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2.表現(xiàn)西湖早春景色的詩句:“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簡或選)
3.作品中“行”的特點即如何表現(xiàn)移步換景:“孤山寺北賈亭西”“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元?。骸哆B昌宮詞》這首七言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以對話體的形式,探索安史之亂前后的興衰原因。
李賀:《老夫采玉歌》反映民生疾苦,作者為中唐詩人李賀。
《雁門太守行》
1.樂府舊題,詩人采用“印象聯(lián)綴”式的結構方式。詩歌始終沒有正面描寫作戰(zhàn)情況,而是通過色彩、視聽將感受最深的事物印象表現(xiàn)出來,造成濃烈的氣氛和顯著的心理效果,但正由于過多省略了過渡和關聯(lián),使人不易把握住整體的思想脈絡?!昂谠茐撼浅怯?,甲光向日金鱗開”: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簡)
2.本詩設色濃重、色彩艷麗的語言特色:黑、金、燕脂、紫、紅、白(霜),幾乎句句設色,濃妝艷抹,色彩濃烈。
3.“燕脂”,即胭脂,這里指地上的血跡:“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黃金臺: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延請?zhí)煜沦t士;玉龍:指寶劍。第一句明君禮賢下士,后一句賢者為知己者死,相對成文。
《李憑箜篌引》引:樂府詩歌體裁名。本詩與白居易《琵琶行》、韓愈《聽穎師彈琴》同為唐詩中描摹音樂的名篇。
杜牧:《過華清宮》
1.詠史詩。華清宮在陜西臨潼驪山上?!耙或T紅塵妃子笑”:“妃子”指楊貴妃。
2.《過華清宮》的主旨:揭露統(tǒng)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驕奢*侈。聯(lián)系唐玄宗大興土木、沉湎聲色的現(xiàn)實背景,杜牧此詩亦有諷喻*之意。
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藝術特色:(1)對照鮮明。(2)隱含譏刺。(3)發(fā)人深省。
《泊秦淮》
1.七絕。作品主旨:表現(xiàn)詩人對國事危迫,朝廷上下卻依然醉生夢死的深重憂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2.《早雁》是一首詠物詩,反映民生疾苦,作者杜牧。
3.在一句之內(nèi)望文見義的詩句是“煙籠寒水月籠沙”。
4.作品用了什么典故,抨擊矛頭指向何人:(1)“后庭花”即南朝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被后人視為亡國之音之典故。(2)矛頭指向在國運衰頹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商女聽命于達官貴人而歌)。(簡或選)
《阿房宮賦》
1.可視為宋代歐陽修、蘇軾文賦的先聲,諷諭晚唐皇帝唐敬宗。
2.詩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出自杜牧的《阿房宮賦》。
李商隱:《安定城樓》
1.這是一首登臨述懷之作,即詠懷詩。
2.作品主旨:抒發(fā)詩人有志用世、功成身退的意愿卻懷才不遇、抱負成虛的哀傷,真實地反映了詩人懷抱利器卻寄人籬下、無所作為的痛苦心情。(簡)
3.作品中所用典故表示功成身退的詩句是“欲回天地入扁舟”。
4.“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的用典及所表達的心情:(1)以賈誼為國事而流淚但不被朝廷重用,表達自己滿腹經(jīng)綸而應試不中。(2)以王粲避亂至荊州失意作《登樓賦》,表達自己寄居岳父王茂元涇州幕中的郁郁不得志。
5.“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用典及含義:(1)典出春秋時范蠡功成辭官乘扁舟泛五湖。(2)含義是自己干一番扭轉乾坤的大事業(yè),然后泛舟歸隱。
6.“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鵝雛竟未休‘所用典故出于何書,詩人用它表達什么意思:(1)典故出自《莊子》。(2)表達無意區(qū)區(qū)利祿,但自己高尚的情操卻不為世俗理解。
《無題》
1.詩以“無題”命篇起自李商隱。
2.詩的情感內(nèi)容,熔鑄著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執(zhí)著的追求之情。
3.作品中與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同樣寫法的詩句是“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4.作品中運用神話傳說的詩句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蓬萊山,仙山,這里借指對方住處;青鳥;傳說中西王母身邊傳遞信息的神鳥,這里借指信使。
5.作品中運用比興手法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6.作品中運用諧音雙關的藝術手法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用了哪些藝術手法,為什么廣為流傳:(1)比喻,諧音、對偶。(2)不限于愛情,體現(xiàn)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事業(yè)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簡或選)
