工大學校園的感覺。
當這些苗頭在他腦中終形成時,凱凱自己也被嚇了一跳,因為出色的理科成績,他一直被老師看好“是一塊國內大學的料子”。凱凱于是一邊在美國搜集各類大學的情況,一邊征詢遠在上海的父母的意見,當母親在電話里得知他的取舍時,短暫的驚訝后是與他一樣的興奮。
凱凱的心里其實更多的是忐忑,美國高考之路對他而言相當陌生,更重要的是,準備SAT考試將嚴重耽誤他在國內的高考復習,如果美國之路終擱淺,他將很可能同時面臨國內國外兩種高考的雙重受挫。
“申請美國高校的截止日期大多在每年的12月底。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走不通美國高考之路,我還剩有6個月的時間準備中國高考?!眲P凱決定放手一搏。
回國后,凱凱第一件事就是潛心研究SAT之路到底該怎么走。他獲悉有個網(wǎng)站專門提供這類信息,于是迫不及待地搜索著他想要的答案。但大量聞所未聞的英文名稱縮寫讓他有種信息爆炸的迷茫。
凱凱有些摸不著方向,幸好,一個當年被美國高校錄取的朋友適時出現(xiàn),不僅給他講述了自己參加美國高考的一路歷程,還給他帶來了各種SAT考試備考資料。風向標清晰起來后,凱凱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
2005年的五一黃金周,當同學們在書城選購高考復習資料時,凱凱卻在悄悄地準備SAT2的考試。SAT考試分SAT1與SAT2兩部分,考生可以自由選擇先后次序,凱凱先選擇了SAT2,這是一項專項測驗,包括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這對本就擅長理科的凱凱而言不是難題。
他將復習的重點放在化學元素的英語寫法上,5月中旬,在香港進行的這次考試果然相當順利,25分鐘的數(shù)學考試,凱凱只用了七八分鐘就將他眼中這些近乎“小兒科”的題目解答完畢。
初戰(zhàn)告捷,凱凱信心倍增。但他并不知道接下來的備考經(jīng)歷將是更多的波折。
SAT之友
趕回上海參加完學校的期末考試后就是暑假,凱凱的精力全部轉移到SAT1考試上來。就在此時,幾個在香港一同參加SAT2考試的上??忌o凱凱打來電話,說在浦東租了間房子,大家可以住在一起共同復習。
第二天,七個孩子就搬到一起,組成了SAT備考團,五男二女,幾乎都是來自上海幾所重點中學的尖子生,有人甚至已經(jīng)被北大錄取。
SAT考試當時在上海還鮮有耳聞,相關信息比較缺乏,由于申請美國高校不僅需要考試成績,了解每所高校的喜好寫出合乎口味的申請信也成為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于是,凱凱他們列出了美國排名靠前的50所的名單,大家分工搜集相關信息,然后互相介紹這些學校的特點。
小屋的日子,是一段完全獨立的封閉生活,暑假的那一個多月,他們吃穿住行形影不離。沒有家長的照顧和監(jiān)管,大家自己動手做飯,換下的臟衣服堆在角落任其發(fā)餿,生物鐘也完全顛倒,白天睡覺晚上復習。
凱凱說,那時候大家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同屋一個曾在托??荚囍心孟伦魑臐M分的男孩,總是毫不吝嗇地向大家介紹寫作要點。
在搜索備考信息的過程中,凱凱也認識了更多的SAT考生,“要進美國的文理學院難如登天,每年在中國招收的人數(shù)都是極少!我從SAT考生圈子得到了許多重要的信息,有一天下午,一個SAT考生在MSN上告訴我第二天早上在北京有個美國文理學院的面試,正好有一個同學臨時退出,空出了后一個名額?!?BR> “我當時意識到這是個機會,來不及多猶豫,甚至連收拾行李的時間都沒有,背上書包就直接沖向火車站。買了當天晚上去北京的火車票?!泵嬖嚢才旁谏衔?點,凱凱一下火車就跳上出租車往面試所在的商務樓趕,因為事先沒有得到具體的面試地點,他在商務樓里上下找了半個多小時,才在大堂的沙發(fā)上找到了美國學校的面試官。
