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專家針對北京市公務員錄用考試閱卷過程,專家發(fā)現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試題難度并不大,但極少有人考出高分,甚至出現一部分具有較高學歷的考生考試不及格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對題型缺乏系統(tǒng)了解,做題太少,以為公務員考試題目容易,沒必要花精力去做針對性的復習。例如《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中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西瓜的重量等于它本身重量的一半加上1/4公斤,請問這只西瓜有多重?”結果,有近3/4的考生答錯了,甚至懷疑這道題給的條件不充分。其實這道題很簡單,答案為1/2公斤。答錯的原因,就是這些考生平時接觸這類題太少,不能沉著冷靜地應對。下面對公共科目的應試技巧做一些簡要說明,希望對讀者能有所幫助。
(一)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應試技巧
1. 數字推理
數字推理題一般是給出一個數列,需要你從選項中選出一個與題干數字排列規(guī)律相符的數字來。沒有文字可以幫助理解,只能通過觀察來發(fā)現規(guī)律。如果沒有一定的訓練量,單靠試題上的示例是很難適應這種題型的,但如果考生掌握這類題型的一些常見規(guī)律,再適當做些練習,這類題就不難解答了,不管題目再怎么千變萬化,也都只是這些規(guī)律的不同表現形式或其混合表現形式而已。常見的數字排列規(guī)律一般有:①奇偶數規(guī)律;②等差數列;③等比數列;④二級等差數列;⑤二級等比數列;⑥加法規(guī)律;⑦減法規(guī)律;⑧乘法規(guī)律;⑨完全平方法;⑩混合型規(guī)律等等。熟悉了規(guī)律,遇到這類題,拿規(guī)律一套,題就好做多了。如:
A. 1 B. 2 C. 3 D. 4
該圖形數字推理的規(guī)律是處于對角上的兩個數字之和相等,即1+3=2+2,2+4=3+3。由此判斷,問號處應為4+4-5=3,故正確答案為C。
2. 數學運算
這類題幾乎都是小學高年級的數學知識,題目簡單,但卻與這類職業(yè)所需要的心理特征掛鉤。如:
19881989+19891988的個位數是
A. 9 B. 7 C. 5 D. 3
許多考生一看這道題,心里就發(fā)毛,這么多次方,恐怕計算器都算不了。
實際上問題沒有想象的那么復雜。既然題目求的是個位數,那么我們就只需考慮個位數的冪。原題可以轉化為求81989+91988的個位數,而91988=(92)994=81994,1994的個位數是1,所以19891988的個位數也就是1。
接下來求81989的個位數。我們知道81,85和89的個位數都是8,那么,81989就可以轉化為(89)221,其個位數等于8221的個位數。因為8221=(89)24×85,(89)24的個位數等于824的個位數,824=(85)4×84,其個位數必等于84×84=88的個位數。85的個位數是8,故8221的個位數必等于84×84×85的個位數,即8。
所以81989的個位數為8,也就是說19881989的個位數是8。
從而19881989+19891988的個位數等于8+1=9。故A項正確。
再如為了考查考生的工作細致程度,出題者在設計題目時,故意在選項上設計一個似乎正確的答案,在細微處設下陷阱。例如有這樣一道題:
一條魚重500克,10條魚重多少公斤?
