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浙江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英語教學方法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分,共30分)
    1.情景教學法的語言理論基礎(chǔ)是( )理論。
    A.功能/意念語言 B.英國的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
    C.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 D.美國行為主義
    2.在交際教學法中起作用的基本原則是:交際原則、任務原則和( )。
    A.意義原則 B.生活原則
    C.教育原則 D.實踐原則
    3.在自然法教學中,教師是( )的主要來源。
    A.本族語可理解性輸入 B.語言產(chǎn)生
    C.目的語可理解性輸入 D.語言模仿與加工
    4.暗示法旨在快速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 )能力。
    A.寫作 B.閱讀
    C.翻譯 D.會話
    5.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 )。
    A.學習 B.掌握
    C.講授 D.運用
    6.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 ),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A.技能和技巧 B.技能和方法
    C.知識和技能 D.語言和文化
    7.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選用的教材應該具有發(fā)展性和拓展性、( )、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等特征。
    A.科學性、規(guī)定性 B.思想性、科學性
    C.教育性、思想性 D.豐富性、準確性
    8.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以( )評價為主。
    A.形成性 B.間接性
    C.分析性 D.終結(jié)性
    9.( )考試主要是選擇類題目,如正誤判斷、單項選擇、配伍等題型。
    A.表達型 B.再現(xiàn)型
    C.輸入型 D.理解型
    10.小學英語評價一般采用的評分方式:( )
    A.等級制、百分制和描述性評價
    B.達標制、等級制和描述性評價
    C.五分制、百分制和印象性評價
    D.等級制、五分制和達標制
    11.( )在統(tǒng)計學中指某一抽樣分數(shù)的常規(guī)分布。
    A.正態(tài)分布 B.平均分
    C.標準差 D.區(qū)分度
    12.試題本身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考查的( )。
    A.有效性和可靠性 B.豐富性和靈活性
    C.難易度和思想性 D.信度和區(qū)分度
    13.意義學習中的“圖式擴張”理論認為,語言不僅是一個有規(guī)則的符號系統(tǒng),而且是一個( )。
    A.靜態(tài)的信息資源 B.知識表征資源
    C.信息認知系統(tǒng) D.動態(tài)的信息資源
    14.Skehan認為任務的復雜度的主要界面有語碼復雜度、( )。
    A.冗余信息和交際壓力 B.情感壓力和認知復雜度
    C.認知復雜度和交際壓力 D.認知復雜度
    15.杜威概括了他對教育的本質(zhì)認識,提出了教育的三大命題:教育即生長,( )。
    A.教育即教化,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經(jīng)驗,教育即生活
    C.教育即塑造,教育即準備 D.教育即學習,教育即發(fā)展
    16.教學媒體是指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用于傳遞和存儲教學信息的( )。
    A.符號體系 B.載體
    C.材料系統(tǒng) D.中介系統(tǒng)
    17.MCALL在英語教學中的巨大潛力在于其( )。
    A.直觀性和豐富性 B.直觀性、活潑性和豐富性
    C.直觀性、豐富性和易接受性 D.活潑性、易操作性和興趣性
    18.從幼兒學習語言的次序來看,小學英語教學應堅持側(cè)重培養(yǎng)( )能力的原則。
    A.聽、說 B.聽、讀
    C.說、寫 D.讀、寫
    19.聽力是一種( )的技能。
    A.主動型、外顯性 B.被動型、外顯性
    C.主動型、隱蔽性 D.被動型、隱蔽性
    20.說是語言( ),也是思想的表達。說是人認識活動和交際活動的基本形式。
    A.輸入 B.產(chǎn)生
    C.理解 D.信息加工
    21.寫屬于( ),它留在大腦的印象更深刻,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A.聽覺 B.視覺
    C.運動覺 D.嗅覺
    22.兒童心理發(fā)展是由兒童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和教育條件決定的,其中( )。
    A.環(huán)境條件為首要條件 B.教育條件起著輔助作用
    C.環(huán)境與教育有著相等的作用 D.教育條件起著主導作用
    23.( )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高級形態(tài)。
    A.識記 B.感知
    C.想象 D.觀察
    24.小學生記憶發(fā)展的其中一個特點是( )。
    A.從具體形象的識記為主導發(fā)展到詞的抽象識記
    B.抽象識記與形象識記同時發(fā)展
    C.視覺映像識記為主導發(fā)展到詞的抽象識記
    D.從顯性識記為主導發(fā)展到內(nèi)隱識記
    25.( )是人腦對事物本質(zhì)和事物之間規(guī)律性的關(guān)系反映。
    A.歸納 B.想象
    C.思維 D.演繹
    26.有意義學習的方式可劃分為兩類:( )與接受學習。
