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金明ACCA教育、培訓人生感悟(三)
ACCA 2.4 教學必須全面、系統(tǒng)化
ACCA 3.3 教學必須重點突出、點面結合
ACCA 3.7 教學必須圍繞主線、逐步展開
筆者從事2.4的教學已經(jīng)整整兩個年頭了,帶了四批學生,還應邀在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給其第一屆ACCA 本科班學生作了串講。從已經(jīng)出來的看,平均達到了65%,對2.4的教學可謂有點經(jīng)驗,帶3.3已經(jīng)兩屆,也有一些經(jīng)驗和教訓,本文也主要想把這種經(jīng)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本來就喜歡象2.4, 3.3和3.7這樣有很多相像空間的科目。可是廣大中國學生卻不如此,因為學生面臨的普遍問題是:英語非母語,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運用英語不熟練是通病。而這三門課給人太多的思想飛翔空間。如何有效駕馭這種天馬行空的理論題思路,則成為檢驗老師是否合格的標準了?。ù苏Z絕非嚴重),我上期那位做了67分題獲得了48分的學生非常后悔沒有選做我上課時反復強調(diào)的ZBB 的理論題就是明顯的例證。考過2.4 的同學都知道理論部分占整個100分的比例平均在60-65分!這一期的同學又有好多人在考前對我那么多的強調(diào)并不是重點的COSTING (OR CALL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部分的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并不理解,考完后看見了一整道題才理解了我的深意。我將所有有關理論部分的經(jīng)驗和教訓總結如下,希望大家自己去判斷吧:
我首先是將所有的理論輪廓總結了一個“13頁紙的提綱”, 光看這個提綱是不行的。因為理論部分強調(diào)題目實際與理論的結合(第一道題50分里面的部分尤其如此)。這就需要老師有熟練和舉一反三并引領大家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在ACCA 的考試的每一個科目都很重要,因為ACCA的教學特別關注風險管理和控制,而風險又是隨著周圍情況不斷變化而變化的,正因為風險是變動中的風險,是不確定的風險,所以答案也沒有太固定的思路。這一點,考過2.4和3.3的同學應有同小S繞涫?.3,很多題目的數(shù)據(jù)都是故意給出來迷惑大家的,而真正的理論的問法非常費解,得自己捉摸出思路,如何判斷和選擇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對于2.4,我在上課時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歷屆同學上課中遇到的問題的難點,盡可能多角度、多層次地將理論思路講全、講透,并在這個過程中總結出一條線,讓學生記住。在對外經(jīng)貿(mào)的串講班,更鍛煉了我這方面的能力,在隨后的本校的考前復習課中應用以后,效果更好,學生也感覺更清晰和更能較快接受。這也體現(xiàn)了熟能生巧的特點。通過上課的理解,在結合上面提到的13頁總結,學生基本上可以應付考試理論題的基本要求,即使英文程度稍差,也敢于嘗試了。我第一期班上75%的學生通過考試后,都紛紛打電話向我表示感謝,也因為從此他們其實掌握了應付ACCA理論課考試的竅門。
之所以說2.4 的教學要求全面和系統(tǒng),是因為確實有很多的理論部分看起來不是考試的重點,但卻可能出25分的題目。同時,很多同學重視‘FINANCE’、輕視‘COSTING’,結果陰溝里翻船,教訓深刻?,F(xiàn)在的趨勢是,大概40-45分會出在COSTING,剩下的55-60分會是FINANCE,因此希望大家要慎重,切不可隨便猜題呀(SPOT)!在COSTING這部分的理論,除了PROCESS COSTING 不考以外,其他都可能考到,在FINANCE方面,更是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學必須全面,自學也要注意1.2的基本知識。同時,教學又必須系統(tǒng)化,我上面已經(jīng)詳細談到了,在此不再贅述了。