8.“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是設想對方,從對面寫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既寫出對方對詩人的深切思念,又表現(xiàn)出詩人對對方的一往情深。
《馬嵬》
1.主要內(nèi)容寫唐明皇與楊貴妃。作者李商隱。馬嵬:今陜西興平縣。
2.“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諷刺唐明皇和楊貴妃,上下作對比。
《錦瑟》七律。錦瑟:繪飾華美之瑟。瑟:古代一種樂器。本詩主題:晚年回顧往事。
溫庭筠:兼工詩詞,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
《夢江南》
1.此詞屬“代言體”,即以男子而寫女性的閨閣之愁。詞的主旨:本篇寫女子的相思之苦。
2.“過盡千帆皆不是”在刻畫女子心理活動上的妙處:表現(xiàn)情感起伏波動,由熱切企盼到一再失望、耐心等待、終于絕望的心理過程。
3.“斜暉脈脈水悠悠”情景結合的特點:寄情于景,表現(xiàn)了空闊的意境,拓展了讀者的視野,給人以情思蕩漾、空中傳恨的感覺。夕陽西下,江水悠悠,情思綿綿,深遠無盡。
聶夷中《傷田家》:聶夷中是晚唐詩人。這是一首感傷農(nóng)民苦難的作品。
杜荀鶴:《山中寡婦》
1.這首七律真實地描寫了一個山中寡婦的悲慘生活,揭露了晚唐時期敲骨吸髓的賦役剝削。(簡)
2.本詩的認識意義:通過山中寡婦的悲慘生活,深刻揭露了統(tǒng)治者對人民敲骨吸髓的殘酷剝削,人民無以為生。
3.“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在全詩中的作用:點明題旨,深化題旨。
李朝威:《柳毅傳書》
1.唐代傳奇,人物形象有:柳毅、龍女、龍君、錢塘君等。
2.《柳毅傳書》是一篇深含現(xiàn)實意義的神話小說,通過柳毅傳書等一系列情節(jié)描寫了柳毅和龍女的愛情故事。
韋莊:詞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馮延巳《謁金門》:
1.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五代詞作家馮延巳為“開北宋一代風氣”的人物。
2.名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出自馮廷巳《謁金門》。
李璟:《攤破浣溪沙》中名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李煜: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認為“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是李煜。
《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詠嘆自悲身世之情的詩句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又》中名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出自李煜詞《又》。
《虞美人》
1.這是一首抒情詞,寫在李煜亡國被俘后,抒發(fā)了他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
2.“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國”指南唐。李煜是南唐后主。南唐被北宋滅亡,李煜投降,押解汴京囚禁,他思念已經(jīng)失去的南唐王朝。
3.“雕闌玉砌”“朱顏”各指什么:“雕闌玉砌”指南唐皇宮中玉石鑲砌,畫棟雕梁的宮殿建筑:“朱顏”,紅潤的臉色,指李煜自己(一說指從前的宮娥)。(簡或選)
4.作品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及比喻的藝術效果:(1)名句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效果:①形象性強。抽象無形的愁緒成了有形的具體的物象。②表明愁之多之深之長
《晉楚城濮之戰(zhàn)》為何詳于始末而略于戰(zhàn)場的廝殺?
此篇文章選自《左傳》,《左傳》中對戰(zhàn)爭的描寫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為了揭示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使我們能夠看清戰(zhàn)爭的始末,能夠揭示戰(zhàn)爭勝負雙方的結局,能夠表達一些政治思想。
本文是《左傳》中記述重大戰(zhàn)爭事件的名篇,城濮之戰(zhàn)是春秋時期一次重要的爭霸戰(zhàn),文章從政治、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揭示了戰(zhàn)爭勝負的必然趨勢,表現(xiàn)出作者作為一位史學家的深刻見解。作者交待了晉國戰(zhàn)爭前的準備,首先敘述晉、楚、宋、衛(wèi)、曹等諸侯之間結盟與對抗的關系,進入戰(zhàn)爭的敘述時又清晰地交代了晉國一方在戰(zhàn)備上的爭取優(yōu)勢,描寫真實發(fā)生的戰(zhàn)爭過程分量很小,只用寥寥百字,就能清楚地交代出晉佯裝敗退,誘敵深入,進而擊潰楚軍的戰(zhàn)斗過程。同時又能逼真地傳達出戰(zhàn)場上壯觀場面和非凡氣勢。詳于戰(zhàn)爭始末,略于戰(zhàn)爭過程本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更多地把筆墨花在敘述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上,這樣寫的好處是可以突出此次戰(zhàn)爭的意義。在文章結尾處描了寫晉文公踐土接受周王的策命,以及戰(zhàn)后衛(wèi)、楚發(fā)生的變化,都是站在“尊王攘夷”的立場上,對晉國的勝利充滿了贊賞之情,顯示出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評價這場戰(zhàn)爭的獨特眼光。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2.表現(xiàn)西湖早春景色的詩句:“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簡或選)
