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成考專升本政治辨析題復習資料八

字號:

78.非公有制經濟不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錯誤)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
    第一,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黨的十五大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對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作了新的決定,即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理論上是一個突破,在實踐上也有重大意義。 把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并鞏固其主體地位,是確保我國社會性質的要求。但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公有制還不能涵蓋一切領域。因此,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fā)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允許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fā)展,并使其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客觀必然。
    第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fā)展現狀和作用也使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fā)展,它們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fā)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79.堅持公有制主體是說,在任何地方、任何產業(yè)中,公有制必須居主體地位。(錯誤)
    (1)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yōu)勢。
    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
    (2)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的一條根本原則,但這種主體地位是指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而言的,是就全國范圍來說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yè)是可以有所差別的。比如,在不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部門和領域,就可以多發(fā)展一些非公有制經濟,在對外開放領域,就可以多發(fā)展一些外資經濟。
    80.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正確)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兩個既相聯系又相區(qū)別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質;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資產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
    (2)公有制與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之間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公有制的內容要由公有制實現形式來體現,公有制經濟的質的提高,需要通過適當的公有制實現形式來實現;但是,同一種公有制經濟可以有不同的實現形式,同一種具體實現形式也可以為不同的所有制經濟所采用。
    (3)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多樣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guī)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而且還應努力尋找和創(chuàng)造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4)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出現了多種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如股份制、股分合作制、合作經濟等形式。
    81.按勞分配是對一切剝削制度的否定。(正確)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按勞分配的內容是: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勞動,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
    (2)按勞分配反映的是社會主義的經濟關系,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體現。按勞分配是人類歷嶄新的分配制度,它從根本上否定了憑借占有生產資料而剝削他人勞動成果的權利,是對一切剝削制度的否定。
    82.講效率優(yōu)先就不可能兼顧公平。(錯誤)
    (1)效率和公平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tǒng)一體。正確地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是能夠做到既提高效率,又兼顧公平的。因為,一方面,效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物質基礎。分配最終要取決于生產,取決于能夠分配的產品。沒有效率的提高,不能生產出大量可供分配的產品,社會公平就失去了它的基礎。社會主義要消滅貧困,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就離不開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社會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進效率提高的強大動力。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效率的提高。
    (2)效率與公平,始終是社會主義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標。
    83.先富不會帶來共同富裕。(錯誤)
    應正確理解先富和共富的關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目標和根本原則。這是因為:
    ①共同富裕體現著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有許多本質區(qū)別,但其中一個根本的區(qū)別,就是社會主義堅持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和巨大動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進全國安定團結、保持社會穩(wěn)定,不斷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條件。但是,共同富裕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第二,先富是實現共富的手段和途徑。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帶動人們走向共同富裕的過程中至少有這樣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必然會產生極大的示范作用,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qū)、其他單位的人向他們學習;
    ②幫助作用。先富者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幫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帶動作用。先富起來的人和地區(qū)可以為落后地區(qū)和還沒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們提供經濟發(fā)展的空間、機會和手段。
    84.效率與公平應當并重。(錯誤)
    應正確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第一,效率與公平是具有特定含義的概念。效率主要是指經濟效率,即生產要素的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公平僅就與效率的關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為平等,這里的平等表現為機會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效率與公平存在著矛盾,但又是人類各個社會形態(tài)都應追求的兩大社會目標。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為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tǒng)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原則是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而先富起來,承認差別,合理拉開個人收入的差距,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發(fā)展,體現的是效率優(yōu)先。效率優(yōu)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增加社會財富,為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社會公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創(chuàng)造物質條件。
    第三,強調效率優(yōu)先,不是不講社會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終是社會主義追求的基本目標。公平問題解決得不好,不僅影響社會穩(wěn)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效率的提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兼顧公平首先是力求起點平等的公平,為個人創(chuàng)造平等的競爭條件,給人們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依據市場效率原則進行初次分配,多勞多得,合理拉開收入差距,以促進勞動者積極性主動性的發(fā)揮,盡可能多地增加生產總量。其次是通過政府對國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稅收杠桿和社會保障制度,縮小收入差距,使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的平等。
    85.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錯誤)
    (1)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2)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其原因在于:
    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第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需要。
    第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跨世紀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
    第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已經被實踐證明了的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經濟體制。
    86.國企改革就是實行私有化。(錯誤)
    (1)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這是發(fā)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加快推進國企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
    一是把國企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以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為方向,轉換企業(yè)經營機制;
    二是分類指導,對國企實行戰(zhàn)略性改組;
    三是探索和發(fā)展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
    四是把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
    五是實行鼓勵兼并、規(guī)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yè)工程;
    六是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
    (2)國有企業(yè)改革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命運的重大問題。
    第一,國有企業(yè)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中心環(huán)節(jié)。
    第二,國有企業(yè)是社會主義經濟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國有企業(yè)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主體。
    第四,國有企業(y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