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德育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46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狹義的品德發(fā)展是指( )
A.個體從出生到成熟時期品德發(fā)生和變化的過程
B.個體在學校學習中品德變化的過程
C.個體從成熟到衰老時期品德變化的過程
D.個體在家庭影響下品德變化的過程
2.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fā)學生在短期內(nèi)獲得大量的系統(tǒng)的道德知識的德育方法是( )
A.示范法
B.討論法
C.陶冶法
D.講解法
3.關于品德修養(yǎng)與德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品德修養(yǎng)過程中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統(tǒng)一的,德育活動中教育者處于主導地位
B.品德修養(yǎng)主要用外爍的方法,德育主要通過內(nèi)省的方法
C.德育的對象和品德修養(yǎng)的對象是一致的
D.品德修養(yǎng)和德育活動過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
4.把學生品德分為若干因素和項目,每個因素或項目分為若干等級并用評語來表示,這種德育效果檢測與評定的方法是( )
A.評語定量法
B.加權定量法
C.測試評分法
D.評語定性法
5.下列關于德育工作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課教師
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課教師和政教處的管理者
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職責的專業(yè)人員
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課教師
6.“德育與社會發(fā)展不總是同步的”這一事實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德育與社會發(fā)展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
B.德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會發(fā)展
D.德育可能滯后于社會發(fā)展
7.“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這句話反映的德育原則是( )
A.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B.尊重熱愛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說理疏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8.《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作者是( )
A.馬卡連柯
B.克魯普斯卡婭
C.蘇霍姆林斯基
D.凱洛夫
9.產(chǎn)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學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
A.經(jīng)驗型學校德育管理模式
B.行政型學校德育管理模式
C.科學型學校德育管理模式
D.決策型學校德育管理模式
10.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B.受教育者與德育內(nèi)容的矛盾
C.教育者與德育任務的矛盾
D.教育者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現(xiàn)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11.有效地進行班集體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
A.抓好日常班級管理
B.樹立良好班風
C.了解家長對學校的需要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12.德育原則與德育規(guī)律的關系是( )
A.德育原則依據(jù)德育規(guī)律制定
B.德育原則決定德育規(guī)律
C.德育原則指導德育規(guī)律
D.德育原則就是德育規(guī)律
13.不屬于學校德育管理原則的是( )
A.方向性原則
B.教育性原則
C.專制性原則
D.民主性原則
14.當受教育者通過受教修德達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著( )
A.德育目標的終實現(xiàn)
B.德育過程中一個階段的結束和新的階段的開始
C.德育過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德育過程中主要矛盾轉(zhuǎn)化成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15.柯爾伯格提出的兒童道德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是( )
A.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B.懲罰服從水平、好孩子水平、普遍倫理水平
C.懲罰服從水平、快樂水平、普遍倫理水平
D.相對的快樂主義水平、懲罰服從水平、好孩子水平
16.“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進行強制灌輸?shù)幕顒?BR> B.德育是一種無需教育者參與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動
C.德育是把個體的品德轉(zhuǎn)化為社會規(guī)范的活動
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傳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統(tǒng)一的活動
