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唐仁蘭
選擇題作為歷史高考的基本題型之一,具有題目明確,知識覆蓋面廣,作答簡便,答案,評分客觀,有利于考核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優(yōu)點,因而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在高考歷史試卷中占有50%的分值。歷史選擇題具有培養(yǎng)概括、分析、評價等能力,同時具有提高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的水平。那么,如何審題、解題呢?
由于選擇題答案的性,一旦審題出現(xiàn)偏差,就會導致全錯,所以能否正確審題,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審題應包括以下具體要求:
(1)明確題目結構:答題項(答案所指的內容和項目)、主干語(選項所問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語(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的限制)。
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張謇創(chuàng)辦的南通大生紗廠等民族企業(yè)發(fā)展迅速。但戰(zhàn)后很快走下坡路。其直接原因是( )
A. 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列強卷土重來,迅速增加對華資本和商品輸出
C. 民族資本力量十分薄弱
D. 封建自然經(jīng)濟仍然占絕對優(yōu)勢
其中直接原因是答題項,主干語是民族企業(yè)戰(zhàn)后很快走下坡路,條件限定語有時間(一戰(zhàn)后)。
(2)搞清時間和空間范圍。
(3)搞清基本題型,根據(jù)各種不同題型用相應的方法對號入座解答(具體見題型分類和解題方法)。
(4)仔細推敲四個備選項。
(5)明確該題涉及的理論觀點。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階級斗爭等觀點。
選擇題型分類和解題方法:
(l)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在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符合題目限定要求而不能成為選項,題干求答項中往往會有“最主要”、“最突出”、“”等表示程度的形容詞和副詞。
例:(2005年廣東高考)1944年6月美英等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zhàn)場,此前歐洲最重要的戰(zhàn)場是( )
A. 波蘭戰(zhàn)場 B. 法德戰(zhàn)場
C. 意大利戰(zhàn)場 D. 蘇德戰(zhàn)場
解題方法:運用優(yōu)選法,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答案。
(2)因果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通常將歷史現(xiàn)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據(jù)題干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或結果,考查角度有兩個:一種是由結果推出原因;另一種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
例:(2005年江蘇高考)民國初期,中國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了短暫的春天,導致“短暫”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政府對民族工業(yè)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經(jīng)濟的束縛
C. 一戰(zhàn)后西方列強卷土重來
D.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解題方法:要明確因果關系,弄清命題意圖。注意區(qū)別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因和外因。
(3)逆向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題干中一般有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不是”、“不正確”、“沒有”等。
例:(2005年廣東高考)法國與北美獨立戰(zhàn)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富來克林和杰斐遜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
B. 法國公開幫助美國對英國作戰(zhàn)
C. 杰斐遜等人起草《獨立宣言》時借鑒了法國《人權宣言》的內容
D. 孟德斯鳩提出的三權分立思想在美國1787年憲法中得以體現(xiàn)
解題方法:可用正推法,選出符合去掉了否定意思的題干要求的三個備選項,那么第四個備選項就是正確答案。
(4)排序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根據(jù)題目要求,把歷史史實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通常是時間先后排列。
例:(2005年上海高考)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不同的歷史話語。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了如下政治語匯,請按時間順序排列( )
①三反、五反 ②大躍進 ③以階級斗爭為綱 ④改革開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解題方法:可運用巧解法,如首尾結合法,首先找出打頭的和收尾的歷史史實的序號。
(5)組合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事物,并冠之以數(shù)字序號,然后分解組成備選答案。
例:(2005年春季文綜)孫中山晚年強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歷史背景是( )
①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②列強在華享有各種特權
③北洋政府名曰“共和”實為專制 ④中國處于割據(jù)混戰(zhàn)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題方法:可運用選基法,即首先確定一個甚至一個以上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為基點。注意,組合型選擇題考查的比例越來越高。2005年江蘇高考中出現(xiàn)了3題、2005年廣東高考中出現(xiàn)了3題。
(6)圖表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就是圍繞一個命題主題,選取幾幅歷史插圖(包括人、物、事、疆域地圖等)或表格組成題干,從而進行設問。
例:下列圖片能夠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有( )
①“云岡石窟” ②“應縣木塔” ③“昭君出塞” ④“泉州清凈寺”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④
解題方法:準確提煉出圖表的訊息,牢牢抓住題干中答題項的要求。
(7)材料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shù)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選出設問要求的正確選項。
例:據(jù)《臺灣府志》記載:清朝統(tǒng)一臺灣時,“國家初設郡縣,管轄不過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開墾流移之眾,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該材料說明( )
①臺灣府的設置促進了臺灣經(jīng)濟的發(fā)展
②大陸移民是開發(fā)臺灣的重要力量
③臺灣主要出產食糖和稻谷
④國家統(tǒng)一是臺灣發(fā)展繁榮的保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題方法:首先通看材料,包括材料的出處及其他信息,確定材料的歷史背景;然后搞清楚四個備選項的內涵與材料的關系,從而確定正確答案。
掌握了如何審題、解題還遠遠不夠,這還不是解決高考歷史選擇題的靈丹妙藥,關鍵是要重視對歷史知識、歷史概念、歷史事實的掌握和積累、沉淀。了解和掌握考綱中要求的知識點,是做好歷史選擇題的前提條件。
選擇題作為歷史高考的基本題型之一,具有題目明確,知識覆蓋面廣,作答簡便,答案,評分客觀,有利于考核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優(yōu)點,因而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在高考歷史試卷中占有50%的分值。歷史選擇題具有培養(yǎng)概括、分析、評價等能力,同時具有提高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的水平。那么,如何審題、解題呢?