那是凱凱的的第面試,面試進行得出奇輕松,話題無外乎他有什么愛好、怎么平衡學習與愛好之間的關系等等,反正凱凱在在火車上對面試所做的大部分準備都沒用上。
面試之后的錄取答復遲遲沒有音信,但這次赴京,他找到了SAT全國考生的大部隊,也搜集到了更多的SAT信息,心中不再那般七上八下。
一路坎坷
新學期開始了,班主任是早知道凱凱在做出國準備的校方人員,要備考SAT必定會犧牲國內高考的復習時間,經(jīng)常請假就必須取得老師的支持,凱凱在作出備考SAT決定后不久就知會了班主任。
幸運的是,這取得了校方的理解,每年,上海都有這樣的學生放棄國內高考轉而備考SAT,雖然,這個數(shù)字只是鳳毛麟角,凱凱也僅是班級的特例。
和SAT2不同的是,SAT1主要測試學生的推理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等,需要具備大量的詞匯基礎。沒有現(xiàn)成的SAT1考試復習資料,凱凱就去買了各種外語“紅寶書”,背GRE單詞,“8000多個詞匯量,我就照著單詞表上排列的順序,找到單詞間的互相關聯(lián)群體記背,開始幾天比較難,到后來每天背誦的速度都在加快,多一天就背了1500個單詞?!?BR> 但凱凱很快就遇到了瓶頸口,當?shù)诙焖購土暻耙惶毂诚碌膯卧~時,發(fā)現(xiàn)這些單詞一旦脫離了關聯(lián)性的詞組又會重新變得陌生。
凱凱自己設計了一個電腦程序,他把GRE單詞表原來的排列順序全部打亂,用猜單詞式的小游戲開始新一輪的記背。改變了策略后凱凱以為能記得更多,但拿出SAT題目一看,依然滿眼陌生的單詞,簡直就像天書。
8月3日,有點沮喪的凱凱報名參加了新東方托福提高班。在入學測試中,他的語法獲得滿分,于是便把語法課納進自己的免修課表中。8月20日就是正式的托??荚?。之前一天,提高班的學生進行了考前的后模擬練習,考卷是2004年10月的托福真題。凱凱考出了600分的“超低成績”,離他的低心理線遠差20分。
“我一下子泄了氣?;丶液?,又拿出練習題做,但瘋狂出錯。晚飯后我躺在床上無法平靜,折騰到半夜再也躺不住了,拿出復習資料,瘋狂地背單詞、做題目,但結果依然是那樣糟糕。這樣折騰到凌晨4點,我才在疲憊不堪中沉沉睡去。”
3個小時后,凱凱從夢魘中醒來,洗臉刷牙,然后把準考證、筆一把塞進包里,又從冰箱里拿了罐紅牛飲料幾口灌下,直奔華師大考場。
因為幾乎是一夜未眠,凱凱的狀態(tài)很不佳,走出考場時臉色慘白。來不及多想托??荚嚨慕Y果,凱凱又開始投入到SAT1考試的準備中。
一個半月后,凱凱第二次踏上了去香港的旅程,在這個他并不陌生的城市,SAT1考試的這3小時45分鐘比他此前十幾年經(jīng)歷的任何3小時45分鐘都顯得至關重要。能否順利考進美國的大學,將在這幾個小時內決定。
SAT1滿分是2400分,同行一名很有實力的同學貌似謙虛地一句:“只要考出2200分我就很知足了”,這讓凱凱更是心頭一緊。
凱凱幾乎是在極度的焦慮與緊張中完成了考試,先進行的寫作測試剛開始就偏了題,并且隨著25分鐘限制時間的迫近,越發(fā)文不對題,以致后交卷時,卷面仍未完成。接下來的閱讀部分,大量隱藏在段落中的陌生單詞,80多行的長篇累牘,讓凱凱近乎窒息。
結果又如凱凱所預料,SAT1的成績不足以讓他申請到任何美國的?;氐缴虾:蟛痪茫懈?荚嚨某煽円蚕聛砹?,凱凱只拿到603分。
凱凱說他當時快絕望了,“我疲于奔命,總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希望托福分數(shù)高到恰巧足夠為自己申請到美國大學的獎學金,希望SAT考試的成績不至于低到無法向美國高校遞交申請。但是都失敗了!”
