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省政協(xié)委員牛錦英、祁秀、王汝發(fā)向政協(xié)甘肅省九屆四次會議提交“重磅”提案———建議改革我省的高考志愿填報制度,采取先公布考生考試分數(shù),再填報志愿的辦法,讓每個考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高考分數(shù)填報志愿。
1月16日,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省招辦主任李生金,李生金表示:目前全國高考填報志愿有考前填報、考后估分到成績公布前填報以及成績公布之后填報3種方式,就我省的實際情況而言,現(xiàn)行的考后估分填報志愿的方式還是最可行的方式,這種方式符合最廣大考生的利益。相關鏈接
全國三種方式并行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高考志愿填報的方式有3種:第一種是考前填報,有5個省(市),占16.1%;第二種是考后估分到成績公布前填報,有16個省(市、自治區(qū)),占51.6%;第三種是成績公布之后填報志愿,有10個省(自治區(qū)),占32.3%。
目前我省屬于第二種,即考后估分填報志愿。李主任表示:相對來說,第一種方式也就是考前填報志愿是最“理想”的方式,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理想選擇自己心目中的學校,但就我國目前教育體制而言,這種方式至少不是最適合我省的方式,因為對于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上大學比上具體哪所大學更重要,考前填報志愿的方式更符合北京等高校云集、高考升學率很高的地區(qū)。后兩種方式相對于第一種方式來說更符合我國國情,因此被絕大多數(shù)省市區(qū)采用,占83.9%。
現(xiàn)行體制符合我省省情就目前有關專家和部分考生及家長提出的成績公布之后填報志愿的方式,李生金表示: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現(xiàn)狀為,報考人數(shù)增長率大于招生計劃增長率,供需矛盾突出。
2004年全國招生計劃中,本科計劃占55%,而我省招生計劃中,本科計劃只占47%。
全省錄取率雖然達到50%以上,但本科錄取率只有26%。
另外,全省38511名本科招生計劃中,省外本科院校招生計劃只有17953名,占46%。
可以說,考生與省外本科院校的招生計劃比為10∶1,就自然形成了競爭省外本科院校的勢態(tài),特別是對重點高校競爭的態(tài)勢更加激烈,面對這種態(tài)勢,在3種填報志愿的形式中,顯然考前填報志愿盲目性太大,容易形成“高分低錄”的現(xiàn)象;而公布分數(shù)后填報志愿,卻容易形成“高分扎堆”和高分大量落榜的問題。
另外,對于有考生家長提出的第一志愿允許多報的問題,李主任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表明了這種方式的不可行性:“試問,現(xiàn)在有哪個單位的一把手是兩個或兩個人以上?”他表示:如果采用多項志愿并列第一志愿的方式會人為地造成不透明、不公平的現(xiàn)象,更加不符合大多數(shù)考生的利益。由此可見,估分填報志愿相對可解決盲目性過大和高分嚴重扎堆的問題,是符合我省實際情況的填報志愿方式,也是相對比較適中、比較穩(wěn)定、多數(shù)人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
估分填報志愿具有靈活性據介紹,近年來我省每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投檔比例和錄取率的高低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生填報志愿的相對準確度,重點及本科批次招生錄取第一志愿投檔比例、錄取率所反映出的情況同樣說明了估分填報志愿的可行性。
2000年至2004年,我省第一批重點院校第一志愿投檔錄取率在73%-84%之間,并列志愿院校錄取率在15%左右,調配錄取率在5%左右;第二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錄取率在58%-72%之間,并列志愿院校錄取率在25%左右,調配錄取率在15%左右。
體現(xiàn)了錄取批次之間,第一志愿與并列志愿之間梯形遞減的合理性,從一個側面說明估分填報志愿既合理,又可行。
李主任說,高考志愿的填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不單純取決于填報志愿時間段的先后,也并不僅僅限于考生知道了自己的實際分數(shù)就能夠準確無誤地填報好高考志愿。高考命題的難易程度、考生當年在全省排名中所處的大概位置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都是影響考生填報志愿的因素,正式錄取之前,考生的名次屬于機密,無論國家或省上都不可能允許在考生填報志愿期間將所有考生的名次公布出來,每一位考生填報志愿期間只能根據有限的資料,憑個人判斷尋找和選擇自己的位置。
六成單位贊成現(xiàn)行體制為了使我省普通高考填報志愿時間安排得更加合理,省招辦曾于2004年11月發(fā)出《關于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填報志愿時間問卷調查的通知》,采用抽樣調查的辦法,對目前全國普通高考中實行的3種填報志愿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共發(fā)出211份,其中要求各市(州)招生辦在做好自身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還須隨機抽取3個縣的教育局、3個縣級招生辦、3所普通中學。截至2004年12月20日共收到反饋意見表211份,其中市(州)招生辦16份,縣級教育局41份、縣級招生辦41份、普通中學93份、省內部分高等學校20份。
根據我省普通高考填報志愿問卷調查反饋意見的情況,在填報志愿的3種方式中,64.9%的單位贊成高考后成績公布前估分填報本科志愿,這些單位認為,這幾年各中學及考生考后估分已有相當?shù)慕涷?,所報的志愿相對分布也比較合理,建議相對穩(wěn)定,盡量減少變化,希望維持現(xiàn)行報考辦法為好。