A. 5000 B. 5000克 C. 5斤 D. 5公斤
題目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但有些考生偏偏選了A或B或C,而不是D。原因是這些考生在答題時,走馬觀花,沒有看清題目的要求,僅根據題目前面部分的一點信息,就選擇了錯誤的答案,因此,考試時千萬要沉著細心。
3. 圖形推理
既然是圖形推理,著眼點就得放在“圖形”二字上。有些題用一些字母或者漢字來表現題干,許多考生就摸不清題意,如有一道這樣的題:
A B C D
從第一組圖形,如果只看字母,按照習慣思維,會以為那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看不出有什么規(guī)律,第二組圖形的規(guī)律也就無法得出。做這種類型的題目時,你得改變一下思維,在這里字母不能被看作字母而應當被看作圖形。第一組中的三幅圖都是三畫,有了這種認識,第二組圖形的規(guī)律也就不難得出了,第二組中的前兩幅圖形,每幅圖都是兩畫,選項中只有選項D是兩畫,故D項正確。
應當注意,圖形推理中的圖形變化規(guī)律主要是點、線、面及其組合的變化以及圖形方向的變化。
4. 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的答題關鍵是必須緊扣試題本上的定義本身,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勢去做題,應當仔細揣摩試題中的定義。如:
考試信度是指考試的客觀性,指一個考試反映考生真實水平的程度。根據上述定義,對考試信度影響不大的一項是( )。
A. 同一篇作文,王老師給了50分,李老師卻只給了40分
B. 許多女生都沒有答對這道有關足球比賽的題目
C. 考試這天天氣特別悶熱,使許多同學的發(fā)揮受到影響
D. 考前李老師押中了兩道大題,考后同學們都很高興
答案為B。注意“客觀性”。A中同一篇作文相差10分,有失客觀性;C中天氣悶熱影響同學發(fā)揮,有失客觀性;D中李老師押中了兩道大題,更有失客觀性。只有B中許多女生都無法作答有關足球比賽的題目,較體現客觀性。
5. 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的關鍵在于把握推理的前提條件,最主要的是平時注重邏輯思維訓練。這類題目的正確答案必須符合“前提與結論之間有必然聯(lián)系,結論不超出前提判斷的范圍”這一要求。這類試題的備選答案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每個選項幾乎都有道理,但正確的答案應與陳述直接相關,即從陳述中直接推出。還有一點必須注意,試題中所陳述的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必須明確這段陳述在這次考試中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忌荒軐υ囶}中所陳述的事實的正確性提出懷疑,也不能自作聰明地用自己具備的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推理,而完全忽視試題中所陳述的事實。如:
彭平是一個計算機編程專家,姚欣是一位數學家。其實,所有的計算機編程專家都是數學家。我們知道,今天國內大多數綜合性大學都在培養(yǎng)著計算機編程專家。據此,我們可以認為()。
A.彭平由綜合性大學所培養(yǎng)的
B.大多數計算機編程專家是由綜合性大學所培養(yǎng)的
C.姚欣并不是畢業(yè)于綜合性大學
D.有些數學家是計算機編程專家
觀察A、B、C、D四個選項,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結論D是由陳述“所有的計算機編程專家都是數學家”直接推出來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設和補充而得出的結論,因此,D是正確答案。
6. 事件排序
解答這類題最常用的是排除法,只要選準了事件的起點和終點,就基本上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做這類題時切記不能自我定位到事件中去,答題者應置身于事件之外,否則若按自己所具備的條件去排序,往往會排錯。如:
(1)空房率居高不下 (2)小區(qū)房價看漲
(3)立交橋拔地而起 (4)居民小區(qū)建成
(5)自行車被迫繞行
A. 4-5-1-3-2 B. 4-5-3-2-1
C. 5-4-3-1-2 D. 5-4-2-1-3
正確答案是A項。
7. 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在解答這種題型時,考生必須根據自己的一般知識對題干所給的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作出判斷,然后再根據這種判斷對四個備選答案進行選擇,選出與題干所體現出的邏輯關系最為貼近或相似的一項。如:
本科∶研究生
A. 學士∶碩士 B. 本科∶高中
C. 講師∶教授 D. 初中∶高中
題干部分“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指學歷,而且存在遞進關系,題支部分的A項雖然也存在遞進關系,但它指的是學位,故不符合。B項雖然指的都是學歷,但兩者并不是遞進關系,故不符合。C項雖然是遞進關系,但它指的是職稱,故也不符合。D項不僅指的是學歷,而且也存在遞進關系,故選D。
8. 言語理解與表達
作答這類題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首先必須對給出的材料有完整、準確地理解,要從總體上把握材料的主題;
(2) 善于抓住文中的關鍵句子或關鍵詞;
(3) 對文章的引申含義進行分析和加工;
(4) 從選項與原文意思是否一致上入手。
鋼鐵被用來建造橋梁、摩天大樓、地鐵、輪船、鐵路和汽車等,被用來制造幾乎所有的機械,還被用來制造包括農民的長柄大鐮刀和婦女的縫衣針在內的成千上萬的小物品。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 鋼鐵具有許多不同的用途