6月7日上午9點,當分布在上海151個考點的11萬余名考生開始答題,整個城市的主題正式進入高考時,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高三畢業(yè)生凱凱卻輕松地以“看官”的心態(tài)注視著這場競逐。
如果不是與記者有約,這個身材瘦削、身高接近一米八的帥氣男孩這一天的活動安排將是豐富多彩的:早晨8點30分,給即將奔赴考場的同窗好友送去溫馨的祝福,然后窩在家里欣賞正宗美式英語的好萊塢大片,接著還可以繼續(xù)編寫他自己研發(fā)的股票預測程序。
這個18歲的大男孩稚氣未脫,他對電腦的興趣遠大于對股票冷暖的關心,大多數(shù)人束手無策的電腦程序編制在他眼里卻儼然成為一個個手到擒來的玩具。
還在初中的時候,凱凱對電腦就表現(xiàn)出了近乎與生俱來的靈氣,在母親的辦公室,他有些不解地看著職員們興致勃勃地玩著一種名字測算緣分的游戲,“這么簡單的游戲有什么好興奮的?!”接著即在母親同事們的目瞪口呆中很快設計出了一套不差毫厘的游戲。
凱凱說,在他這天的計劃中,中午12點將到物業(yè)公司領一份盒飯?zhí)铒柖亲?,然后約好友踢足球、游泳。
這個6月重要的三天,大多數(shù)考生神色凝重,凱凱卻是一臉的陽光,屬于他的高考,一場美國式高考,早在半年前就已塵埃落定,很快他將踏進美國Wabash大學的大門。
美式高考
一年半前即將踏進畢業(yè)班的凱凱,與身邊的同學一樣,對未來的高考漸生迷茫與緊張,他甚至已經(jīng)開始按照通常的備考模式提前做起畢業(yè)班的準備。那時候,凱凱并不知道自己即將與國內高考漸行漸遠,并終踏上美國式高考之路,兩種不同的模式,卻是相似的焦慮。
2005年4月底,高二下學期即將過半,凱凱擔當主力的華師大二附中“機器人”小組,在FLL國際機器人大賽中一路過關斬將,以中國賽區(qū)冠軍的身份前往美國征戰(zhàn)后的總決賽。就是這次小小的旅行,讓他捕捉到了美國高考的第一縷陽光。
在美期間,凱凱認識了一名在當?shù)鼐蛯W的華人大學生,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凱凱得知,這位新識的好友一年前從重慶跑去香港參加了一個名叫“SAT”的考試,接著漂洋過海,成了一名美國的大學生。
“美國也有高考?”凱凱心里怦然一動,“為何不到美國念本科?!”他開始觀察這個國家光鮮外表背后的深邃人文,逐步喜歡上漫步在佐治亞理工大學校園的感覺。
當這些苗頭在他腦中終形成時,凱凱自己也被嚇了一跳,因為出色的理科成績,他一直被老師看好“是一塊國內大學的料子”。凱凱于是一邊在美國搜集各類大學的情況,一邊征詢遠在上海的父母的意見,當母親在電話里得知他的取舍時,短暫的驚訝后是與他一樣的興奮。
凱凱的心里其實更多的是忐忑,美國高考之路對他而言相當陌生,更重要的是,準備SAT考試將嚴重耽誤他在國內的高考復習,如果美國之路終擱淺,他將很可能同時面臨國內國外兩種高考的雙重受挫。
“申請美國高校的截止日期大多在每年的12月底。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走不通美國高考之路,我還剩有6個月的時間準備中國高考?!眲P凱決定放手一搏。
回國后,凱凱第一件事就是潛心研究SAT之路到底該怎么走。他獲悉有個網(wǎng)站專門提供這類信息,于是迫不及待地搜索著他想要的答案。但大量聞所未聞的英文名稱縮寫讓他有種信息爆炸的迷茫。