17.教學是學校德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指( )
A.德育只能通過課堂教學進行
B.教學具有教育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C.學校德育和課堂教學是同一過程
D.學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班會,班會也屬于教學活動
18.在后進生轉(zhuǎn)化工作中,教師做法欠妥的是( )
A.積極尋找其閃光點,漠視其不足
B.積極聯(lián)系家長,與家長共同幫助后進生
C.熱愛關心后進生,以愛感化他們
D.要從后進生學習成績?nèi)胧?,提高教學質(zhì)量
19.學校德育區(qū)別于社會德育的顯著特點是( )
A.通過活動進行德育
B.通過生產(chǎn)勞動進行德育
C.通過共青團、少先隊進行德育
D.通過教學進行德育
20.兒童品德發(fā)展呈現(xiàn)動蕩性特征的時期是( )
A.幼兒期(3歲—7歲)
B.童年期(6、7歲—11、12歲)
C.少年期(11、12歲—14、15歲)
D.青年初期(14、15歲—17、18歲)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1.德育規(guī)律的涵義及特點。
22.班集體的德育作用。
2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德育的特點。
24.社會德育的特點。
25.品德修養(yǎng)的涵義及作用。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聯(lián)系實際說明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德育原則的涵義及貫徹要求。
27.試論述品德測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5分)
28.請結合有關德育原理,分析下列教育案例成功的原因。
陳強是個有名的“皮大王”,幾乎每天不是打人就是罵人。為了幫助他,班主任可謂動足了腦筋。,恰逢學校組織“茶禮”活動,主題是“無我茶會”。要求每個學生自帶一套茶具,包括一個托盤、一只瓶子和四個杯子,瓶子里放有各人自備的茶水。四人一組相互交換品嘗,并要有禮貌地道聲“謝謝”。作為“特邀嘉賓”,劉老師故意坐在陳強旁邊,等敬茶的音樂響起時,陳強就向劉老師敬茶了?!皠⒗蠋?,請喝一杯茶。”劉老師微笑著說:“謝謝,今天你真有禮貌?!睆奈绰犨^表揚的陳強先是一愣,然后紅著臉低聲說:“不用謝?!逼吠瓴韬螅瑒⒗蠋熞搽p手敬茶給陳強:“請喝一杯茶?!标悘娊舆^茶的手有點慌亂,但還是輕輕地說了聲:“謝謝?!眲⒗蠋熍呐乃募绨?,說:“不客氣,你可以做得很好?!辈凳酒渌瑢W和他敬茶。第二天,劉老師經(jīng)過操場,看到一群學生在玩捉迷藏,一個學生不小心撞到了陳強,惱怒的陳強舉起拳頭就要打下去,但是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收回了舉起的手。看到這個情景,劉老師欣慰地笑了……
德育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46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狹義的品德發(fā)展是指( )
A.個體從出生到成熟時期品德發(fā)生和變化的過程
B.個體在學校學習中品德變化的過程
C.個體從成熟到衰老時期品德變化的過程
D.個體在家庭影響下品德變化的過程
2.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fā)學生在短期內(nèi)獲得大量的系統(tǒng)的道德知識的德育方法是( )
A.示范法
B.討論法
C.陶冶法
D.講解法
3.關于品德修養(yǎng)與德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品德修養(yǎng)過程中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統(tǒng)一的,德育活動中教育者處于主導地位
B.品德修養(yǎng)主要用外爍的方法,德育主要通過內(nèi)省的方法
C.德育的對象和品德修養(yǎng)的對象是一致的
D.品德修養(yǎng)和德育活動過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
4.把學生品德分為若干因素和項目,每個因素或項目分為若干等級并用評語來表示,這種德育效果檢測與評定的方法是( )
A.評語定量法
B.加權定量法
C.測試評分法
D.評語定性法
5.下列關于德育工作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課教師
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課教師和政教處的管理者
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職責的專業(yè)人員
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課教師
6.“德育與社會發(fā)展不總是同步的”這一事實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德育與社會發(fā)展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
B.德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會發(fā)展
D.德育可能滯后于社會發(fā)展
7.“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這句話反映的德育原則是( )
A.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B.尊重熱愛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說理疏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8.《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作者是( )