B. 鋼鐵是所有金屬中最堅固的
C. 鋼鐵是一種反映物質生活水平的金屬
D. 鋼鐵是惟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樓和橋梁的物質
正確答案是A。
9. 常識判斷
這類題型,無捷徑可行,關鍵在于平時積累,熟悉一些法律、政治、經濟、人文、科技常識。
盡管我們關于太陽能的研究和議論已經相當多,但今天對太陽能的利用還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
A.難以將陽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開發(fā)出有效的收集和儲存太陽能的系統(tǒng)
C.核能仍然更為有效
D.太陽能系統(tǒng)尚不安全
關于太陽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但是仔細觀察四個選項,你可以依據常識看出A、C、D三個理由都過分具體且似乎不應成為不能充分利用太陽能的足夠理由,只有B選項所說的原因概括性強,而且更為全面,故正確答案為B。
10. 資料分析
這部分題常常占15~20分。
(1)首先讀懂圖、表或文字。資料分析試題以圖、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為依據,看不懂資料,也就失去了答題的前提條件。因此,應當把圖表內容的閱讀和理解作為正確答題的首要條件;
(2)讀資料時,帶著問題去讀,注意攝取與試題相關的重要信息,這樣既有利于對資料的理解,又可以減少答題時重復看資料的時間;
(3)適當采取“排除法”解決問題。資料分析題的備選答案,通常有一兩項迷惑性不強或極易排除的,通過圖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結論就可以排除。在進行計算時往往通過比較數值大小、位數等排除迷惑性選項;
(4)注意統(tǒng)計表中的統(tǒng)計單位。
博物館四個入口處自動計數器的讀數
自動計數器在不同時間的讀數(人數)
入口(時間)
7∶00
8∶00
9∶00
10∶00
11∶00
1
7111
7905
8342
8451
8485
2
8432
9013
91529
237
9306
3
5555
5921
5989
6143
6233
4
9541
0631
1211
2421
299
① 從早上7∶00到11∶00通過入口1進入博物館的參觀人數是( )。
A. 580 B. 94 C. 1 374 D. 1 594
② 在早上7∶00到8∶00之間,通過人數最多的入口是( )。
A. 1 B. 2 C. 3 D. 4
【解答】題①應為8 485-7 111=1 374,答案是C;
題②比較兩數之間的差,差值的是入口1的兩個數,故答案是A。
(二) 《申論》應試技巧
申論不同于一般作文,通常包括概括材料、擬定對策方案、發(fā)表觀點與看法三部分。
在概括材料、擬定對策方案時,一定要從給出的材料中歸納出材料的主題思想,找準材料集中反映的問題。在解答這兩類題型時,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平順樸實,盡量使用貼近公文化語言。而在發(fā)表觀點看法的議論中,則要注意標題生動,觀點新穎活潑、富有創(chuàng)造性而又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及公序良俗。具體地說,要注意對以下能力的提高:
1. 閱讀理解能力
公務員申論考試所提供的材料字數比較多,是不同文章材料的匯集,不像單獨的一篇文章那么有條理性,而考試時又要求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材料閱讀完畢,從比較分散的材料中概括主題,提出對策,展開論證。這就需要考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善于在快速閱讀中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并依此作出相應的論證分析。因此閱讀材料是申論考試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2. 總結概括能力
總結概括不僅是申論考試試卷中的必考題型,也是考生把握材料中心,進而做出論證分析的基礎。
3. 文章策劃能力
申論考試主要是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所處理的實際問題,所以自然要對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查,這使得具備優(yōu)秀的策劃能力成為關鍵。有了好的策劃基礎,考生再弄清楚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并分清其中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可以針對各種原因分別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4. 語言表達能力
(1)內容必須具備理論性,語言具有概括性,寫法具有嚴密的邏輯性;
(2)申論語言表達要具備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3)申論語言表達的論證方式要將立論和駁論有機結合,互相為用;
(4)申論語言表達的結構安排要重點突出,論點明確,層次分明;
(5)申論表達的語言要準確、鮮明、概括、生動、符合邏輯。
從歷年的《申論》試題來看,基本上都緊扣北京市近年來行政管理和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命題。因此考生在備考時必須多加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加強自己的政策理論水平、熟悉依法行政的相關知識、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才能從容應對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