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1.后凱恩斯學派的一些經濟學家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其中在貨幣的投機需求方面引進承擔風險因素的是()。
A.鮑莫爾的“平方根定律”
B.托賓的“資產組合理論”
C.新劍橋學派的心理動機理論
D.費里德曼的“恒久性收入”理論
2.為實行對貨幣流通的分別管理、重點控制,貨幣管理*將全部貨幣分解開來,劃分成
不同層次。劃分貨幣層次的基本標準是()。
A.統計工作的可行性B.貨幣資金的安全性
c.貨幣的流動性D.金融資產的可控性
3.貨幣學派的貨幣供給理論主要體現在他們對于通貨膨脹問題的分析方面,并提出了
()。
A.“內生貨幣供應論”的觀點B.資產組合理論.
C.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單一規(guī)則”D.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區(qū)間論
4.通貨膨脹是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的特有現象,其基本標志是()。
A.某種商品價格的上漲B.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給
c.物價總水平持續(xù)上漲D.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
5.從宏觀經濟的均衡角度分析,貨幣數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關系模型△M。=Y’·M1與
△m=(Y’+P)·M1,的區(qū)別在于,后者考慮了()的因素÷
A.物價自然上漲B.通貨膨脹
C.貨幣流動速度減慢D.金融深化
6.就其研究內容來說,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是()。
A.關于流動性偏好的理論B.關于價格水平的理論
c.關于產出與貨幣收入的理論D.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
7.以費雪和庇古為代表的傳統貨幣數量學說認為貨幣對實物經濟不發(fā)生作用,他們的基本
觀點是()。
A.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與貨幣數量成反比,貨幣價值與貨幣數量成正比
B.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與貨幣數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數量成反比
c.貨幣數量學說是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
D.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取決于他們的流動性偏好
8.信用創(chuàng)造貨幣是當代不兌換的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在我國能夠創(chuàng)
造基礎貨幣的金融機構是()。
A.中央銀行B.商業(yè)銀行
C.政策性銀行D.投資銀行
9.信用擴張是當代不兌換的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在我國能夠擴張信
用、創(chuàng)造派生存款的金融機構是()。
A.中央銀行B.商業(yè)銀行
C.政策性銀行D.投資銀行
10.基礎貨幣通過信用擴張、派生存款機制所形成的擴張倍數,稱為()。
A.簡單乘數B.通貨膨脹率
C.貨幣乘數D.貨幣供應量
11.中央銀行作為“最后貸款人”,()。
A.可以向商業(yè)銀行負債B.可以向企業(yè)負債
c.可以向社會公眾負債D.無處告貸
12.中央銀行放出的信用是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chuàng)造派生存款的基礎,因而稱為()。
A.原始貨幣B.存款準備金
c.流通中的現金D.基礎貨幣
13.凱恩斯認為,貨幣需求是由()決定的。
A.個人儲蓄量B.個人購買有價證券
C.流動性的偏好程度D.個人消費傾向
14.在我國的貨幣供應量中,通常狹義貨幣是指()。
A.M0B.M1
C.M2D.M3
15.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認為貨幣需求是穩(wěn)定的,要保持貨幣供求平衡,必須保證貨幣供給的穩(wěn)定性。因此,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應該實行()。
A.單一規(guī)則B.相機抉擇
c.自由放任D.壟斷發(fā)行
16.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經常出現的貨幣失衡形式是()。
A.貨幣供應量相對于貨幣需求量偏大
B.貨幣供應量相對于貨幣需求量偏小
c.總量性失衡
D.結構性失衡
17.以下關于貨幣運動過程中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之間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A.貨幣供給是主動的
B.貨幣需求是主動的
C.有時貨幣供給主動,有時貨幣需求主動
D.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是同時變動的,沒有主次之分
18.通貨膨脹是貨幣的一種非均衡狀態(tài),當觀察到()現象時,就可以認為出現了通貨 膨脹。
A.某種商品價格上漲B.有效需求小于有效供給
c.太少的貨幣追逐太多的商品D.一般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
19.商業(yè)票據和有價證券()。
A.是現實流通中的貨幣B.具有貨幣基本職能
c.是價值虛擬化的金融資產D.無論在何種條件下,都是支付手段的替代物。
20.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財政原因;二是();三是其他原因。
