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景物的特征(2)

字號:

訓(xùn)練重點:
     一、具體生動地寫出景物的特征。
     二、游記中的寫景。
     訓(xùn)練步驟:
     一、#高考# #寫出景物的特征(2)#設(shè)計(出示幻燈)
     繪景,必須抓住景物的特征,“自然界中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彼f明了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區(qū)別于其他景物的特征。寫作中如果抓住了這一點,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出示幻燈)
     二、概念解說
     寫景文章,要體現(xiàn)特征,一定要寫出“個性”。這體現(xiàn)兩方面:一是景物的個性,一是作者的個性,葉圣陶說:“真正通過作者的欣賞領(lǐng)會然后寫出來的風(fēng)景一定與物質(zhì)的風(fēng)景不同,與他人寫的風(fēng)景總有點兩樣?!保ā度~圣陶散文甲集》)。由于地域不同,氣候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筆下的景物所具有的特征也就不同;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作者寄情于景,表達自身的生活感受,抒發(fā)出某種特定場合中他所具有的思想感情。
     三、名家點化
     (出示幻燈)
     把田園山石寫美了是比較容易的,任何一個平凡的文人也會編造些“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這類句子。把任何景物都能恰當(dāng)?shù)亍⒑喴?、?zhǔn)確地寫成一景,使人讀到馬上能身入其境,就不大容易了。這也是我們所應(yīng)當(dāng)注意的地方。(老舍《景物的描寫》)
     對于事物的分辨,我們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異中之同,同中之異。(黑格爾《小邏輯》)
     一段風(fēng)景描寫,不論寫的如何動人,如果只是作家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來欣賞,而不是通過人物的眼睛,從人物當(dāng)時的思想感情,寫出人物對于風(fēng)景的感受,那就變成沒有意義的點綴。(茅盾《茅盾論創(chuàng)作》)
     四、寫景文章“兩忌”
     ㈠ 忌貪多求全,面面俱到
     (出示幻燈)石有三面,佳處不過一峰;路看兩蹊,幽處不逾一樹。
     每一處寫景都少不了有山水、有花草、有樹木……對于我們不能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一一羅列出來,逐一描繪。否則就會給人“記流水帳”的感覺,令人乏味、厭看。為了突出中心,吸引讀者,我們應(yīng)該選擇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一處或幾外來具體描繪。其他則可簡略敘述,一筆帶過。如果景物描寫詳略得當(dāng),點面適宜,那么讀者看后會產(chǎn)生與你同游的感覺。
     借鑒實例:任寶劍《遮陽山紀(jì)行》
     走過木橋,越過避兵洞,迎面而來的是群猴觀景峰。四周奇峰似姿態(tài)各異的猴子,或憨或頑,或刁或怒,似在歡迎遠(yuǎn)來的游客。他們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韻,遮陽山原始情趣的哲學(xué)遺稿。──據(jù)載,張三豐隱居后在此度過。張三豐可謂道教之仙,在此有許多遺跡。如他在絕壁上飛身用手指鏤刻下的詩句,青石上踩過的腳印以及升仙之所。──退出藏經(jīng)洞,穿過茫茫林海,抬頭仰望,遠(yuǎn)處一線天依稀可見,不禁使人懷疑天外是否還有天。
     作者以景點轉(zhuǎn)移為線索,以游蹤為序,把遮陽山的佳景古跡串連起來,對眾多景點進行恰當(dāng)?shù)脑斅匀∩幔械臐饽夭?,有的一筆帶過。并加入傳說,增添情趣。
     ㈡忌言之無物,無病呻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鼻槭菍懢暗撵`魂,要善于使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互相交融,山水有情,草木知意。切忌浮而不實,寫景矯揉造作或作麻木不仁狀。不同的自然景物可以發(fā)出不同的感情,一定的情總是同一定的景物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者只有把握景物特色,才能做到“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BR>     借鑒實例: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借鑒實例:郁達夫《故都的秋》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聽的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xì)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ǖ乃{朵,自然而然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這好似一幅風(fēng)景畫。