A.馬卡連柯
B.克魯普斯卡婭
C.蘇霍姆林斯基
D.凱洛夫
9.產(chǎn)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學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
A.經(jīng)驗型學校德育管理模式
B.行政型學校德育管理模式
C.科學型學校德育管理模式
D.決策型學校德育管理模式
10.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B.受教育者與德育內(nèi)容的矛盾
C.教育者與德育任務的矛盾
D.教育者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現(xiàn)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11.有效地進行班集體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
A.抓好日常班級管理
B.樹立良好班風
C.了解家長對學校的需要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12.德育原則與德育規(guī)律的關系是( )
A.德育原則依據(jù)德育規(guī)律制定
B.德育原則決定德育規(guī)律
C.德育原則指導德育規(guī)律
D.德育原則就是德育規(guī)律
13.不屬于學校德育管理原則的是( )
A.方向性原則
B.教育性原則
C.專制性原則
D.民主性原則
14.當受教育者通過受教修德達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著( )
A.德育目標的終實現(xiàn)
B.德育過程中一個階段的結束和新的階段的開始
C.德育過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德育過程中主要矛盾轉(zhuǎn)化成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15.柯爾伯格提出的兒童道德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是( )
A.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B.懲罰服從水平、好孩子水平、普遍倫理水平
C.懲罰服從水平、快樂水平、普遍倫理水平
D.相對的快樂主義水平、懲罰服從水平、好孩子水平
16.“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進行強制灌輸?shù)幕顒?BR> B.德育是一種無需教育者參與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動
C.德育是把個體的品德轉(zhuǎn)化為社會規(guī)范的活動
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傳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統(tǒng)一的活動
17.教學是學校德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指( )
A.德育只能通過課堂教學進行
B.教學具有教育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C.學校德育和課堂教學是同一過程
D.學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班會,班會也屬于教學活動
18.在后進生轉(zhuǎn)化工作中,教師做法欠妥的是( )
A.積極尋找其閃光點,漠視其不足
B.積極聯(lián)系家長,與家長共同幫助后進生
C.熱愛關心后進生,以愛感化他們
D.要從后進生學習成績?nèi)胧?,提高教學質(zhì)量
19.學校德育區(qū)別于社會德育的顯著特點是( )
A.通過活動進行德育
B.通過生產(chǎn)勞動進行德育
C.通過共青團、少先隊進行德育
D.通過教學進行德育
20.兒童品德發(fā)展呈現(xiàn)動蕩性特征的時期是( )
A.幼兒期(3歲—7歲)
B.童年期(6、7歲—11、12歲)
C.少年期(11、12歲—14、15歲)
D.青年初期(14、15歲—17、18歲)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1.德育規(guī)律的涵義及特點。
22.班集體的德育作用。
2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德育的特點。
24.社會德育的特點。
25.品德修養(yǎng)的涵義及作用。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聯(lián)系實際說明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德育原則的涵義及貫徹要求。
27.試論述品德測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5分)
28.請結合有關德育原理,分析下列教育案例成功的原因。
陳強是個有名的“皮大王”,幾乎每天不是打人就是罵人。為了幫助他,班主任可謂動足了腦筋。,恰逢學校組織“茶禮”活動,主題是“無我茶會”。要求每個學生自帶一套茶具,包括一個托盤、一只瓶子和四個杯子,瓶子里放有各人自備的茶水。四人一組相互交換品嘗,并要有禮貌地道聲“謝謝”。作為“特邀嘉賓”,劉老師故意坐在陳強旁邊,等敬茶的音樂響起時,陳強就向劉老師敬茶了?!皠⒗蠋?,請喝一杯茶。”劉老師微笑著說:“謝謝,今天你真有禮貌?!睆奈绰犨^表揚的陳強先是一愣,然后紅著臉低聲說:“不用謝?!逼吠瓴韬螅瑒⒗蠋熞搽p手敬茶給陳強:“請喝一杯茶?!标悘娊舆^茶的手有點慌亂,但還是輕輕地說了聲:“謝謝?!眲⒗蠋熍呐乃募绨?,說:“不客氣,你可以做得很好?!辈凳酒渌瑢W和他敬茶。第二天,劉老師經(jīng)過操場,看到一群學生在玩捉迷藏,一個學生不小心撞到了陳強,惱怒的陳強舉起拳頭就要打下去,但是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收回了舉起的手。看到這個情景,劉老師欣慰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