3.3的基本理論秉承的是2.4的基礎,遺憾的是,角度全變了,首先是轉(zhuǎn)向了“STRATEGIC THINKING”戰(zhàn)略思維,要求考慮長期的變化,內(nèi)外因素,其次是轉(zhuǎn)向了‘NFI--Non-financial-indicators’—非財務因素,大家對此都比較陌生。但是,EXAMINER 比較喜歡捉迷藏,有時竟也考和2.4一模一樣的理論,所以我認為應該點面結合。我的講義就是將各個點中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找出來,聯(lián)成線再匯成面,然后再將所有的面都立體化,分出層次,先考慮什么,后考慮什么,思路非常清晰,考試時就可以一蹴而就了。但是3.3又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通篇都圍繞著績效管理展開,所以這方面的計算和理論都是考試的絕對重點,所以只要大家能夠努力圍繞重點去展開,記住與其密切相關的戰(zhàn)略思維和衍生的處理方式方法,就可以把所有的面匯集在這條線下。比如說為什么強調(diào)“contingency theory, institutional theory, gap analysis”, 為什么又強調(diào)‘SWOT, PEST, BPR’, 這些又與‘Target-costing, transfer price, expected value and ABC, ABM, ZBB, ZBM’ 等基本理論有那些聯(lián)系呢?3.3要解決的就是這些問題。因此,所有看起來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東西如何聯(lián)系起來為重要了。如果從一開始就能想明白戰(zhàn)略管理和普通管理的基本差距在那里,沿著這條主軸再來展開,會有條理多了。即使我一直強調(diào)知識要講全面,我們這期剛剛上過的課上沒有強調(diào)的BACKFLUSH ACCOUNTING,在考試時卻出了6分的理論題,這也給我本人上了重要的一課,即使我考試前夢見了這部分(絕非杜撰!?。?,但是我也因為不想打擾學生復習思路而沒給學生提及,雖然班上大部分學生都自己關注了這一部分,但我還是非常慚愧和難過,畢竟,我沒有給學生作為重點來講呀。因此,請記住我的忠告:不要去猜題,也不要太相信其他機構或個人的猜題,這是教訓后的忠告。
ACCA 2.4 教學必須全面、系統(tǒng)化
ACCA 3.3 教學必須重點突出、點面結合
ACCA 3.7 教學必須圍繞主線、逐步展開
筆者從事2.4的教學已經(jīng)整整兩個年頭了,帶了四批學生,還應邀在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給其第一屆ACCA 本科班學生作了串講。從已經(jīng)出來的看,平均達到了65%,對2.4的教學可謂有點經(jīng)驗,帶3.3已經(jīng)兩屆,也有一些經(jīng)驗和教訓,本文也主要想把這種經(jīng)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本來就喜歡象2.4, 3.3和3.7這樣有很多相像空間的科目。可是廣大中國學生卻不如此,因為學生面臨的普遍問題是:英語非母語,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運用英語不熟練是通病。而這三門課給人太多的思想飛翔空間。如何有效駕馭這種天馬行空的理論題思路,則成為檢驗老師是否合格的標準了?。ù苏Z絕非嚴重),我上期那位做了67分題獲得了48分的學生非常后悔沒有選做我上課時反復強調(diào)的ZBB 的理論題就是明顯的例證。考過2.4 的同學都知道理論部分占整個100分的比例平均在60-65分!這一期的同學又有好多人在考前對我那么多的強調(diào)并不是重點的COSTING (OR CALL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部分的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并不理解,考完后看見了一整道題才理解了我的深意。我將所有有關理論部分的經(jīng)驗和教訓總結如下,希望大家自己去判斷吧:
