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筆記八法

字號:

一、記錄老師講課時黑板上寫的文字提綱;
    二、記錄老師講課時在黑板上畫的圖形、表格及其文字說明;
    三、記錄老師講課時提出的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和主要事例;
    四、記錄自己在聽課時迸射出來的對解決某個問題有啟發(fā)的思想火花;
    五、著重記錄老師每節(jié)課所講的新知識、新見解;
    六、著重記錄老師介紹的知識規(guī)律;
    七、著重記錄老師講的、自己正缺乏的知識;
    八、著重記錄老師講的實用價值很大的知識。
    我國已故詞學家夏承燾,畢生勤奮讀書,而且每讀必動筆。在談到如何做讀書筆記時,他依據(jù)自己幾十年的治學經(jīng)驗,總結(jié)了下面三個字:
    一是“小”。即用小本子記。夏老的讀書筆記用小本子,一事記一張,便于分類、整理。他把自己的筆記命名為《掬漚錄》(掬:兩手捧;漚:水泡)。因為清代學者章學誠在《章氏遺書》中,曾講到過做讀書筆記的重要,說讀書如不做筆記,猶如雨落大海沒有蹤跡?!掇錆a錄》三字即取其意。
    二是“少”?!吧佟笔侵赣浀镁?,每一條都用少的文字記下來,。但要記得勤,條數(shù)要記得多。每個問題可記下許多條。孤立的一小條看不出學問、許多條匯攏來,就會加深對一個方面知識的理解。如此,每有所讀,必有所得,累絲成匹,積沙成丘,就能逐漸使自己的知識淵博起來。
    三是“了”?!傲恕笔钦f對所說內(nèi)容要透徹了解。記下一條,都要通過自己的認真思考、仔細咀嚼,然后才落筆。筆和腦并用,使學到的東西在自己的頭腦里成為“會發(fā)酵”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