據省招辦李主任介紹,省招辦還曾經在2005年春天招集各方面人士召開過3次論證會,結果絕大多數(shù)代表表示現(xiàn)行的錄取方式最符合我省省情,是最適合我省的方式。 (記者 張凡 李雪萍)
1月16日,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省招辦主任李生金,李生金表示:目前全國高考填報志愿有考前填報、考后估分到成績公布前填報以及成績公布之后填報3種方式,就我省的實際情況而言,現(xiàn)行的考后估分填報志愿的方式還是最可行的方式,這種方式符合最廣大考生的利益。相關鏈接
全國三種方式并行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高考志愿填報的方式有3種:第一種是考前填報,有5個省(市),占16.1%;第二種是考后估分到成績公布前填報,有16個省(市、自治區(qū)),占51.6%;第三種是成績公布之后填報志愿,有10個省(自治區(qū)),占32.3%。
目前我省屬于第二種,即考后估分填報志愿。李主任表示:相對來說,第一種方式也就是考前填報志愿是最“理想”的方式,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理想選擇自己心目中的學校,但就我國目前教育體制而言,這種方式至少不是最適合我省的方式,因為對于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上大學比上具體哪所大學更重要,考前填報志愿的方式更符合北京等高校云集、高考升學率很高的地區(qū)。后兩種方式相對于第一種方式來說更符合我國國情,因此被絕大多數(shù)省市區(qū)采用,占83.9%。
現(xiàn)行體制符合我省省情就目前有關專家和部分考生及家長提出的成績公布之后填報志愿的方式,李生金表示: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現(xiàn)狀為,報考人數(shù)增長率大于招生計劃增長率,供需矛盾突出。
2004年全國招生計劃中,本科計劃占55%,而我省招生計劃中,本科計劃只占47%。
全省錄取率雖然達到50%以上,但本科錄取率只有26%。
另外,全省38511名本科招生計劃中,省外本科院校招生計劃只有17953名,占46%。
可以說,考生與省外本科院校的招生計劃比為10∶1,就自然形成了競爭省外本科院校的勢態(tài),特別是對重點高校競爭的態(tài)勢更加激烈,面對這種態(tài)勢,在3種填報志愿的形式中,顯然考前填報志愿盲目性太大,容易形成“高分低錄”的現(xiàn)象;而公布分數(shù)后填報志愿,卻容易形成“高分扎堆”和高分大量落榜的問題。
另外,對于有考生家長提出的第一志愿允許多報的問題,李主任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表明了這種方式的不可行性:“試問,現(xiàn)在有哪個單位的一把手是兩個或兩個人以上?”他表示:如果采用多項志愿并列第一志愿的方式會人為地造成不透明、不公平的現(xiàn)象,更加不符合大多數(shù)考生的利益。由此可見,估分填報志愿相對可解決盲目性過大和高分嚴重扎堆的問題,是符合我省實際情況的填報志愿方式,也是相對比較適中、比較穩(wěn)定、多數(shù)人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
估分填報志愿具有靈活性據介紹,近年來我省每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投檔比例和錄取率的高低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生填報志愿的相對準確度,重點及本科批次招生錄取第一志愿投檔比例、錄取率所反映出的情況同樣說明了估分填報志愿的可行性。
2000年至2004年,我省第一批重點院校第一志愿投檔錄取率在73%-84%之間,并列志愿院校錄取率在15%左右,調配錄取率在5%左右;第二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錄取率在58%-72%之間,并列志愿院校錄取率在25%左右,調配錄取率在15%左右。
體現(xiàn)了錄取批次之間,第一志愿與并列志愿之間梯形遞減的合理性,從一個側面說明估分填報志愿既合理,又可行。
李主任說,高考志愿的填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不單純取決于填報志愿時間段的先后,也并不僅僅限于考生知道了自己的實際分數(shù)就能夠準確無誤地填報好高考志愿。高考命題的難易程度、考生當年在全省排名中所處的大概位置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都是影響考生填報志愿的因素,正式錄取之前,考生的名次屬于機密,無論國家或省上都不可能允許在考生填報志愿期間將所有考生的名次公布出來,每一位考生填報志愿期間只能根據有限的資料,憑個人判斷尋找和選擇自己的位置。
六成單位贊成現(xiàn)行體制為了使我省普通高考填報志愿時間安排得更加合理,省招辦曾于2004年11月發(fā)出《關于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填報志愿時間問卷調查的通知》,采用抽樣調查的辦法,對目前全國普通高考中實行的3種填報志愿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共發(fā)出211份,其中要求各市(州)招生辦在做好自身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還須隨機抽取3個縣的教育局、3個縣級招生辦、3所普通中學。截至2004年12月20日共收到反饋意見表211份,其中市(州)招生辦16份,縣級教育局41份、縣級招生辦41份、普通中學93份、省內部分高等學校20份。
根據我省普通高考填報志愿問卷調查反饋意見的情況,在填報志愿的3種方式中,64.9%的單位贊成高考后成績公布前估分填報本科志愿,這些單位認為,這幾年各中學及考生考后估分已有相當?shù)慕涷?,所報的志愿相對分布也比較合理,建議相對穩(wěn)定,盡量減少變化,希望維持現(xiàn)行報考辦法為好。
據省招辦李主任介紹,省招辦還曾經在2005年春天招集各方面人士召開過3次論證會,結果絕大多數(shù)代表表示現(xiàn)行的錄取方式最符合我省省情,是最適合我省的方式。 (記者 張凡 李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