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材距離化,創(chuàng)造空靈美-談作文的取材技巧(論文)

字號:

選材距離化,創(chuàng)造空靈美
    ------談作文的取材技巧
    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學(315300)蔣云忠
     毛澤東在論及古代文學時曾說“:“光搞現(xiàn)實主義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李白、李 賀、李商隱,搞點幻想。” 毛澤東十分喜歡李白,稱“李白的詩,文采奇異,氣勢磅礴,有脫俗之氣?!边@個觀點固然反映了文學作品的欣賞有個人偏好的一面,也說明文學構思取材需要與現(xiàn)實生活保持一定距離。這正如中國的山水畫,要介于似與不似之間才是好作品一樣?,F(xiàn)在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反復強調要扣題,要不斷地扣題,這對應試作文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斷強化的結果是,學生只寫身邊的事,或干脆反復引用所給材料,連作文題也直接搬用話題,行文中倒來倒去話題中的幾個概念,弄得閱卷老師索然寡味,興味全無。寫生活中的事,寫身邊事固然沒錯,但日久生厭的道理在作文中同樣存在,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審美疲勞”。在我看來好作文要介于厚實與飄逸之間,這要求取材要充分運用想象。文章學理論告訴我們“文章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既有真實的成分,也有虛構的成分。有時,虛構也是一種寫作需要?!?BR>     前提:作文戴著腳鐐跳舞
     作文實際就是尋求一種語言的表達,說白了,就是說話,即怎樣把自己要說的話以簡明有吸引力的句子表達出來,讓別人明白甚至產(chǎn)生共鳴。
    作文本質上就是一個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過程,就是表達個人的看法、見解、情感,是將思維轉化成文字的過程。
     學生作文與作家寫作是有區(qū)別的。作家有寫與不寫的自由,只要口袋里還有錢。學生則不行,作文是一項任務,是一種能力,是一個抓分的項目,在現(xiàn)階段還是體現(xiàn)人生價值的重重砝碼。六十分或七十分,語文的半壁江山,敢掉以輕心嗎?聞一多先生曾說過詩歌創(chuàng)作是“戴著腳鐐跳舞”的話,其實學生的寫作文,也是戴著腳鐐跳舞?,F(xiàn)在寫作文基本上是為了考試,基本上是在一定的要求下進行,即特定時間的事情和感受:在命題、材料、話題和規(guī)定字數(shù)范圍之內(nèi)完成寫作任務。立意、選材、書寫材料都受到限制。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家的思維與創(chuàng)造力。
    面對這種情況,同學們在心理上還是要有一個正確的取向:寫作文是在表達自我,不是一項任務。當有一天你把自己的心里話付諸文字的時候,當有一天你的思想變成鉛字的時候,你是否深深感受到心底的快樂?是啊,這就是寫作的樂趣,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規(guī)律:距離產(chǎn)生審美愉悅
     內(nèi)陸與沿海有距離,于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地球與月球有距離,于是有了嫦娥與吳剛的美好傳說。
     文學與生活有距離,于是有了才子佳人的浪漫情懷。
     理想與現(xiàn)實有距離,于是有了美好的愿望憧憬。
     取材與時空有距離,于是有了閱讀者的審美愉悅。
     作文可以寫生活世態(tài),也可以寫歷史人生;還可以寫個人修養(yǎng)、個性發(fā)展,還可以寫虛幻世界等等,但取材要保持距離。
     做法:把握內(nèi)容的虛實
     把握內(nèi)容的虛實有與時俱進、虛實錯位和回歸名著三法,分述如下。
     與時俱進。主要指選材講究一個“新”字。選用與時俱進的材料,就是指材料不僅能給讀者以新鮮感,而且能使讀者感到生動有趣,這些材料包括新人、新事、新情況、新創(chuàng)造、新思想、新風尚、新經(jīng)驗、新觀點、新認識等。近一本新上市的圖書,書名為《感動中國人物與高考作文》,就是作文材料與時俱進的一個范例。據(jù)說書買得很不錯。
     首先,材料本身要新鮮。考生在寫作時,好不用或者少用陳舊的材料,應當自覺從社會生活中選取素材,注重選擇新近出現(xiàn)的人和事,選擇新近看到的社會熱點、科技信息等。要保證材料本身在時間上出新,這就要求考生應當經(jīng)常讀書看報,留心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新鮮事物,并注意深入思考。例如,如果你要論證尊重知識分子,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等觀點,你就可以選取我國首次設立兩個科學獎,獎勵兩位對科學事業(yè)做出特殊貢獻的科學家各500萬人民幣的事實。
