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家上市公司年報打補丁

字號:

2007年是新會計準則實施后的第一年,由此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最近公布的兩份年報審查報告中披露,有200多份公司年報進行了事后打"補丁"。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不禁感嘆:審計壓力在變大。
    補丁后仍有問題
    在深交所公布的年報審查中,該所對上市公司新會計準則的執(zhí)行、內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等方面進行了重點審核,并對公司限售股份減持、股權激勵實施和高管薪酬披露等問題予以了高度關注。
    截至5月30日,深交所共發(fā)出各類問詢函214份,并督促47家公司就年報中的重大遺漏或錯誤刊登了年報補充或更正公告共61份。
    在上交所進行的年報事后審核工作中,上交所有關部門共發(fā)出340份事后審核意見函,要求上市公司就年報中的有關問題作出解釋和說明,共有165家公司刊登了補充或更正公告。
    兩市共有212家上市公司刊登了226份年報補充或更正公告,占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一成多。
    深交所認為,部分上市公司在落實新會計準則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有部分上市公司未能正確理解《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guī)范問答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中對非經常性損益的定義,將未列入該問答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但符合其定義的特殊項目卻列入了經常性損益。還有部分公司關聯(lián)債務重組收入確認隨意,少數公司為了“保牌”(恢復上市)或“摘星”(避免暫停上市),突擊在年底采用關聯(lián)方債務重組,并將關聯(lián)方的債權讓步記入營業(yè)外收入,以達到盈利的目的。
    新政需逐步適應
    “今年為什么這么多上市公司年報需要打補???主要是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很多地方給予了細化,但有些地方還需要實踐來進行完善,這給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年報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需要更加謹慎?!卞X逢勝副教授這樣評述。
    首都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吳少平認為,上市公司不僅要按照新準則編制2007年年度財務報表,還需要編制調整后的2006年同期利潤表和2007年期初資產負債表。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2006年同期利潤差異調節(jié)表,并列示對2006年同期利潤表的追溯調整情況,以致要追溯到2005年度的相關指標數據。"因此,上市公司首次全面執(zhí)行新會計準則的年報工作要求高、事項多、難度大、責任重。"
    PWC(普華永道)則認為,新準則所帶來的變化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例如公允價值、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資產減值的影響;信息披露的要求與過去相比可謂非常詳盡,例如金融工具的列報和披露等?!斑@給公司管理層和會計師事務所都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除了準則本身帶來新挑戰(zhàn)外,上市公司管理層對新準則的理解程度,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審計工作,這也是給我們的另一種挑戰(zhàn)。不過,這也是正常的現(xiàn)象,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四大”的某高級經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