凱凱有些摸不著方向,幸好,一個當年被美國高校錄取的朋友適時出現(xiàn),不僅給他講述了自己參加美國高考的一路歷程,還給他帶來了各種SAT考試備考資料。風向標清晰起來后,凱凱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
2005年的五一黃金周,當同學們在書城選購高考復習資料時,凱凱卻在悄悄地準備SAT2的考試。SAT考試分SAT1與SAT2兩部分,考生可以自由選擇先后次序,凱凱先選擇了SAT2,這是一項專項測驗,包括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這對本就擅長理科的凱凱而言不是難題。
他將復習的重點放在化學元素的英語寫法上,5月中旬,在香港進行的這次考試果然相當順利,25分鐘的數(shù)學考試,凱凱只用了七八分鐘就將他眼中這些近乎“小兒科”的題目解答完畢。
初戰(zhàn)告捷,凱凱信心倍增。但他并不知道接下來的備考經(jīng)歷將是更多的波折。
SAT之友
趕回上海參加完學校的期末考試后就是暑假,凱凱的精力全部轉移到SAT1考試上來。就在此時,幾個在香港一同參加SAT2考試的上??忌o凱凱打來電話,說在浦東租了間房子,大家可以住在一起共同復習。
第二天,七個孩子就搬到一起,組成了SAT備考團,五男二女,幾乎都是來自上海幾所重點中學的尖子生,有人甚至已經(jīng)被北大錄取。
SAT考試當時在上海還鮮有耳聞,相關信息比較缺乏,由于申請美國高校不僅需要考試成績,了解每所高校的喜好寫出合乎口味的申請信也成為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于是,凱凱他們列出了美國排名靠前的50所的名單,大家分工搜集相關信息,然后互相介紹這些學校的特點。
小屋的日子,是一段完全獨立的封閉生活,暑假的那一個多月,他們吃穿住行形影不離。沒有家長的照顧和監(jiān)管,大家自己動手做飯,換下的臟衣服堆在角落任其發(fā)餿,生物鐘也完全顛倒,白天睡覺晚上復習。
凱凱說,那時候大家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同屋一個曾在托??荚囍心孟伦魑臐M分的男孩,總是毫不吝嗇地向大家介紹寫作要點。
在搜索備考信息的過程中,凱凱也認識了更多的SAT考生,“要進美國的文理學院難如登天,每年在中國招收的人數(shù)都是極少!我從SAT考生圈子得到了許多重要的信息,有一天下午,一個SAT考生在MSN上告訴我第二天早上在北京有個美國文理學院的面試,正好有一個同學臨時退出,空出了后一個名額?!?BR> “我當時意識到這是個機會,來不及多猶豫,甚至連收拾行李的時間都沒有,背上書包就直接沖向火車站。買了當天晚上去北京的火車票?!泵嬖嚢才旁谏衔?點,凱凱一下火車就跳上出租車往面試所在的商務樓趕,因為事先沒有得到具體的面試地點,他在商務樓里上下找了半個多小時,才在大堂的沙發(fā)上找到了美國學校的面試官。
那是凱凱的的第面試,面試進行得出奇輕松,話題無外乎他有什么愛好、怎么平衡學習與愛好之間的關系等等,反正凱凱在在火車上對面試所做的大部分準備都沒用上。
面試之后的錄取答復遲遲沒有音信,但這次赴京,他找到了SAT全國考生的大部隊,也搜集到了更多的SAT信息,心中不再那般七上八下。
一路坎坷