突出特點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征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征。無論細(xì)描“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還是詳繪“像喇叭似的牽?;ǖ乃{朵”,都形象鮮明,逼真如畫,渲染了寂靜的氣氛,達到一種微妙的意境。
     五、寫景的兩種方法
     ㈠大筆勾勒:用簡單的筆墨,對所描繪的景物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大筆勾勒有略貌而重神的特點,使形借神韻,給人真實而富有意味的感覺。
     賞析實例:魯迅《故鄉(xiāng)》
     “蒼黃的田地下,遠(yuǎn)近橫著幾個蕭瑟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BR>     作者寫在船上遠(yuǎn)望之景物,只寥寥幾筆就渲染出故鄉(xiāng)沉寂荒涼的氣氛,幾襯托了我悲涼的心境,也暗示了當(dāng)時的社會狀況。
     ㈡工筆描繪:指用很多筆墨細(xì)致入微地描繪一個景物,要求把客觀的景物如實地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出來。它可以說是神借形存,形中有神,可以使細(xì)節(jié)的真實和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賞析實例:碧野《天山景物記》
     遠(yuǎn)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的積雪高插云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于色彩的連綿不斷的山巒,像孔雀開屏,艷麗迷人。
     這是一幅遠(yuǎn)看圖。作者用“珠冠”“孔雀開屏”兩個比喻從色彩和形狀上點明了天山的特點。在加上“銀光閃閃”“艷麗迷人”等詞語的形容,整個畫面洋溢著幸福安祥的氣氛。
     賞析實例:峻青《雄關(guān)賦》
     北面,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南面,則是蒼茫無垠的渤海,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沖下來,一頭扎進了渤海岸邊。
     作者由北向南、由遠(yuǎn)而近從地勢和氣勢上寫了山海關(guān)的雄偉險要,表達了自己登關(guān)眺望時的感受。
     賞析實例:韓少華《萬春亭遠(yuǎn)眺》
     站在亭臺上,向南望去,只見那正陽門兩側(cè),如同春筍般地拔地而起的幾十幢大廈,給這古城增添了嶄新氣派;向東望去,一切在陽光里更顯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瓊島上的白塔,經(jīng)歷了地球震動的一場小小劫難,又昂首藍天,而且素潔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樓和它身后的鐘樓,如今雖默默據(jù)守在那里,卻難免讓人聯(lián)想到幾百年間那晨鐘暮鼓是怎樣標(biāo)志著孤獨每天的生活節(jié)奏的;而鐘鼓樓背后,那橫臥天際的燕山余脈,藍瑩瑩的,宛如這古城的一帶屏障。
     作者立足于萬春亭,向四方的觀察方位的轉(zhuǎn)換,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遠(yuǎn)近。此外寫鐘鼓樓背后的燕山余脈,由遠(yuǎn)而近,景物的組合錯落有致,層次清晰。
     四、課外練筆
     雨,尤其細(xì)雨,時常成為作家描寫景物的對象:“沾衣欲濕杏花雨”“細(xì)雨魚兒出”“微雨燕雙飛”……請仔細(xì)觀察雨,寫一篇寫景的文章,要寫出你觀察感受到的細(xì)雨的特色。
     借鑒實例:
     我愛雨,特別愛看雨,看著一滴雨從一個神秘的地方落下,做著自由落體運動來到地上的那一刻濺起水花帶著水暈一波一波地劃開,越來越遠(yuǎn),靜了,就在靜的那一瞬間,又有一滴雨落在剛才的哪個位置上,水花又濺起來……靜中帶動,動中有靜,妙處難與君說!
     我覺得每下雨必定有預(yù)兆,好象暴雨來臨之前,必定會悶熱幾天,或者四月天,雨綿綿落在窗前------這不是我眼要研究的,我要做的只是欣賞。有人說,懂得欣賞悲劇的美,才能從精神上站起來,我說,雨天就象一場悲劇,催人淚下,只是懂得欣賞雨天,才識精神上的一大享受。
     雨又下起來了,靜靜地看著窗外,看著無數(shù)個做著自由*運動的小東西,帶動著周圍的樹葉,泥土,小草,雨傘一起跳舞,一起彈動,一陣歡喜涌上心頭。
     雨季時,我特別多靈感??赡苁敲凶⒍ò?,我愛雨。雨,繼續(xù)下吧,盡情歡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