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理論:心臟性猝死的主要癥狀及急救法

字號:

近年來,我們時常可以聽到“某某猝死”這類不算新聞的新聞。所謂猝死是指自然發(fā)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其臨床特征主要是突發(fā)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在20—30秒的嘆息樣呼吸后呼吸停止。猝死發(fā)生前可能胸疼,氣急,也可毫無預兆就突然發(fā)生。在成人發(fā)生的全部猝死中,心臟性猝死占80%以上。因此,學會心臟性猝死急救對挽救患者生命能夠起到及時的作用。
    猝死發(fā)生后,如果在2—4分鐘內(nèi)沒有獲得有效的治療,大腦就會出現(xiàn)不可逆的損害,超過8分鐘人就死亡了。當發(fā)現(xiàn)有人突然意識喪失而倒地時,應立即使其平臥,拍擊其面頰并呼叫,同時用手觸摸其頸動脈部位以確定有無搏動,若無反應且沒有動脈搏動,就應立刻進行心肺復蘇。
    首先使其頭部后仰以暢通氣道,繼之進行有效的胸外按壓,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應持續(xù)進行到專業(yè)急救人員到場。
    心臟復蘇術怎么做
    臨床心搏驟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喪失,聽不到心音,大動脈動消失,測不到血壓,皮膚粘膜蒼白,瞳孔散大。前三項是主要判斷標志。[醫(yī)學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心搏驟停后,能否及時進行有效的心復蘇,是生與死的關鍵,心搏驟停判明后,必須立即心復蘇,防止腦缺氧,盡早恢復心臟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發(fā)事件,難以預料,實施及時搶救必須動員社會公眾參與,尤其有心臟病患者的家庭成員,應掌握心復蘇術。具體方法是:
    (1)將患者平臥,背部墊一硬板,頸部上抬,頭頸微后仰,促使氣道通暢。
    (2)施術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擊。如無反應再重復一二次,經(jīng)叩擊后,常可終止室速,室顫,恢復竇性心律。如無效做下軋步處理。
    (3)立即做全外心臟按壓,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處,右手壓在其上方,以每分鐘60次的速度,用力適度,反復按壓,使胸廓上下活動程度3-4厘米,心內(nèi)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動脈使心腦供血,胸廓下陷回彈時,有助于及通氣。按壓應用力均勻,輕柔,用力過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氣胸,血胸,心包積血,骨髓栓塞,內(nèi)臟破裂等并發(fā)癥。如無反應,同時進行下一步處理。
    (4)人工口對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開下頜,使其口張開,用力吸氣后患者口腔緊對密閉,將氣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鐘16-18次的速度,反復(吸,吹)進行。如能聽到患者呼氣聲。
    在搶救過程中,每4-5分鐘檢查一次頸動脈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對光反射等生命體癥,每次檢查間歇時間不能超過5秒鐘。如在醫(yī)院外搶救,心跳,呼吸出現(xiàn)后應急送醫(yī)院觀察,尋找心臟驟停原因,針對原發(fā)病繼續(x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