由于選擇題答案的性,一旦審題出現(xiàn)偏差,就會導致全錯,所以能否正確審題,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審題應包括以下具體要求:
(1)明確題目結構:答題項(答案所指的內容和項目)、主干語(選項所問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語(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的限制)。
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張謇創(chuàng)辦的南通大生紗廠等民族企業(yè)發(fā)展迅速。但戰(zhàn)后很快走下坡路。其直接原因是( )
A. 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列強卷土重來,迅速增加對華資本和商品輸出
C. 民族資本力量十分薄弱
D. 封建自然經(jīng)濟仍然占絕對優(yōu)勢
其中直接原因是答題項,主干語是民族企業(yè)戰(zhàn)后很快走下坡路,條件限定語有時間(一戰(zhàn)后)。
(2)搞清時間和空間范圍。
(3)搞清基本題型,根據(jù)各種不同題型用相應的方法對號入座解答(具體見題型分類和解題方法)。
(4)仔細推敲四個備選項。
(5)明確該題涉及的理論觀點。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階級斗爭等觀點。
選擇題型分類和解題方法:
(l)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在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符合題目限定要求而不能成為選項,題干求答項中往往會有“最主要”、“最突出”、“”等表示程度的形容詞和副詞。
例:(2005年廣東高考)1944年6月美英等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zhàn)場,此前歐洲最重要的戰(zhàn)場是( )
A. 波蘭戰(zhàn)場 B. 法德戰(zhàn)場
C. 意大利戰(zhàn)場 D. 蘇德戰(zhàn)場
解題方法:運用優(yōu)選法,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答案。
(2)因果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通常將歷史現(xiàn)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據(jù)題干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或結果,考查角度有兩個:一種是由結果推出原因;另一種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
例:(2005年江蘇高考)民國初期,中國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了短暫的春天,導致“短暫”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政府對民族工業(yè)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經(jīng)濟的束縛
C. 一戰(zhàn)后西方列強卷土重來
D.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解題方法:要明確因果關系,弄清命題意圖。注意區(qū)別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因和外因。
(3)逆向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題干中一般有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不是”、“不正確”、“沒有”等。
例:(2005年廣東高考)法國與北美獨立戰(zhàn)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富來克林和杰斐遜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
B. 法國公開幫助美國對英國作戰(zhàn)
C. 杰斐遜等人起草《獨立宣言》時借鑒了法國《人權宣言》的內容
D. 孟德斯鳩提出的三權分立思想在美國1787年憲法中得以體現(xiàn)
解題方法:可用正推法,選出符合去掉了否定意思的題干要求的三個備選項,那么第四個備選項就是正確答案。
(4)排序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根據(jù)題目要求,把歷史史實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通常是時間先后排列。
例:(2005年上海高考)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不同的歷史話語。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了如下政治語匯,請按時間順序排列( )
①三反、五反 ②大躍進 ③以階級斗爭為綱 ④改革開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解題方法:可運用巧解法,如首尾結合法,首先找出打頭的和收尾的歷史史實的序號。
(5)組合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事物,并冠之以數(shù)字序號,然后分解組成備選答案。
例:(2005年春季文綜)孫中山晚年強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歷史背景是( )
①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②列強在華享有各種特權
③北洋政府名曰“共和”實為專制 ④中國處于割據(jù)混戰(zhàn)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題方法:可運用選基法,即首先確定一個甚至一個以上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為基點。注意,組合型選擇題考查的比例越來越高。2005年江蘇高考中出現(xiàn)了3題、2005年廣東高考中出現(xiàn)了3題。
(6)圖表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就是圍繞一個命題主題,選取幾幅歷史插圖(包括人、物、事、疆域地圖等)或表格組成題干,從而進行設問。
例:下列圖片能夠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有( )
①“云岡石窟” ②“應縣木塔” ③“昭君出塞” ④“泉州清凈寺”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④
解題方法:準確提煉出圖表的訊息,牢牢抓住題干中答題項的要求。
(7)材料型選擇題
該類型題目的特點是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shù)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選出設問要求的正確選項。
例:據(jù)《臺灣府志》記載:清朝統(tǒng)一臺灣時,“國家初設郡縣,管轄不過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開墾流移之眾,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該材料說明( )
①臺灣府的設置促進了臺灣經(jīng)濟的發(fā)展
②大陸移民是開發(fā)臺灣的重要力量
③臺灣主要出產食糖和稻谷
④國家統(tǒng)一是臺灣發(fā)展繁榮的保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題方法:首先通看材料,包括材料的出處及其他信息,確定材料的歷史背景;然后搞清楚四個備選項的內涵與材料的關系,從而確定正確答案。
掌握了如何審題、解題還遠遠不夠,這還不是解決高考歷史選擇題的靈丹妙藥,關鍵是要重視對歷史知識、歷史概念、歷史事實的掌握和積累、沉淀。了解和掌握考綱中要求的知識點,是做好歷史選擇題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