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時刻提高英語閱讀效率的訣竅

字號:


    一般而言,我們做閱讀都是先看文章再做題目,這樣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對文章整體的理解,這固然有其合理之處,但對于應試卻不是的。高三復習到這個階段,英語閱讀大家做的也不少了,只要稍稍留心就能發(fā)現,任憑文章的體裁、難度和長短怎么變,出題法門卻只有一個,即只能出在所謂的“信息點”上?;蚴菃蝹€的信息點,或是幾個信息點的結合,總之是“題不離文”。我們知道,一篇文章的信息點可能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個在做題時都真正有用的。很多同學之所以費時費力地看完了一篇文章,自以為懂了,題目卻還是做錯了,就是因為對文章信息點的理解與記憶發(fā)生偏差混淆,以至受到錯誤選項的強烈干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種“先看題目再看文章”的閱讀方法,也就是說,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看文章找信息點。這種方法可以幫你有效率地確定閱讀重點,正確地尋覓到命題者的思路,知道命題者想考你什么,他考你什么你就著重讀什么,對其他部分統(tǒng)統(tǒng)掠過即可。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好處,即:現在的選文難度在增加,對詞匯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造成很多同學閱讀上很大的障礙。因為他們往往認為,必須把文章全部看懂才能做題,所以一看到生詞心里就慌——這一慌,連該看懂也看不懂了,題目自然也做不對了。殊不知,這正中了命題者的“圈套”了呀!其實,“先看題目再看文章”的意義也就在于此,它明確指出了:閱讀并不要求把文章一字一句都看懂,只要能準確地處理信息,把握重點就夠了。所以看不懂的部分,與文章無關的,毫不客氣地扔掉;覺得有價值,看看選項中有沒有什么同義替換,如果有,那個選項正確的可能性是比較的大的。
    大家可千萬不要以為這種閱讀方法是我自創(chuàng)的!其實,在托福和其他標準化英語考試中它早就被廣泛地運用了。高考的閱讀難度雖然不及那些考試,但是“殺雞用牛刀”,效果應該是比較明顯的。這種方法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練習。就我的經驗,堅持十套左右就能養(yǎng)成習慣了,大家不妨用三到四天時間試著做一做,它很有可能給你帶來一個令人驚喜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