    A.概念學習 B.發(fā)現(xiàn)學習
    C.理解性學習 D.記憶性學習
    27.根據(jù)“互動論”觀點,語言習得是人腦( )語言的過程。
    A.創(chuàng)造性地掌握 B.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
    C.模仿性地掌握 D.自動地產(chǎn)生
    28.第二語言學習一般是在課堂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因此( )很少。
    A.自然語言 B.第一語言
    C.交際語言 D.第二語言
    29.根據(jù)舒曼等人提出的“文化適應模式”,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的成敗取決于習得者的動機,即他的( )程度。
    A.語言學習需要和文化適應 B.認知能力和文化認同
    C.交際需要和文化適應 D.學習策略與文化融入
    30.國外一般將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的動機分為兩類:( )
    A.工具型與過程型 B.融合型與工具型
    C.內(nèi)在與外在動機 D.中期與短期動機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關(guān)注學生情感的措施有( )。
    A.尊重每個學生 B.讓學生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C.鼓勵合作學習 D.關(guān)注性格內(nèi)向或?qū)W習困難的學生
    E.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
    2.測試應注意的問題有( )。
    A.測試不能過于頻繁 B.依據(jù)大綱要求全面考察學生
    C.以形成性評估為主 D.測試的評分應以等級制為主
    E.測試后進行試卷分析
    3.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書寫習慣,教師應在以下方面嚴格要求學生:( )
    A.大小寫 B.筆順
    C.格式 D.詞距
    E.標點符號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的措施有( )。
    A.提出明確的觀察目的、任務和方法
    B.動用盡可能多的感官參與觀察過程
    C.著手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D.言語行為見諸于觀察活動之中
    E.盡可能挖掘教材的直觀性
    5.當代新型的外語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是( )。
    A.幫助學生認識外語學習的規(guī)律
    B.促使學生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C.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特點安排學習
    D.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
    E.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全身反應法的總體目標是在初始階段教給學生_____能力。
    2.社團學習法的互動有兩種基本形式:_____之間的交流、學習者和教師的交流。
    3.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xiàn)學生在評價中的_____地位。
    4.課堂教學用語涉及上課、_____、考勤、宣布、提起注意、課堂活動、請求、鼓勵、指令、禁止和警告、評價、布置作業(yè)、下課等13個方面。
    5.筆試可以檢測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_____,如聽力、閱讀及寫作能力。
    6.具體命題時應注意的四個方面是:內(nèi)容的科學性、題型的多樣性、_____必須明確、考試的導向性。
    7.用于分析任務復雜度的三個主界面是語碼復雜度界面、認知復雜度界面和_____壓力界面。
    8.在朗讀教學中,讀準每個單詞是必要的,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而應當在_____中教學語音、語調(diào)、重音、節(jié)奏、意群等。
    9.培養(yǎng)小學生的能力可從_____、能力與個性其他品質(zhì)的良好配合、知識與技能訓練等三方面入手。
    10.語用學研究者認為,掌握語言知識與掌握使用語言的_____應同時進行。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制定英語課程標準的六條基本理念。
    2.任務鏈的特點。
    3.簡述改進學習策略與方法,提高學生英語寫的水平。
    五、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論述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主要優(yōu)點。
    2.試論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說的技能應采用的策略與方法。
    六、材料分析與任務設(shè)計題(15分)
    下圖是譯林出版社和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聯(lián)合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實驗本)《牛津小學英語4A》(小學四年級第一學期用)中Unit 4的Work in groups部分。請根據(jù)這一部分學習內(nèi)容設(shè)計一項小組活動型學習任務。
    設(shè)計要求: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的設(shè)計“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注意事項,并參照所附的教學案例進行設(shè)計。(寫出要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