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在這里開設一個專欄,為參加系統分析師考試的各位同仁開辟一個互助學習的空間.
我將把握手中的有關資料逐步的加到其下面.
首先從張友生主編的<<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這本書開始(這本書主要針對近幾年出現的新技術新方法,是下午一必要參考書籍之一,全書分22章)
第1章 CMM與軟件過程改進
軟件過程技術研究主要有三個方向
(1)軟件過程分析和建模
(2)軟件過程支持
(3)軟件過程評估和改進
1.1CMM綜述
CMM即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986年開始研究,1991年正式推出CMM1.0,1993年推出1.1版.
一、 CMM基本概念
過程(Process):為實現既定目標的一系列操作步驟[IEEE-STD-610].
軟件過程(Software Process):指人們用于開發(fā)和維護軟件及其相關產品的一系列活動、方法、時間和革新。其中相關產品是指項目計劃、設計文檔、編碼、測試和用戶手冊。當一個企業(yè)逐步走向成熟,軟件過程的定義也會日趨完善,其企業(yè)內部的過程實施將更具有一致性。
軟件過程能力(Software Process Capability):描述了在遵循一個軟件過程后能夠得到的預期結果的界限范圍。該指標是對能力的一種衡量,用它可以預測一個組織(企業(yè))在承接下一個軟件項目時,所能期望得到的可能的結果。
軟件過程性能(Software Process Performance):表示遵循一個軟件過程后所得到的實際結果。(與軟件過程能力有區(qū)別,軟件過程能力關注的是實際得到的結果,而軟件過程性能關注的是期望得到的結果。由于項目要求和客觀環(huán)境的差異,軟件過程性能不可能充分反應軟件過程整體能力,即軟件過程能立受限于它的環(huán)境。)
軟件過程成熟度(Software Process Maturity):是指一個具體的軟件過程被明確地定義、管理、評價、控制和產生實效的程度。所謂成熟度包含著能力的一種增長潛力,同時也表明了組織(企業(yè))實施軟件過程的實際水平。隨著組織軟件過程成熟度能力的不斷提高,組織內部通過對過程的規(guī)范化和對成員的技術培訓,軟件過程也將會被他的使用者關注和不斷修改完善。從而使軟件的質量、生產率和生產周期的到改善。
CMM是軟件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的簡稱,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院為了滿足美國聯邦政府評估軟件供應商能力的要求,于1986年開始研究的模型,并于1991年正式推出了CMM 1.0 版。CMM自問世以來備受關注,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衡量軟件公司軟件開發(fā)管理水平的重要參考因素和軟件過程改進事實上的工業(yè)標準。
我將把握手中的有關資料逐步的加到其下面.
首先從張友生主編的<<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這本書開始(這本書主要針對近幾年出現的新技術新方法,是下午一必要參考書籍之一,全書分22章)
第1章 CMM與軟件過程改進
軟件過程技術研究主要有三個方向
(1)軟件過程分析和建模
(2)軟件過程支持
(3)軟件過程評估和改進
1.1CMM綜述
CMM即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986年開始研究,1991年正式推出CMM1.0,1993年推出1.1版.
一、 CMM基本概念
過程(Process):為實現既定目標的一系列操作步驟[IEEE-STD-610].
軟件過程(Software Process):指人們用于開發(fā)和維護軟件及其相關產品的一系列活動、方法、時間和革新。其中相關產品是指項目計劃、設計文檔、編碼、測試和用戶手冊。當一個企業(yè)逐步走向成熟,軟件過程的定義也會日趨完善,其企業(yè)內部的過程實施將更具有一致性。
軟件過程能力(Software Process Capability):描述了在遵循一個軟件過程后能夠得到的預期結果的界限范圍。該指標是對能力的一種衡量,用它可以預測一個組織(企業(yè))在承接下一個軟件項目時,所能期望得到的可能的結果。
軟件過程性能(Software Process Performance):表示遵循一個軟件過程后所得到的實際結果。(與軟件過程能力有區(qū)別,軟件過程能力關注的是實際得到的結果,而軟件過程性能關注的是期望得到的結果。由于項目要求和客觀環(huán)境的差異,軟件過程性能不可能充分反應軟件過程整體能力,即軟件過程能立受限于它的環(huán)境。)
軟件過程成熟度(Software Process Maturity):是指一個具體的軟件過程被明確地定義、管理、評價、控制和產生實效的程度。所謂成熟度包含著能力的一種增長潛力,同時也表明了組織(企業(yè))實施軟件過程的實際水平。隨著組織軟件過程成熟度能力的不斷提高,組織內部通過對過程的規(guī)范化和對成員的技術培訓,軟件過程也將會被他的使用者關注和不斷修改完善。從而使軟件的質量、生產率和生產周期的到改善。
CMM是軟件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的簡稱,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院為了滿足美國聯邦政府評估軟件供應商能力的要求,于1986年開始研究的模型,并于1991年正式推出了CMM 1.0 版。CMM自問世以來備受關注,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衡量軟件公司軟件開發(fā)管理水平的重要參考因素和軟件過程改進事實上的工業(y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