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來了,家住河西區(qū)馬場街鳳凰城的73歲老自行車運動員、退休女教師楊家榮激動萬分,她把自己保存了半個世紀的獎章等捐贈給了市檔案館,同時,她寫的兩首詩歌最近還被收入了《奧運之歌》一書,讓老人感慨萬千。
楊家榮老人年輕時是一名業(yè)余自行車運動員,1956年曾與天津16名選手組成天津市自行車代表隊赴京參加第16屆奧運會選拔賽,準備組團參加墨爾本16屆奧運會自行車比賽,但遺憾的是因為當時國際上的一些原因,中國沒有參加此屆奧運會,最后未能成行,給老人留下了終身遺憾。此后,她在很多次省市級自行車比賽中多次摘金奪銀,還代表天津市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取得了團體第四名。近日,她把自己幾十年來精心保存的44件當年參加自行車比賽獲得的獎章、榮譽證書、老照片等都無償捐贈給了天津市檔案館,留作永久收藏,以見證天津體育運動的發(fā)展歷史。今年,她又興致勃勃地參加了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北京奧運經(jīng)濟研究會舉辦的《奧運之歌》一書大型征文活動,自己寫的《喜圓奧運夢》、《奧運有個聊天站》兩首詩歌入選,該書從10萬件征集作品中進行篩選后結集成書,是一部凝聚、演繹中華奧運情的頌歌。自奧運會開幕以來,每天看電視成了楊老的一件大事,她說,現(xiàn)在,我就期盼著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多拿幾塊金牌,多為祖國增光,讓世人看看中國體育事業(yè)一代更比一代強。
楊家榮老人年輕時是一名業(yè)余自行車運動員,1956年曾與天津16名選手組成天津市自行車代表隊赴京參加第16屆奧運會選拔賽,準備組團參加墨爾本16屆奧運會自行車比賽,但遺憾的是因為當時國際上的一些原因,中國沒有參加此屆奧運會,最后未能成行,給老人留下了終身遺憾。此后,她在很多次省市級自行車比賽中多次摘金奪銀,還代表天津市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取得了團體第四名。近日,她把自己幾十年來精心保存的44件當年參加自行車比賽獲得的獎章、榮譽證書、老照片等都無償捐贈給了天津市檔案館,留作永久收藏,以見證天津體育運動的發(fā)展歷史。今年,她又興致勃勃地參加了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北京奧運經(jīng)濟研究會舉辦的《奧運之歌》一書大型征文活動,自己寫的《喜圓奧運夢》、《奧運有個聊天站》兩首詩歌入選,該書從10萬件征集作品中進行篩選后結集成書,是一部凝聚、演繹中華奧運情的頌歌。自奧運會開幕以來,每天看電視成了楊老的一件大事,她說,現(xiàn)在,我就期盼著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多拿幾塊金牌,多為祖國增光,讓世人看看中國體育事業(yè)一代更比一代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