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寺位于五臺山佛教中心區(qū)臺懷鎮(zhèn),原是大華嚴寺的塔院。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擴充建寺,改用今名,是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青廟十大寺之一。塔院寺座北朝南,由橫列的殿院和禪堂僧舍組成。中軸線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階、過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慈延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寺塔等建筑,氣魄雄偉,有殿堂樓房130余間,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寺前有木牌坊三間,玲瓏雅致,為明萬歷年間所筑。寺內主要建筑,大雄寶殿在前,藏經閣在后,舍利塔位居其中。各殿塑像保存完好,藏經閣內木制轉輪藏二十層,各層滿放藏經。供信士禮拜與僧侶頌誦。寺內以舍利塔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總高約60米,全部用米漿攔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綠叢之中,高聳的白塔格外醒目。塔剎,露盤,寶珠皆為銅鑄,塔腰及露盤四周各懸風鐸,風來叮當作響,極富古剎風趣,人們把它看作五臺山的標志。塔院寺現(xiàn)為全國重點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