新學期開始了,班主任是早知道凱凱在做出國準備的校方人員,要備考SAT必定會犧牲國內高考的復習時間,經(jīng)常請假就必須取得老師的支持,凱凱在作出備考SAT決定后不久就知會了班主任。
幸運的是,這取得了校方的理解,每年,上海都有這樣的學生放棄國內高考轉而備考SAT,雖然,這個數(shù)字只是鳳毛麟角,凱凱也僅是班級的特例。
和SAT2不同的是,SAT1主要測試學生的推理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等,需要具備大量的詞匯基礎。沒有現(xiàn)成的SAT1考試復習資料,凱凱就去買了各種外語“紅寶書”,背GRE單詞,“8000多個詞匯量,我就照著單詞表上排列的順序,找到單詞間的互相關聯(lián)群體記背,開始幾天比較難,到后來每天背誦的速度都在加快,多一天就背了1500個單詞?!?BR> 但凱凱很快就遇到了瓶頸口,當?shù)诙焖購土暻耙惶毂诚碌膯卧~時,發(fā)現(xiàn)這些單詞一旦脫離了關聯(lián)性的詞組又會重新變得陌生。
凱凱自己設計了一個電腦程序,他把GRE單詞表原來的排列順序全部打亂,用猜單詞式的小游戲開始新一輪的記背。改變了策略后凱凱以為能記得更多,但拿出SAT題目一看,依然滿眼陌生的單詞,簡直就像天書。
8月3日,有點沮喪的凱凱報名參加了新東方托福提高班。在入學測試中,他的語法獲得滿分,于是便把語法課納進自己的免修課表中。8月20日就是正式的托??荚?。之前一天,提高班的學生進行了考前的后模擬練習,考卷是2004年10月的托福真題。凱凱考出了600分的“超低成績”,離他的低心理線遠差20分。
“我一下子泄了氣?;丶液?,又拿出練習題做,但瘋狂出錯。晚飯后我躺在床上無法平靜,折騰到半夜再也躺不住了,拿出復習資料,瘋狂地背單詞、做題目,但結果依然是那樣糟糕。這樣折騰到凌晨4點,我才在疲憊不堪中沉沉睡去。”
3個小時后,凱凱從夢魘中醒來,洗臉刷牙,然后把準考證、筆一把塞進包里,又從冰箱里拿了罐紅牛飲料幾口灌下,直奔華師大考場。
因為幾乎是一夜未眠,凱凱的狀態(tài)很不佳,走出考場時臉色慘白。來不及多想托??荚嚨慕Y果,凱凱又開始投入到SAT1考試的準備中。
一個半月后,凱凱第二次踏上了去香港的旅程,在這個他并不陌生的城市,SAT1考試的這3小時45分鐘比他此前十幾年經(jīng)歷的任何3小時45分鐘都顯得至關重要。能否順利考進美國的大學,將在這幾個小時內決定。
SAT1滿分是2400分,同行一名很有實力的同學貌似謙虛地一句:“只要考出2200分我就很知足了”,這讓凱凱更是心頭一緊。
凱凱幾乎是在極度的焦慮與緊張中完成了考試,先進行的寫作測試剛開始就偏了題,并且隨著25分鐘限制時間的迫近,越發(fā)文不對題,以致后交卷時,卷面仍未完成。接下來的閱讀部分,大量隱藏在段落中的陌生單詞,80多行的長篇累牘,讓凱凱近乎窒息。
結果又如凱凱所預料,SAT1的成績不足以讓他申請到任何美國的?;氐缴虾:蟛痪茫懈?荚嚨某煽円蚕聛砹?,凱凱只拿到603分。
凱凱說他當時快絕望了,“我疲于奔命,總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希望托福分數(shù)高到恰巧足夠為自己申請到美國大學的獎學金,希望SAT考試的成績不至于低到無法向美國高校遞交申請。但是都失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