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中核鈦白發(fā)布了其上市以來第一年的業(yè)績快報,盡管冬天早已遠去,但中核鈦白的眾多投資人依然感受到乍暖還寒。
目前中核鈦白在二級市場的股價走勢還算平穩(wěn),但其高達700倍的市盈率已經讓數家證券公司的行業(yè)研究員感覺股價可能存在高估。
究竟是股價已被高估,讓眾研究員認為買的風險比較大呢,還是公司成長性很好,被投資者看好呢?
受益于新會計準則下的債務重組
快報顯示,公司的各項指標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營業(yè)收入從5.38億元下降到4.70億元,同比下降了12.72%;凈利潤從4239.05萬下降到1685.97萬元,同比下降了60.23%;每股收益從0.33元下降到0.11元,同比下降了66.67%.
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營業(yè)利潤從2187.72萬驟降為-379.11萬,同比下降了273.29%,再細查公司以往公告,則不難看出,公司今年的凈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債務重組帶來的收益。
2008年1月3日,中核鈦白第一次股東大會同意公司與其第一大股東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簽訂的《債務重組合同》。
公告顯示,公司之前共欠其控股股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信達公司”) 8837.76萬元,而公司依約在2007年12月31日前,已足額償還4837.76萬元,因此,信達公司豁免了其余債務,即4000萬元。
根據新會計準則中債務重組準則,其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債務重組收入并計入營業(yè)外收入。
正是有了這4000萬的營業(yè)外收入,才使得營業(yè)利潤為-3078.52萬的中核鈦白扭虧為盈。
而就在業(yè)績快報發(fā)出不久的前幾天,財政部會計司負責人曾表示,財政部會逐戶跟蹤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的進展情況。對于個別上市公司債務重組收益巨大的,財政部已派出聯(lián)合工作組赴公司進行現場調查。
2008年3月12日,公司董秘表示,公司還有預期的補貼收入1300多萬。公司屬于國家“三線脫險搬遷企業(yè)”,因此自2001年成立至2008年都享受增值稅“先征收、后返還60%”的優(yōu)惠政策。
而從招股說明書上可以看出,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因增值稅優(yōu)惠政策所獲的補貼收入分別占該年度利潤總額的53.20%、64.83%、52.23%.
不論是依靠新會計準則獲利的債務重組,還是一如既往的補貼收入,都讓2007年8月3日才榮登深圳中小板塊的中核鈦白,在面子上似乎還是有些掛不住,但如此大幅度的經營業(yè)績下滑,究竟是行業(yè)原因呢,還是公司內部隱憂顯現?
原材料上漲導致主營業(yè)務虧損?
某國內知名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師指出,從公司2007年的半年報、三季度報以及2007年的業(yè)績快報來看,2007年來,公司的營業(yè)利潤皆為負值,而投資收益一欄不是小有盈余就是為零,因此排除了公司因為對外投資產生損失。
根據業(yè)績快報和招股說明書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6.33%;而公司三季度的毛利率為17.01%;毛利率的回升說明了成本高企的問題在3季度有很大的緩解。
公司前三個季度的營業(yè)利潤共虧損712.60萬元,而年末的虧損額即達到3078.52萬元,而公司在第四季度未有任何對外投資,這說明了公司在四季度,短短三個月之間即虧損了2365.92萬元。
2008年3月12日,就這近2400萬的缺口,記者向公司董秘詢問了出處。董秘稱,年報還未出來,目前暫不好發(fā)表任何意見。
記者再問,是不是期間費用中的一項或幾項有大幅度變化?董秘表示,未見公司的指標有異常變化。
但該審計師認為此數據變化太大,不得不令人生疑。
目前中核鈦白在二級市場的股價走勢還算平穩(wěn),但其高達700倍的市盈率已經讓數家證券公司的行業(yè)研究員感覺股價可能存在高估。
究竟是股價已被高估,讓眾研究員認為買的風險比較大呢,還是公司成長性很好,被投資者看好呢?
受益于新會計準則下的債務重組
快報顯示,公司的各項指標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營業(yè)收入從5.38億元下降到4.70億元,同比下降了12.72%;凈利潤從4239.05萬下降到1685.97萬元,同比下降了60.23%;每股收益從0.33元下降到0.11元,同比下降了66.67%.
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營業(yè)利潤從2187.72萬驟降為-379.11萬,同比下降了273.29%,再細查公司以往公告,則不難看出,公司今年的凈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債務重組帶來的收益。
2008年1月3日,中核鈦白第一次股東大會同意公司與其第一大股東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簽訂的《債務重組合同》。
公告顯示,公司之前共欠其控股股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信達公司”) 8837.76萬元,而公司依約在2007年12月31日前,已足額償還4837.76萬元,因此,信達公司豁免了其余債務,即4000萬元。
根據新會計準則中債務重組準則,其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債務重組收入并計入營業(yè)外收入。
正是有了這4000萬的營業(yè)外收入,才使得營業(yè)利潤為-3078.52萬的中核鈦白扭虧為盈。
而就在業(yè)績快報發(fā)出不久的前幾天,財政部會計司負責人曾表示,財政部會逐戶跟蹤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的進展情況。對于個別上市公司債務重組收益巨大的,財政部已派出聯(lián)合工作組赴公司進行現場調查。
2008年3月12日,公司董秘表示,公司還有預期的補貼收入1300多萬。公司屬于國家“三線脫險搬遷企業(yè)”,因此自2001年成立至2008年都享受增值稅“先征收、后返還60%”的優(yōu)惠政策。
而從招股說明書上可以看出,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因增值稅優(yōu)惠政策所獲的補貼收入分別占該年度利潤總額的53.20%、64.83%、52.23%.
不論是依靠新會計準則獲利的債務重組,還是一如既往的補貼收入,都讓2007年8月3日才榮登深圳中小板塊的中核鈦白,在面子上似乎還是有些掛不住,但如此大幅度的經營業(yè)績下滑,究竟是行業(yè)原因呢,還是公司內部隱憂顯現?
原材料上漲導致主營業(yè)務虧損?
某國內知名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師指出,從公司2007年的半年報、三季度報以及2007年的業(yè)績快報來看,2007年來,公司的營業(yè)利潤皆為負值,而投資收益一欄不是小有盈余就是為零,因此排除了公司因為對外投資產生損失。
根據業(yè)績快報和招股說明書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6.33%;而公司三季度的毛利率為17.01%;毛利率的回升說明了成本高企的問題在3季度有很大的緩解。
公司前三個季度的營業(yè)利潤共虧損712.60萬元,而年末的虧損額即達到3078.52萬元,而公司在第四季度未有任何對外投資,這說明了公司在四季度,短短三個月之間即虧損了2365.92萬元。
2008年3月12日,就這近2400萬的缺口,記者向公司董秘詢問了出處。董秘稱,年報還未出來,目前暫不好發(fā)表任何意見。
記者再問,是不是期間費用中的一項或幾項有大幅度變化?董秘表示,未見公司的指標有異常變化。
但該審計師認為此數據變化太大,不得不令人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