     其次,注重觀念更新。要善于感受時代氣息,從活生生的現(xiàn)實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捕捉生活中的熱點、焦點、閃光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從而確立富有時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再次,引入時代的活水,多向生活學習語言。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結構呈現(xiàn)出急劇的變化狀態(tài),新事物、新現(xiàn)象、新情況大量涌現(xiàn),隨之而來的是新詞匯也呈現(xiàn)出空前發(fā)展的態(tài)勢。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經(jīng)濟生活方式的特區(qū)、市場化、股票、網(wǎng)友、泡吧、發(fā)燒友等,反映時代背景和地域環(huán)境的MTV、CT、DVD等。許多新詞語互相交融,雖未被詞典所記錄,但已為公眾所認可。作文時適當引入以為點綴,也可使文章更富于時代信息、生活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還有,“舊材”也可以“翻新”。 新意并不僅在新鮮的話題,還在于自己的獨特感受。如果考生能夠以時代意識來觀照自己所選取的“舊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話,仍然是能夠表達出鮮活的時代氣息的。司馬遷受宮刑的故事,眾人皆知;但是就有考生緊扣“心靈的選擇”話題,將這一故事重新演繹,凸現(xiàn)司馬遷的崇高形象?!肮軐幐钕钡墓适?,家喻戶曉,我們一直把管寧作為不慕虛榮、不貪金錢的高貴品質來大加贊頌。但也有考生在作文中引述了這個故事,從另一角度指出管寧對有缺點和錯誤的朋友應積極幫助其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不應該“一刀兩斷”去“割席”。文章獨出心裁,很有新意。
     當然,選材要新鮮,就必須真實可信,格調高昂。離開真實可信的“新鮮”就是獵奇了。如果是編故事,虛構素材,也應當注意貼近生活,否則不能引起閱卷老師的興趣,反而引起“特別”注意,可能就要影響作文考試成績了。例如2000年全國高考作文,有一位考生虛構了一個皇帝選妃子的故事?!拔摇备吒叩刈诮痂帉毜钌希姶蟪极I上無數(shù)女子,胖瘦高低不一,“我”不知哪個為美,于是,各位大臣爭相陳述自己所獻女子的美之所在,“我”感到他們的答案都是對的,于是“我”挑肥揀瘦一番,終答應都收下了。這樣的故事素材格調未免太俗氣,太缺乏時代和生活氣息了,自然不應該是我們效仿的對象。
     虛實錯位?!疤摗迸c“實”是一對相反相對的概念:“虛”是主觀的,“實”是客觀的;“虛”是抽象的,“實”是具體的;“虛”是遠處的,“實”是眼前的;“虛”是隱藏的、含蓄的,“實”是直露的、明朗的。所謂虛實錯位,就是虛題實寫,實題虛寫,即由實寫虛,由虛寫實。
     “虛題”要“實”寫。對于“虛題”,寫作時要首先考慮話題或命題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從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發(fā)掘或選擇具體材料,以具體詳盡的敘述或描寫表達作者對話題或命題的獨到見解或感悟。如“追求”這個話題,看起來很大、很虛,但是如果把它落實到某一具體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寫作了。這一話題可以寫一個老師的追求,一個學生的追求,一個科技人員的追求,還可以寫其他各行各業(yè)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寫某一集體或某一國家的追求。總之,這類虛題要寫得很實在。掌握了虛實錯位的方法,碰到這類題目就能立即做出決斷,明確立意,而不會再冥思苦想,耽誤時間,影響寫作速度。 “實題”要“虛”寫。有時提供的話題或材料是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理,但我們在寫作時,要能跳出現(xiàn)實的束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虛擬的“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兩點:①善于捕捉形象。實題虛寫的關鍵在于形象與思想天衣無縫的融合。好文章應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有機結合。