3.作品中“行”的特點即如何表現(xiàn)移步換景:“孤山寺北賈亭西”“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元?。骸哆B昌宮詞》這首七言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以對話體的形式,探索安史之亂前后的興衰原因。
李賀:《老夫采玉歌》反映民生疾苦,作者為中唐詩人李賀。
《雁門太守行》
1.樂府舊題,詩人采用“印象聯(lián)綴”式的結構方式。詩歌始終沒有正面描寫作戰(zhàn)情況,而是通過色彩、視聽將感受最深的事物印象表現(xiàn)出來,造成濃烈的氣氛和顯著的心理效果,但正由于過多省略了過渡和關聯(lián),使人不易把握住整體的思想脈絡?!昂谠茐撼浅怯?,甲光向日金鱗開”: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簡)
2.本詩設色濃重、色彩艷麗的語言特色:黑、金、燕脂、紫、紅、白(霜),幾乎句句設色,濃妝艷抹,色彩濃烈。
3.“燕脂”,即胭脂,這里指地上的血跡:“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黃金臺: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延請?zhí)煜沦t士;玉龍:指寶劍。第一句明君禮賢下士,后一句賢者為知己者死,相對成文。
《李憑箜篌引》引:樂府詩歌體裁名。本詩與白居易《琵琶行》、韓愈《聽穎師彈琴》同為唐詩中描摹音樂的名篇。
杜牧:《過華清宮》
1.詠史詩。華清宮在陜西臨潼驪山上?!耙或T紅塵妃子笑”:“妃子”指楊貴妃。
2.《過華清宮》的主旨:揭露統(tǒng)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驕奢*侈。聯(lián)系唐玄宗大興土木、沉湎聲色的現(xiàn)實背景,杜牧此詩亦有諷喻*之意。
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藝術特色:(1)對照鮮明。(2)隱含譏刺。(3)發(fā)人深省。
《泊秦淮》
1.七絕。作品主旨:表現(xiàn)詩人對國事危迫,朝廷上下卻依然醉生夢死的深重憂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2.《早雁》是一首詠物詩,反映民生疾苦,作者杜牧。
3.在一句之內(nèi)望文見義的詩句是“煙籠寒水月籠沙”。
4.作品用了什么典故,抨擊矛頭指向何人:(1)“后庭花”即南朝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被后人視為亡國之音之典故。(2)矛頭指向在國運衰頹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商女聽命于達官貴人而歌)。(簡或選)
《阿房宮賦》
1.可視為宋代歐陽修、蘇軾文賦的先聲,諷諭晚唐皇帝唐敬宗。
2.詩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出自杜牧的《阿房宮賦》。
李商隱:《安定城樓》
1.這是一首登臨述懷之作,即詠懷詩。
2.作品主旨:抒發(fā)詩人有志用世、功成身退的意愿卻懷才不遇、抱負成虛的哀傷,真實地反映了詩人懷抱利器卻寄人籬下、無所作為的痛苦心情。(簡)
3.作品中所用典故表示功成身退的詩句是“欲回天地入扁舟”。
4.“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的用典及所表達的心情:(1)以賈誼為國事而流淚但不被朝廷重用,表達自己滿腹經(jīng)綸而應試不中。(2)以王粲避亂至荊州失意作《登樓賦》,表達自己寄居岳父王茂元涇州幕中的郁郁不得志。
5.“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用典及含義:(1)典出春秋時范蠡功成辭官乘扁舟泛五湖。(2)含義是自己干一番扭轉乾坤的大事業(yè),然后泛舟歸隱。
6.“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鵝雛竟未休‘所用典故出于何書,詩人用它表達什么意思:(1)典故出自《莊子》。(2)表達無意區(qū)區(qū)利祿,但自己高尚的情操卻不為世俗理解。
《無題》
1.詩以“無題”命篇起自李商隱。
2.詩的情感內(nèi)容,熔鑄著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執(zhí)著的追求之情。
3.作品中與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同樣寫法的詩句是“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4.作品中運用神話傳說的詩句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蓬萊山,仙山,這里借指對方住處;青鳥;傳說中西王母身邊傳遞信息的神鳥,這里借指信使。
5.作品中運用比興手法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6.作品中運用諧音雙關的藝術手法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用了哪些藝術手法,為什么廣為流傳:(1)比喻,諧音、對偶。(2)不限于愛情,體現(xiàn)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事業(yè)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簡或選)
8.“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是設想對方,從對面寫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既寫出對方對詩人的深切思念,又表現(xiàn)出詩人對對方的一往情深。
