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職場交流:休個奧運清涼假

字號:

隨著“黃金周”的政策性取消,職場人對“悠長假期”的念想是越來越強烈了。可現實生活中,能踏踏實實享受到“休假”這項福利的人——多乎哉,不多也!
    一個在外企工作三年的女孩告訴我,除了國家法定假日,她連續(xù)三年沒休過一天假,倒不是公司政策不允許,而是手頭的工作堆積如山永無寧日,她實在不好意思向上司開這個口。照我看,這孩子就是太實誠了。休假是你的權利,有啥不好意思的?沒聽過那句俗話嗎?臉皮厚,吃個夠;臉皮薄,吃不著。
    另一個在貿易公司上班的女孩就是“吃個夠”的典范。她們公司對員工比較大方,除了每年固定的帶薪假期外,還提供15天的帶薪病假,而且醫(yī)藥費全額報銷。于是該生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溜達到小區(qū)樓下的藥店,對混得挺熟的藥店工作人員說:“給我隨便開點藥,再來一張假條!”更囧的是,該公司女員工還有特殊福利,每個月可以自主選擇休假一天。要知道,今年兩會上曾有政協(xié)委員建議將女性經期休假權寫入勞動保障法,雖然結果不了了之,但足以證明該公司超前的婦女保障意識。
    第三個女孩屬于中庸之道,既不像第一個女孩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又不像第二個女孩兒那樣樂于占公司的便宜。她所在的公司也有完備的休假和病假制度,但員工只要請一天病假,就無法獲得一筆豐厚的年終全勤獎。于是,這位可憐的女孩連生個病都要精打細算,每次都申請休假來養(yǎng)病,絕不占用珍貴的帶薪病假。其實,這倒與美國盛行的“帶薪假日”制度相吻合了——無論休閑、病假還是事假,統(tǒng)統(tǒng)計入帶薪休假中,一攬子解決所有問題。不過,這一制度顯然有利于雇主,因為它不支持“攢假”。
    要知道,攢假已經成為很多白領崇尚的生活方式。對鋼筋鐵骨的他們來說,兩三天的小假也沒太大實際用處,還不如攢到一起換個大長假,天南海北瀟灑跑一圈兒。他們往往選擇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加班,不補休也不領加班費,全部兌換成帶薪假期,實現休假利益化。
    我認識的第四個女孩就是“休假利益化”的擁躉。按照公司的輪休制度,她本來4月份就可以休假了,但等到別的同事都休過一輪了,她還是堅決不休,連她的老板都感到奇怪:“你怎么還不休假呀?等到6月份今年的帶薪假期就該過期作廢了?!彼齾s神秘一笑,說:“再等等,5月份再休也來得及?!痹瓉恚撋嘈慕洜I積攢的假期,是要留給5月份某歌手在上海的盛大演唱會。想想吧,買一張飛機票離開熟悉的城市,在上海外灘的游輪上喝一杯咖啡,買最貴的VIP門票欣賞最愛的歌手的演出,瞧人家這生活過的多值!
    休假是每個職場人的夢想,就算是“工作狂”也無法抗拒休假的誘惑。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潛心研究休假的技巧,他們會選擇在最適合旅游的季節(jié)休假,在國家法定假日前后休假,或者在公司淡季的時候放心地休個長長的假。
    對渴望中場休息的上班族來說,北京奧運會是一個千載難逢的休假良機。據小道消息,奧運清涼假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時尚。且不說政府打著緩解首都交通壓力、改善首都空氣質量的旗號,鼓勵在京企業(yè)給員工多放幾天奧運清涼假,就算放眼全國,給員工放假看奧運的“福利企業(yè)”也不在少數——把員工哄高興了比啥都強。
    休假吧,休假吧!在這如火如荼的八月,誰不想舒舒服服窩在家里看奧運,名正言順地當一回“宅男宅女”呢?就沖著這,找個借口休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