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程地質(zhì)及土力學試題

字號: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土的級配是否良好,常用________和曲率系數(shù)Cc兩個指標綜合確定。
    2.比較土中前期大固結壓力與土中現(xiàn)有覆蓋土重的大小,土可處在正常固結土、超固結土和________三種狀態(tài)。
    3.粘性土處于應力極限平衡狀態(tài)時,剪裂面與大主應力作用面的夾角為_____.
    4.土抵抗剪切破壞的極限能力稱為土的________.
    5.孔隙水壓力系數(shù)B值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土體的________.
    6.輝長巖主要由下列礦物組成:________.
    7.褶皺構造中褶曲的形態(tài)有兩種:________.
    8.地震波包括在兩種介質(zhì)內(nèi)部傳播的體波和限于介面附近傳播的________兩種。
    9.河流在流動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和拓寬河床的作用稱為河流的________作用。
    10.作為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的四周環(huán)境的地層,都是由內(nèi)力和外力地質(zhì)作用形成。由一種或多種巖石和各種地質(zhì)構造所組成,具有各向異性復雜的巖石地層,在工程地質(zhì)上,把它稱為________.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2分,共14分)
    1.土中的水中,( )能夠傳遞靜水壓力。
    A.強結合水 B.弱結合水 C.重力水 D.以上都不對
    2.表征土軟硬狀態(tài)的指標是( )
    A.塑限 B.液限 C.塑性指數(shù) D.液性指數(shù)
    3.土體具有壓縮性的主要原因是( )
    A.主要是由土顆粒的壓縮引起的 B.主要是由孔隙的減少引起的
    C.主要是因為水被壓縮引起的 D.土體本身壓縮模量較小引起的
    4.某原狀土的液限 =46%,塑限 =24%,天然含水量ω=40%,則該土的塑性指數(shù)為( )
    A.22 B.22% C.16 D.16%
    5.設某一巖漿巖手標本巖塊,經(jīng)表觀和放大鏡觀察鑒別,其中主要礦物成分為正長石,角閃石、黑云母等粒結構,試鑒定其巖石類別為( )
    A.花崗巖 B.閃長巖 C.正長巖 D.輝綠巖
    6.對巖層的地質(zhì)構造進行野外觀測時,常采用穿越法,沿垂直于巖層的走向路線穿越觀察,若觀察到巖層在地表上露的層序呈有規(guī)律,無間斷從老巖層順序(老、較老、到老)到新巖層順序(新的,較新,新,較新,到新)又回復到巖層層順序,這種地質(zhì)構造為( )。
    A.向斜構造 B.背斜構造
    C.單斜構造 D.褶皺構造
    7.下面哪一個是屬于巖漿巖的構造( )
    A.片麻狀構造 B.層面構造
    C.流紋狀構造 D.板狀構造
    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干后面括號內(nèi)打“√”,錯誤的打“╳”。每小題2分,共12分)
    1.土體剪切破壞面通常發(fā)生在大主應力面上。( )
    2.水在飽和土體中流動的實際平均速度小于滲流速度。( )
    3.土的壓縮模量越小,其壓縮性越大。( )
    4.微晶高嶺石,水云母、高嶺石等是組成粘土的次生礦物。( )
    5.巖層的褶皺構造中,巖層向下拱起的彎曲稱為背斜褶曲;巖層向下凹的彎曲為向斜褶曲,一般情況下可以認為背斜為山,向斜為谷。( )
    6.在巖溶發(fā)育地區(qū)修筑高速公路,在路線的選擇方面,必需認真注意下列問題:a.路線應盡量選擇在難溶巖石分布地區(qū)通過;b.路線方向不宜與巖層構造線方向平行;c.路線應盡量避開河流附近、大的斷層破碎帶等。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則。( )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什么叫優(yōu)含水量 壓實粘性土時為何要控制含水量
    2.地下水位變動對地基中應力、沉降有何影響 地下水位上升對地基承載力有何影響
    3.試述在巖石地區(qū),研究巖層的斷層構造對公路工程設計與施工有何實際意義。
    4.試略述斷層構造對隧道位置選擇的影響。
    五、計算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已知土的土粒比重G=2.65,飽和度Sr=40%,孔隙比e=0.95,問飽和度提高到90%時,每立方米的土應加多少水。
    2.某擋土墻墻高H=5m,墻背垂直光滑,墻后填土水平,填土為干砂,容重為19kN/m3,內(nèi)摩擦角為30°,墻后填土表面有超載15kN/m,試計算作用在擋墻上主動土壓力 和被動土壓力 ,并分別畫出墻后土壓力分布圖。