《馬嵬》
1.主要內(nèi)容寫唐明皇與楊貴妃。作者李商隱。馬嵬:今陜西興平縣。
2.“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諷刺唐明皇和楊貴妃,上下作對比。
《錦瑟》七律。錦瑟:繪飾華美之瑟。瑟:古代一種樂器。本詩主題:晚年回顧往事。
溫庭筠:兼工詩詞,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
《夢江南》
1.此詞屬“代言體”,即以男子而寫女性的閨閣之愁。詞的主旨:本篇寫女子的相思之苦。
2.“過盡千帆皆不是”在刻畫女子心理活動上的妙處:表現(xiàn)情感起伏波動,由熱切企盼到一再失望、耐心等待、終于絕望的心理過程。
3.“斜暉脈脈水悠悠”情景結合的特點:寄情于景,表現(xiàn)了空闊的意境,拓展了讀者的視野,給人以情思蕩漾、空中傳恨的感覺。夕陽西下,江水悠悠,情思綿綿,深遠無盡。
聶夷中《傷田家》:聶夷中是晚唐詩人。這是一首感傷農(nóng)民苦難的作品。
杜荀鶴:《山中寡婦》
1.這首七律真實地描寫了一個山中寡婦的悲慘生活,揭露了晚唐時期敲骨吸髓的賦役剝削。(簡)
2.本詩的認識意義:通過山中寡婦的悲慘生活,深刻揭露了統(tǒng)治者對人民敲骨吸髓的殘酷剝削,人民無以為生。
3.“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在全詩中的作用:點明題旨,深化題旨。
李朝威:《柳毅傳書》
1.唐代傳奇,人物形象有:柳毅、龍女、龍君、錢塘君等。
2.《柳毅傳書》是一篇深含現(xiàn)實意義的神話小說,通過柳毅傳書等一系列情節(jié)描寫了柳毅和龍女的愛情故事。
韋莊:詞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馮延巳《謁金門》:
1.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五代詞作家馮延巳為“開北宋一代風氣”的人物。
2.名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出自馮廷巳《謁金門》。
李璟:《攤破浣溪沙》中名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李煜: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認為“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是李煜。
《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詠嘆自悲身世之情的詩句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又》中名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出自李煜詞《又》。
《虞美人》
1.這是一首抒情詞,寫在李煜亡國被俘后,抒發(fā)了他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
2.“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國”指南唐。李煜是南唐后主。南唐被北宋滅亡,李煜投降,押解汴京囚禁,他思念已經(jīng)失去的南唐王朝。
3.“雕闌玉砌”“朱顏”各指什么:“雕闌玉砌”指南唐皇宮中玉石鑲砌,畫棟雕梁的宮殿建筑:“朱顏”,紅潤的臉色,指李煜自己(一說指從前的宮娥)。(簡或選)
4.作品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及比喻的藝術效果:(1)名句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效果:①形象性強。抽象無形的愁緒成了有形的具體的物象。②表明愁之多之深之長
《晉楚城濮之戰(zhàn)》為何詳于始末而略于戰(zhàn)場的廝殺?
此篇文章選自《左傳》,《左傳》中對戰(zhàn)爭的描寫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為了揭示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使我們能夠看清戰(zhàn)爭的始末,能夠揭示戰(zhàn)爭勝負雙方的結局,能夠表達一些政治思想。
本文是《左傳》中記述重大戰(zhàn)爭事件的名篇,城濮之戰(zhàn)是春秋時期一次重要的爭霸戰(zhàn),文章從政治、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揭示了戰(zhàn)爭勝負的必然趨勢,表現(xiàn)出作者作為一位史學家的深刻見解。作者交待了晉國戰(zhàn)爭前的準備,首先敘述晉、楚、宋、衛(wèi)、曹等諸侯之間結盟與對抗的關系,進入戰(zhàn)爭的敘述時又清晰地交代了晉國一方在戰(zhàn)備上的爭取優(yōu)勢,描寫真實發(fā)生的戰(zhàn)爭過程分量很小,只用寥寥百字,就能清楚地交代出晉佯裝敗退,誘敵深入,進而擊潰楚軍的戰(zhàn)斗過程。同時又能逼真地傳達出戰(zhàn)場上壯觀場面和非凡氣勢。詳于戰(zhàn)爭始末,略于戰(zhàn)爭過程本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更多地把筆墨花在敘述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上,這樣寫的好處是可以突出此次戰(zhàn)爭的意義。在文章結尾處描了寫晉文公踐土接受周王的策命,以及戰(zhàn)后衛(wèi)、楚發(fā)生的變化,都是站在“尊王攘夷”的立場上,對晉國的勝利充滿了贊賞之情,顯示出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評價這場戰(zhàn)爭的獨特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