A.信貸原因B.外匯收支原因
c.外匯儲備過多D.國民經濟計劃失誤
二、多項選擇題(共12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
1.通貨膨脹是否會導致社會問題,主要取決于通貨膨脹程度是否超過人民群眾對通貨膨脹的社會承受能力。而決定通貨膨脹社會承受能力的因素則主要來自于人民群眾()
A.對通貨膨脹前景的預期B.對通貨膨脹的心理準備
c.對增加實際收入的要求D.對政府及其政策的信任程度
E.對防范通貨膨脹的理性措施
2.除M1以外,我國的廣義貨幣量(M2)還包括()。
A.活期存款B.定期存款
C.儲蓄存款D.財政存款
E.商業(yè)票據
3.凱恩斯認為,流動性偏好形成對貨幣韻需求,而影響人們流動性偏好的動機主要
有()。
A.交易動機B.收益動機
C.財富動機D.預防動機
E.投機動機
4.現代貨幣數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認為,影響人們持有實際貨幣數量的因素主要來自()。
A.財富總額B.財富構成
c.財富動機D.流動性偏好
E.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
5.商業(yè)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并非是無限的,一般來說,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chuàng)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的限制。
A.自身資金來源不足B.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
c.信貸資產流動性D.提取現金數量
E.企事業(yè)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
6.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是指社會總需求增長超過社會總供給的增長所導致的通貨膨脹類型。這種通貨膨脹的特點有()。
A.自發(fā)性的B.抑制性的
c.開放性的D.誘發(fā)性的
E.支持性的
7.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是成本自發(fā)性增加而引起物價上漲所致。這種通貨膨脹類型有
()。
A.出口傳遞B.進口傳遞
c.需求推進D.利潤推進
E.工資推進
8.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之間的均衡是在貨幣的運動過程中實現的,由于貨幣運動過程中內在均衡機制的作用,利率上升會導致的現象有()。
A.公眾增加在銀行的存款B.公眾增加向銀行的借款
c.貨幣乘數下降D.商業(yè)銀行實際存款準備金率上升
E.商業(yè)銀行超額準備金下降
9.貨幣的需求與供給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貨幣的均衡狀況則是這兩者對立統一的結果。貨幣均衡的特征有()。
A.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
B.貨幣均衡要求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的完全相等
c.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
D.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E.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lO.在確定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必要貨幣供應量時,還需要考慮物價的自然上漲因素。導致物
價自然上漲的主要因素有()。
A.出現價格“剪刀差”時的價格調整
B.產品的更新換代
C.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D.貨幣需求的下降
E.產品技術性能的提高
11.通貨膨脹是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的特有現象;是貨幣不均衡的一種表現j下列現象中屬
于通貨膨脹表現形式的有()。
A.物價普遍持續(xù)上漲 B.銀行儲蓄存款增長率大幅增長
c.貨幣供應量下降D.人們普遍持幣待購
E_計劃經濟條件下貨幣流通速度大幅減慢
12.在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中,與貨幣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
A.恒久性收入B.人力財富比例
c.存款的收益率D.債券的收益率
E.股票的收入率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20題)
1.B2.C3.C 4.C5.A6.D7.B 8.A
9.B10.C11.D12.D13.C14.B15.A16.A
17.B18.D19.C20.A
二、多項選擇題(12題)
1.ABD2.BCD3.ADE 4.ABE5.BDE6.ADE
7.DE 8.ACD9.ACD10.ABE11.ADE12.AB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1.后凱恩斯學派的一些經濟學家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其中在貨幣的投機需求方面引進承擔風險因素的是()。
A.鮑莫爾的“平方根定律”
B.托賓的“資產組合理論”
C.新劍橋學派的心理動機理論
D.費里德曼的“恒久性收入”理論
2.為實行對貨幣流通的分別管理、重點控制,貨幣管理*將全部貨幣分解開來,劃分成
不同層次。劃分貨幣層次的基本標準是()。
A.統計工作的可行性B.貨幣資金的安全性
c.貨幣的流動性D.金融資產的可控性
3.貨幣學派的貨幣供給理論主要體現在他們對于通貨膨脹問題的分析方面,并提出了
()。
A.“內生貨幣供應論”的觀點B.資產組合理論.