    3.有一條形基礎寬b=2.5m,埋深d=1.0m,粘土容重γ=18kN/m3,γsat=20kN/m3, =26°,C=10kN/m2,安全系數(shù)k=2.5,試用太沙基公式分別計算下列條件下地基的極限荷載和承載力。
    (Nc=22.25, Nq=11.85, Ny=12.54)
    (1)地下水位較深;
    (2)地下水位在基底平面。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程地質(zhì)及土力學試題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02404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不均勻系數(shù)Cu
    2.欠固結土
    3.α=45°+ /2
    4.抗剪強度
    5.飽和度
    6.輝石、斜長石、角閃石、橄欖石
    7.向斜褶曲、背斜褶曲
    8.面波
    9.侵蝕
    10.巖體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4分)
    1.C 2.D 3.B 4.A 5.C
    6.A 7.C
    三、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1.╳ 2.╳ 3.√ 4.√ 5.╳ 6. √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在一定的壓實功能作用下,土在某一含水量下可以擊實到大的密度,這個含水量稱為優(yōu)含水量。
    粘性土料過干或過濕都不能獲得好的壓實效果;
    當含水量過低時,粘性土顆粒周圍的結合水膜薄,粒間引力強,顆粒相對移動的阻力大,不易擠緊;
    當含水量過大時,自由水較多,擊實時,水和氣體不易從土中排出,并吸收了大部分的擊實功能,阻礙了土粒的靠近。
    2.地下水位下降會引起原地下水位以下土中的有效自重應力增加,從而造成地表大面積附加下沉。
    地下水位上升,雖然不會增加自重應力,但由于使原來地下水位和變動后地下水位之間那部分土壓縮性增大,也會產(chǎn)生附加沉降量。
    地下水位上升,由于水下部分的天然重度改為浮重度,地基承載力降低。
    3.巖層經(jīng)過斷裂變動形成斷層構造后,一般巖體裂隙增多,巖石破碎,地下水發(fā)育,風化嚴重,結構面軟弱,降低了巖石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對工程造成種種不利的 影響。對于研究公路路線的布局,特別要注意河谷地貌與斷層構造的關系,當斷層的走向與路線平行時,路基靠近斷層破碎帶,容易引起塌方;對于大橋基礎部位, 必須查明斷層真實情況,必須采取可靠基礎工程措施,否則不宜建造;對于隧道工程,遇到斷層構造是十分不利的情況,盡量避免與斷層破碎帶接觸;隧道穿越斷層 時,切實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確保工程安全與穩(wěn)定。
    4.當隧道的位穿越斷層構造時,常遇到巖層破碎,地層壓力不大,并且常為地下水的通道,這對隧道的危害極大。所以,隧道應盡力避免穿越斷層構造。如果必須穿越時, 應盡力垂直于斷層走向或以較大的角度斜交,并考慮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確保隧道的穩(wěn)定與安全。
    五、計算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解:(本題有多種解法)
    令V=1m3,則Vv=e/(1+e)=0.95/(1+0.95)=0.4872m3
    當Sr=40%,每1m3土中水的體積Vw=SrVv=0.4×0.4872=0.1949m3
    當Sr=90%,每1m3土中水的體積Vw=SrVv=0.9×0.4872=0.4385m3
    故每一立方土應加水=0.4385-0.1949=0.2436m3
    2.(1)Ka=tg2(45°- /2)=0.33
    σa0=Ka×q=0.33×15=4.95kPa
    σa1=Ka×(γh+q)=0.33×(19×5+15)=36.3kPa
    Ea=(σa0+σa1)/2×h=(4.95+36.3)/2×5=103.1kN/m
    土壓力分布圖
    (2)Kp=tg2(45°+ /2)=3
    σp0=Kp×q=3×15=45kPa
    σp1=Kp×(γh+q)=3×(19×5+15)=330kPa
    Ep=(σp0+σp1)/2×h=(45+330)/2×5=937.5kN/m
    土壓力分布圖
    3.(1)極限荷載Pu=C Nc+γ d Nq+γ b Nγ/2
    =10×22.25+18×1×11.85+18×2.5×12.54/2=717.95kPa
    承載力P=Pu/k=717.95/2.5=287.18kPa
    (2)極限荷載Pu=C Nc+(γsat-10) d Nq+(γsat-10) b Nγ/2
    =10×22.25+10×1×11.85+10×2.5×12.54/2=497.75kPa
    承載力P=Pu/k=497.75/2.5=199.1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