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文章內(nèi)容會失之浮泛淺露,章法零亂;形象思維能力不強,文章會失之呆板,缺乏鮮活的靈性和感染力。只有二者有機融合,文章才能既有形式、內(nèi)容之美感、美質,又有思想的穿透力。②大膽展開聯(lián)想。捕捉形象需要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力,它往往與對全文內(nèi)容的構思同步進行。如以“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物象“井”為載體,附情于物,渲染“井”與某種人的相似點,讓“井”的“物性”與某種人的“人性”相融合,雖然使表達的意旨“超然物外”,卻又使筆下的“人性”切合“物性”特征??傊\用此法要注意對實題(物)只能作必要的描繪,而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繪具有可比喻、象征的那個部分,虛作與實題(物)之間應有相似或相關之處,不能生搬硬套;由“實”到“虛”,過渡要自然、貼切。
     虛寫與實寫,相反相成、相輔相生。在這種辯證關系中,虛因實而更見其抽象,能啟發(fā)讀者用想象的馳騁而獲得更高的藝術美的感受;同時,實因虛更見其具體,能使直接的描寫更顯得氣氛濃烈、背景開闊、包孕豐富。
     回歸名著
     這幾年,高考作文中回歸名著的文章較多。借鑒名篇來創(chuàng)新我們的作文,其實質就是要在課外閱讀、積累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設計和創(chuàng)造,將原作中的形或神“克隆”到自己的文章中來,對原作進行再創(chuàng)作。
     1.復原法。在借用原作的部分情節(jié)、基本不改變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情況下,試著將原作中的時代背景“移送”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如2001年高考佳作故事新編《阿Q辦廠》。文中沿襲了原作中未莊的地理環(huán)境、阿Q的身份、性格特征甚至是他的說話口吻,并且將原作中的幾個人物,如王胡、小D、小尼姑等也搬到了自己的文章中,只是將“阿Q時代”復原到了改革開放的現(xiàn)代社會,通過阿Q創(chuàng)辦日用品公司制造假冒偽劣產(chǎn)品而終破產(chǎn)的故事,形象地揭示出了“需要誠信”這一主題,令人叫絕。
     2.延伸法。由原作中的某些特定情節(jié)岔開,借助想象,進行合理而大膽的補充和發(fā)散,使原有情節(jié)的發(fā)展改變方向,沿著作者自己所設定的思路延伸,這樣便能創(chuàng)作出新穎獨特的文章。圍繞《西游記》,以“西天取經(jīng)回來之后”為延伸范圍,在孫悟空、唐僧、豬八戒等幾個主要人物形象中任選一個或幾個,將故事的背景置換為現(xiàn)代社會,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行延伸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想象孫悟空開發(fā)花果山開發(fā)旅游項目,可以寫唐僧為舊強權力鞏固地位而故意刁難徒弟讓其下崗,可以寫豬八戒開公司招聘職員。形式活潑,能抓住讀者的眼球。
     3.鏈接法。古今中外文學畫廊里的典型人物或歷的傳奇人物精彩紛呈,搞一個典型(或傳奇)人物的雜色拼盤,也是作文創(chuàng)新的好作料。穿越時空的限制,鏈接各色人物,使文章具有極廣闊的背景,主題也會有深度。2003年的高考佳作《八戒破產(chǎn)記》,就請出了八戒、悟空、嫦娥,八戒憨呆好色,悟空洞察*邪,嫦娥詭計多端,將古老的故事與全新的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融為一體,人物栩栩如生,主題鮮明生動。
     4.反設法。就是改變原有的故事情節(jié),或逆水行舟、反向而為,或另辟蹊徑、以一個全新的情節(jié)對原有情節(jié)進行置換。有位作家曾經(jīng)“反設”過《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故事。當關羽終于完成使命見到兄長劉備時,由于劉備聽信小人讒言,懷疑關羽和自己的夫人這對孤男寡女終日廝守一處可能會出現(xiàn)“婚外情”,而對關羽冷眼相對,處處刁難,結果迫使關羽離開劉備遠走他鄉(xiāng),兄弟感情就此破裂。
    當然,借鑒名篇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必須吃透原著的精神,對原著的人物性格和主題有深刻準確的把握;二是要有自己獨到的會心,或多或少要有一點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而不能生搬硬套;三是要巧妙地扣合話題,文章的內(nèi)容要符合話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