C.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單一規(guī)則”D.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區(qū)間論
4.通貨膨脹是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的特有現象,其基本標志是()。
A.某種商品價格的上漲B.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給
c.物價總水平持續(xù)上漲D.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
5.從宏觀經濟的均衡角度分析,貨幣數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關系模型△M。=Y’·M1與
△m=(Y’+P)·M1,的區(qū)別在于,后者考慮了()的因素÷
A.物價自然上漲B.通貨膨脹
C.貨幣流動速度減慢D.金融深化
6.就其研究內容來說,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是()。
A.關于流動性偏好的理論B.關于價格水平的理論
c.關于產出與貨幣收入的理論D.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
7.以費雪和庇古為代表的傳統貨幣數量學說認為貨幣對實物經濟不發(fā)生作用,他們的基本
觀點是()。
A.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與貨幣數量成反比,貨幣價值與貨幣數量成正比
B.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與貨幣數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數量成反比
c.貨幣數量學說是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
D.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取決于他們的流動性偏好
8.信用創(chuàng)造貨幣是當代不兌換的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在我國能夠創(chuàng)
造基礎貨幣的金融機構是()。
A.中央銀行B.商業(yè)銀行
C.政策性銀行D.投資銀行
9.信用擴張是當代不兌換的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在我國能夠擴張信
用、創(chuàng)造派生存款的金融機構是()。
A.中央銀行B.商業(yè)銀行
C.政策性銀行D.投資銀行
10.基礎貨幣通過信用擴張、派生存款機制所形成的擴張倍數,稱為()。
A.簡單乘數B.通貨膨脹率
C.貨幣乘數D.貨幣供應量
11.中央銀行作為“最后貸款人”,()。
A.可以向商業(yè)銀行負債B.可以向企業(yè)負債
c.可以向社會公眾負債D.無處告貸
12.中央銀行放出的信用是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chuàng)造派生存款的基礎,因而稱為()。
A.原始貨幣B.存款準備金
c.流通中的現金D.基礎貨幣
13.凱恩斯認為,貨幣需求是由()決定的。
A.個人儲蓄量B.個人購買有價證券
C.流動性的偏好程度D.個人消費傾向
14.在我國的貨幣供應量中,通常狹義貨幣是指()。
A.M0B.M1
C.M2D.M3
15.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認為貨幣需求是穩(wěn)定的,要保持貨幣供求平衡,必須保證貨幣供給的穩(wěn)定性。因此,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應該實行()。
A.單一規(guī)則B.相機抉擇
c.自由放任D.壟斷發(fā)行
16.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經常出現的貨幣失衡形式是()。
A.貨幣供應量相對于貨幣需求量偏大
B.貨幣供應量相對于貨幣需求量偏小
c.總量性失衡
D.結構性失衡
17.以下關于貨幣運動過程中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之間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A.貨幣供給是主動的
B.貨幣需求是主動的
C.有時貨幣供給主動,有時貨幣需求主動
D.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是同時變動的,沒有主次之分
18.通貨膨脹是貨幣的一種非均衡狀態(tài),當觀察到()現象時,就可以認為出現了通貨 膨脹。
A.某種商品價格上漲B.有效需求小于有效供給
c.太少的貨幣追逐太多的商品D.一般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
19.商業(yè)票據和有價證券()。
A.是現實流通中的貨幣B.具有貨幣基本職能
c.是價值虛擬化的金融資產D.無論在何種條件下,都是支付手段的替代物。
20.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財政原因;二是();三是其他原因。