我首先是將所有的理論輪廓總結了一個“13頁紙的提綱”, 光看這個提綱是不行的。因為理論部分強調(diào)題目實際與理論的結合(第一道題50分里面的部分尤其如此)。這就需要老師有熟練和舉一反三并引領大家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在ACCA 的考試的每一個科目都很重要,因為ACCA的教學特別關注風險管理和控制,而風險又是隨著周圍情況不斷變化而變化的,正因為風險是變動中的風險,是不確定的風險,所以答案也沒有太固定的思路。這一點,考過2.4和3.3的同學應有同小S繞涫?.3,很多題目的數(shù)據(jù)都是故意給出來迷惑大家的,而真正的理論的問法非常費解,得自己捉摸出思路,如何判斷和選擇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對于2.4,我在上課時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歷屆同學上課中遇到的問題的難點,盡可能多角度、多層次地將理論思路講全、講透,并在這個過程中總結出一條線,讓學生記住。在對外經(jīng)貿(mào)的串講班,更鍛煉了我這方面的能力,在隨后的本校的考前復習課中應用以后,效果更好,學生也感覺更清晰和更能較快接受。這也體現(xiàn)了熟能生巧的特點。通過上課的理解,在結合上面提到的13頁總結,學生基本上可以應付考試理論題的基本要求,即使英文程度稍差,也敢于嘗試了。我第一期班上75%的學生通過考試后,都紛紛打電話向我表示感謝,也因為從此他們其實掌握了應付ACCA理論課考試的竅門。
之所以說2.4 的教學要求全面和系統(tǒng),是因為確實有很多的理論部分看起來不是考試的重點,但卻可能出25分的題目。同時,很多同學重視‘FINANCE’、輕視‘COSTING’,結果陰溝里翻船,教訓深刻?,F(xiàn)在的趨勢是,大概40-45分會出在COSTING,剩下的55-60分會是FINANCE,因此希望大家要慎重,切不可隨便猜題呀(SPOT)!在COSTING這部分的理論,除了PROCESS COSTING 不考以外,其他都可能考到,在FINANCE方面,更是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學必須全面,自學也要注意1.2的基本知識。同時,教學又必須系統(tǒng)化,我上面已經(jīng)詳細談到了,在此不再贅述了。
3.3的基本理論秉承的是2.4的基礎,遺憾的是,角度全變了,首先是轉(zhuǎn)向了“STRATEGIC THINKING”戰(zhàn)略思維,要求考慮長期的變化,內(nèi)外因素,其次是轉(zhuǎn)向了‘NFI--Non-financial-indicators’—非財務因素,大家對此都比較陌生。但是,EXAMINER 比較喜歡捉迷藏,有時竟也考和2.4一模一樣的理論,所以我認為應該點面結合。我的講義就是將各個點中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找出來,聯(lián)成線再匯成面,然后再將所有的面都立體化,分出層次,先考慮什么,后考慮什么,思路非常清晰,考試時就可以一蹴而就了。但是3.3又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通篇都圍繞著績效管理展開,所以這方面的計算和理論都是考試的絕對重點,所以只要大家能夠努力圍繞重點去展開,記住與其密切相關的戰(zhàn)略思維和衍生的處理方式方法,就可以把所有的面匯集在這條線下。比如說為什么強調(diào)“contingency theory, institutional theory, gap analysis”, 為什么又強調(diào)‘SWOT, PEST, BPR’, 這些又與‘Target-costing, transfer price, expected value and ABC, ABM, ZBB, ZBM’ 等基本理論有那些聯(lián)系呢?3.3要解決的就是這些問題。因此,所有看起來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東西如何聯(lián)系起來為重要了。如果從一開始就能想明白戰(zhàn)略管理和普通管理的基本差距在那里,沿著這條主軸再來展開,會有條理多了。即使我一直強調(diào)知識要講全面,我們這期剛剛上過的課上沒有強調(diào)的BACKFLUSH ACCOUNTING,在考試時卻出了6分的理論題,這也給我本人上了重要的一課,即使我考試前夢見了這部分(絕非杜撰!?。?,但是我也因為不想打擾學生復習思路而沒給學生提及,雖然班上大部分學生都自己關注了這一部分,但我還是非常慚愧和難過,畢竟,我沒有給學生作為重點來講呀。因此,請記住我的忠告:不要去猜題,也不要太相信其他機構或個人的猜題,這是教訓后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