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從業(yè)資格:《會計基礎》考試大綱1

字號:

第一章 總 論
    一、會計概述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jiān)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二)會計的基本職能
    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jiān)督兩個方面。
    會計核算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記錄、計算、報告等環(huán)節(jié),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
    會計監(jiān)督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三)會計的對象
    會計的對象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jiān)督的內容。凡是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xiàn)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和監(jiān)督的內容,也就是會計的對象。以貨幣表現(xiàn)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二、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明確的前提條件。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jiān)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它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范圍。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續(xù)經營
    持續(xù)經營是指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根據(jù)正常的經營方針和既定的經營目標持續(xù)經營下去。即在可預見的未來,該會計主體不會破產清算,所持有的資產將正常營運,所負有的債務將正常償還。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若干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作為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
    單位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yè)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單位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yè)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三、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一)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統(tǒng)稱為企業(yè)的六大會計要素。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表現(xiàn)資金運動的相對靜止狀態(tài),即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表現(xiàn)資金運動的顯著變動狀態(tài),即反映企業(yè)的經營成果。
    (二)企業(yè)會計等式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企業(yè)的資產來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資本和債權人的借入資金及其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效益,分別歸屬于所有者和債權人。歸屬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于債權人的部分形成債權人權益(即企業(yè)的負債)。資產來源于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資產與權益必然相等。
    資產與權益的恒等關系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企業(yè)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jù)。
    2.收入-費用=利潤
    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上述關系是企業(yè)編制利潤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