A.信貸原因B.外匯收支原因
c.外匯儲備過多D.國民經濟計劃失誤
二、多項選擇題(共12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
1.通貨膨脹是否會導致社會問題,主要取決于通貨膨脹程度是否超過人民群眾對通貨膨脹的社會承受能力。而決定通貨膨脹社會承受能力的因素則主要來自于人民群眾()
A.對通貨膨脹前景的預期B.對通貨膨脹的心理準備
c.對增加實際收入的要求D.對政府及其政策的信任程度
E.對防范通貨膨脹的理性措施
2.除M1以外,我國的廣義貨幣量(M2)還包括()。
A.活期存款B.定期存款
C.儲蓄存款D.財政存款
E.商業(yè)票據
3.凱恩斯認為,流動性偏好形成對貨幣韻需求,而影響人們流動性偏好的動機主要
有()。
A.交易動機B.收益動機
C.財富動機D.預防動機
E.投機動機
4.現代貨幣數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認為,影響人們持有實際貨幣數量的因素主要來自()。
A.財富總額B.財富構成
c.財富動機D.流動性偏好
E.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
5.商業(yè)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并非是無限的,一般來說,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chuàng)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的限制。
A.自身資金來源不足B.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
c.信貸資產流動性D.提取現金數量
E.企事業(yè)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
6.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是指社會總需求增長超過社會總供給的增長所導致的通貨膨脹類型。這種通貨膨脹的特點有()。
A.自發(fā)性的B.抑制性的
c.開放性的D.誘發(fā)性的
E.支持性的
7.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是成本自發(fā)性增加而引起物價上漲所致。這種通貨膨脹類型有
()。
A.出口傳遞B.進口傳遞
c.需求推進D.利潤推進
E.工資推進
8.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之間的均衡是在貨幣的運動過程中實現的,由于貨幣運動過程中內在均衡機制的作用,利率上升會導致的現象有()。
A.公眾增加在銀行的存款B.公眾增加向銀行的借款
c.貨幣乘數下降D.商業(yè)銀行實際存款準備金率上升
E.商業(yè)銀行超額準備金下降
9.貨幣的需求與供給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貨幣的均衡狀況則是這兩者對立統一的結果。貨幣均衡的特征有()。
A.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
B.貨幣均衡要求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的完全相等
c.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
D.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E.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lO.在確定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必要貨幣供應量時,還需要考慮物價的自然上漲因素。導致物
價自然上漲的主要因素有()。
A.出現價格“剪刀差”時的價格調整
B.產品的更新換代
C.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D.貨幣需求的下降
E.產品技術性能的提高
11.通貨膨脹是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的特有現象;是貨幣不均衡的一種表現j下列現象中屬
于通貨膨脹表現形式的有()。
A.物價普遍持續(xù)上漲 B.銀行儲蓄存款增長率大幅增長
c.貨幣供應量下降D.人們普遍持幣待購
E_計劃經濟條件下貨幣流通速度大幅減慢
12.在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中,與貨幣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
A.恒久性收入B.人力財富比例
c.存款的收益率D.債券的收益率
E.股票的收入率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20題)
1.B2.C3.C 4.C5.A6.D7.B 8.A
9.B10.C11.D12.D13.C14.B15.A16.A
17.B18.D19.C20.A
二、多項選擇題(12題)
1.ABD2.BCD3.ADE 4.ABE5.BDE6.ADE
7.DE 8.ACD9.ACD10.ABE11.ADE12.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