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婚姻為何變得無奈?

字號:

爭爭吵吵的美國南灣華裔計算機工程師蔡耀華殺妻案終于在法官的裁決下流審,而宣告結案。經(jīng)3年牢獄之災,蔡耀華保釋出獄。但引起了華人社區(qū)人們議論紛紛,更多是人們探討華人移民社區(qū)脆弱的過埠新娘現(xiàn)象,還有種種的婚姻狀況,它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長期引人注目的議題,短暫認識而結合的婚姻能否為當事人帶來幸福?
    蔡耀華和鄧鶯夢經(jīng)友人介紹認識兩個月之后,便宣告訂婚,也開始辦理移民手續(xù)。但他們讓世俗的人們看來,確是郞才女貌。男的計算機工程師,而女的是一表演團的演員,漂亮動人。
    但兩個人的性格、家庭教育背景,身體狀況的種種差異,是否能在兩個月內了解清楚?倉促的婚姻,通常都會缺乏愛情的基礎,雖然像李雙雙的年代,人們可以“先結婚,后戀愛。”
    許多人也因此白頭到老,但目前21世紀,尤其在美國、上海和現(xiàn)代潮流相銜接的地方,沒有牢實的基礎而衍生的問題,則是非常帶有殺傷力的。見過許多“帶傷”的人搖頭嘆息,說自己的另一半求去,要離婚,分去了一半的家產(chǎn)。
    但除引起人們的同情之外,當事人是否認識自己有一點責任?就是能否清楚了解對方的為人以及其它方面,也至少是帶眼識人,同時,也有他自身的管理婚姻的能力。
    馬克思說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要把兩個不同性格人硬捆在一起,則是非常大殺傷力的,這樣的婚姻都會在你我“明槍暗箭”至互相折磨,這無異是人生的“慢性自殺”。甚至引發(fā)起像蔡耀華案的人生死亡個案。
    聽過一位華人這樣說,與其急忙回鄉(xiāng)和一個自己不認識了解之人結婚,拿自己未來賭博,不如獨善其身。
    如果說,蔡的案例不多,但紐約發(fā)生的一起“事實婚姻”,也足以讓人嘆息。這起自己“妻子成為別人的新娘”,引起僑界的廣泛注目。
    一位來自福州亭江、來美8年的李光健2003年在一家餐館打工時認識了來自福建長樂、來美不久的李雅,兩人墜入愛河,于當年10月,兩人擺酒宣布結婚,之后,兩人育有一女。李光健為李雅償還包括利息在內的偷渡費10萬元,其中有3萬元從高利貸借出。
    但李雅一年前離家出走,李光健要求見面,也遭李雅拒絕。后來,從鄉(xiāng)親的口中,李光健得悉李雅將成別人的新娘,結婚擺酒的地點是紐約華埠東百老匯鴨蛋秋酒樓。5月2日,李光健到新婚喜宴找李雅問個究竟,雙方引起一場“對峙”。
    那種傷心欲絕,那種百味陳心的感覺,人們心中也許體驗得到?
    不過,李光健和李雅并未有向政府*登記“結婚”,只擺了酒,但都是“事實婚姻”,警方表示,警方無權干涉李雅的婚禮,李光健也不可在現(xiàn)場鬧事。這真是啞子吃黃連。
    不過,人們議論,就是有了一張婚紙,當女方求去,也難擋她的去心。
    一位老者指出,一個人需要一個溫暖的家,才是人生的避風港和身心平靜的依所。但其中經(jīng)營的藝術,也靠雙方的齊心經(jīng)營,同心協(xié)力。
    他語重心長地說,在美國“家和萬事興”最為要緊。不過,老者也指出,這樣的局面,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也靠當事人選人的眼光,當然也要講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