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理缺陷
相關因素:
1 骨折。
2 醫(yī)療限制:牽引、石膏固定等。
3 癱瘓。
4 臥床治療。
5 體力或耐力下降。
6 意識障礙,如合并有腦外傷。
主要表現:不能獨立飲食、洗漱、沐浴和入廁。
護理目標:
1 病人臥床期間生活需要能得到滿足。
2 病人能恢復或部分恢復到原來的自理能力。
3 病人能達到病情允許下的自理水平,如截癱病人能坐輪椅進行洗漱、進食等。
護理措施:
1 備呼叫器,常用物品置病人床旁易取到的地方。
2 及時提供便器,協(xié)助做好便后清潔衛(wèi)生。
3 協(xié)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頭等。
4 提供合適的就餐體位與床上餐桌板。
5 保證食物溫度在38℃左右,軟硬適中,適合吞咽和咀嚼能力。
6 指導病人及家屬制定并實施切實可行的康復計劃(參照各疾病護理措施的相關內容。)
7 協(xié)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輪椅等,使其能進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
8 及時鼓勵病人逐步完成病情允許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動。
重點評價:
1 病人的生活需要(衛(wèi)生、進食、排泄等)是否得以滿足。
2 病人自理能力是否逐步在恢復或部分恢復。
四、睡眠紊亂
相關因素:
1 疾病引起的不適:疼痛、呼吸困難、尿潴留、尿失禁等。
2 治療:持續(xù)牽引,尤其是頜枕帶、顱環(huán)弓牽引。
3 持續(xù)輸液、輸氧、引流時,擔心脫落,不暢等。
4 焦慮或恐懼。
主要表現:主訴難以入睡,間斷睡眠,早醒,有疲乏感。
護理目標:[醫(yī)學教育 網 搜集整理]
1 病人能講述有利于促進睡眠的方法。
2 病人自訴已得到充足的睡眠,表現出睡眠后精力較充沛、精神較飽滿。
護理措施:
1 積極配合醫(yī)師處理引起睡眠紊亂的客觀因素,如疼痛、呼吸困難、尿潴留、尿失禁等,減輕由于疾病引起的不適。
2 因持續(xù)牽引而不能入睡時,可適當減輕牽引重量,并在床旁設置擋板,防止碰撞。
3 指導病人促進睡眠:
(1)舒適體位。
(2)睡前減少活動量。
(3)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濃茶水。
(4)睡前熱水泡腳或洗熱水澡,做背部按摩。
(5)聽優(yōu)美的音樂,看娛樂性的讀物。
4 創(chuàng)造有利于睡眠和休息的環(huán)境:
(1)保持室內溫度舒適、蓋被厚薄適宜。
(2)避免大聲喧嘩,保持睡眠環(huán)境安靜。
(3)在病人睡眠時關好門窗,拉上窗簾,夜間使用地燈。
5 盡量滿足病人的入睡習慣和方式。
6 建立與病人以前相類似的比較規(guī)律的活動和作息時間。
7 有計劃地安排好護理活動,盡量減少對病人睡眠的干擾。
8 指導病人使用放松術,如緩慢地深呼吸及全身肌肉放松療法等,
9 限制晚餐后的飲水量,睡前排尿,便器放在床旁以便于取用。
10 盡可能消除引起焦慮、恐懼的因素。
11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催眠藥,并觀察療效。
重點評價:
1 病人睡眠紊亂的相關因素是否消除。
2 病人睡眠紊亂是否糾正,感覺是否良好。
相關因素:
1 骨折。
2 醫(yī)療限制:牽引、石膏固定等。
3 癱瘓。
4 臥床治療。
5 體力或耐力下降。
6 意識障礙,如合并有腦外傷。
主要表現:不能獨立飲食、洗漱、沐浴和入廁。
護理目標:
1 病人臥床期間生活需要能得到滿足。
2 病人能恢復或部分恢復到原來的自理能力。
3 病人能達到病情允許下的自理水平,如截癱病人能坐輪椅進行洗漱、進食等。
護理措施:
1 備呼叫器,常用物品置病人床旁易取到的地方。
2 及時提供便器,協(xié)助做好便后清潔衛(wèi)生。
3 協(xié)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頭等。
4 提供合適的就餐體位與床上餐桌板。
5 保證食物溫度在38℃左右,軟硬適中,適合吞咽和咀嚼能力。
6 指導病人及家屬制定并實施切實可行的康復計劃(參照各疾病護理措施的相關內容。)
7 協(xié)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輪椅等,使其能進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
8 及時鼓勵病人逐步完成病情允許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動。
重點評價:
1 病人的生活需要(衛(wèi)生、進食、排泄等)是否得以滿足。
2 病人自理能力是否逐步在恢復或部分恢復。
四、睡眠紊亂
相關因素:
1 疾病引起的不適:疼痛、呼吸困難、尿潴留、尿失禁等。
2 治療:持續(xù)牽引,尤其是頜枕帶、顱環(huán)弓牽引。
3 持續(xù)輸液、輸氧、引流時,擔心脫落,不暢等。
4 焦慮或恐懼。
主要表現:主訴難以入睡,間斷睡眠,早醒,有疲乏感。
護理目標:[醫(yī)學教育 網 搜集整理]
1 病人能講述有利于促進睡眠的方法。
2 病人自訴已得到充足的睡眠,表現出睡眠后精力較充沛、精神較飽滿。
護理措施:
1 積極配合醫(yī)師處理引起睡眠紊亂的客觀因素,如疼痛、呼吸困難、尿潴留、尿失禁等,減輕由于疾病引起的不適。
2 因持續(xù)牽引而不能入睡時,可適當減輕牽引重量,并在床旁設置擋板,防止碰撞。
3 指導病人促進睡眠:
(1)舒適體位。
(2)睡前減少活動量。
(3)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濃茶水。
(4)睡前熱水泡腳或洗熱水澡,做背部按摩。
(5)聽優(yōu)美的音樂,看娛樂性的讀物。
4 創(chuàng)造有利于睡眠和休息的環(huán)境:
(1)保持室內溫度舒適、蓋被厚薄適宜。
(2)避免大聲喧嘩,保持睡眠環(huán)境安靜。
(3)在病人睡眠時關好門窗,拉上窗簾,夜間使用地燈。
5 盡量滿足病人的入睡習慣和方式。
6 建立與病人以前相類似的比較規(guī)律的活動和作息時間。
7 有計劃地安排好護理活動,盡量減少對病人睡眠的干擾。
8 指導病人使用放松術,如緩慢地深呼吸及全身肌肉放松療法等,
9 限制晚餐后的飲水量,睡前排尿,便器放在床旁以便于取用。
10 盡可能消除引起焦慮、恐懼的因素。
11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催眠藥,并觀察療效。
重點評價:
1 病人睡眠紊亂的相關因素是否消除。
2 病人睡眠紊亂是否糾正,感覺是否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