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主體結構
第三章建設工程的組成與構造(2)
一、內(nèi)容提要:
第三節(jié)房屋建筑工程主體結構
第四節(jié)常見建筑結構形式
第五節(jié)水、暖、電建安裝工程
第六節(jié)其他土木工程構造
二、考試目的
3.掌握房屋主體結構中墻體的基本要求、構造及變形縫的作用及做法;掌握樓蓋結構體系及梁、現(xiàn)澆板的分類與構造及受力特征;掌握鋼筋混凝土樓梯的分類及結構與受力特點;掌握平屋頂?shù)臉嬙旒肮δ?、坡屋頂?shù)某兄伢w系及構造體系;熟悉陽臺與雨篷的構造;熟悉樓梯的種類和基本構成;了解間隔墻、預制板、臺階與坡道和其他類型屋頂?shù)幕緝?nèi)容。
4.掌握磚混結構、排架結構、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框架一剪力墻結構房屋的構造、傳力路線和主要結構特征;了解筒式結構房屋、空間結構體系的構造和結構特征。
5.熟悉給排水、采暖、電氣工程的組成與構造;了解智能建筑組成的基本功能。
6.了解橋梁、隧道、公路、鐵路線路工程和其他筑物工程的基本組成與構造。
三、內(nèi)容輔導:
第三節(jié)房屋建筑工程主體結構
房屋建筑首層地面標高一般為±0.00m,這一標高是基礎與地上主體結構的分界線。上部主體結構包括:墻、柱、梁、板、樓梯、屋面等。
一、墻體(掌握)
(一)墻體的作用、分類和穩(wěn)定性要求
1.墻體的作用。
(1)墻體能承受建筑的荷載,把屋頂、樓面的荷載通過墻體傳到基礎上。
(2)墻體能起擋風雨、防寒保溫的圍護作用。
(3)墻體有分隔房間的作用。
2.墻體的分類。
(1)按是否承重劃分??煞譃槌兄貕妥猿兄貕?。搭設樓板的墻體就是承重墻,只承擔自重的墻體為自承重墻。承重墻要求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承重墻由于樓板布置不同又分縱墻承重、橫墻承重和縱墻橫墻承重三種情況。
(2)按所處位置不同劃分??煞譃橥鈮Α?nèi)墻、縱墻、橫墻。
(3)按使用材料劃分。可分為粘土磚墻,混凝土、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鋼筋混凝土墻,石膏板隔斷墻等。
3.強度及穩(wěn)定性方面的要求。在磚石墻承重結構中,墻除了承受自重外還要承受整個建筑物的荷載,因此其強度和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
墻體的強度除取決于所采用的磚、石的強度,還與砌筑用的砂漿強度、搭縫方式、施工質量有直接關系。在磚、石一定的情況下,后幾方面的因素就更加重要。
墻體的高度和厚度應保持適當?shù)乇壤?。外墻的長度也不宜過長,每隔一定距離應設置橫隔墻,以保證穩(wěn)定性。
(二)墻體的構造
1.磚墻體。
(1)磚墻的厚度和長度。磚墻厚度是與標準尺寸分不開的。粘土磚墻的厚度有:半磚墻、3/4磚墻、一磚墻、一磚半墻、二磚墻。
磚墻長度則由建筑物的功能來決定,不同用途的房屋其開間、進深也不同,墻長則盡可能為半磚長的整倍數(shù)。
(2)磚墻體的砌筑要求。磚墻的砌筑應滿足橫平豎直、灰漿飽滿、內(nèi)外搭接、上下錯縫的要求。在墻角與縱橫墻丁字接頭處,要求磚要相互咬合。當縱墻橫墻不能同時砌筑時,要求在搭接處留有踏步茬。另外,在留茬處沿墻高每隔50cm應鋪設一層拉接鋼筋,鋼筋成直角,伸人縱、橫墻不少于0.5m。
(3)磚墻體中門窗過梁、圈梁、構造柱的設置。
①門窗過梁。過梁是門窗等洞口上設置的橫梁,承受洞口上部墻體與其他構件(樓層、屋頂?shù)?傳來的荷載,并將荷載傳至窗間墻。
②圈梁。圈梁是為了提高建筑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增加墻體穩(wěn)定,減少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墻體開裂,并防止較大振動荷載對建筑物的不良影響而設置的。在抗震設防地區(qū),設置圈梁是減輕磚混建筑物震害的重要構造措施。
圈梁是沿外墻、內(nèi)縱墻和主要橫墻設置的處于同一水平面內(nèi)的連續(xù)封閉梁。如果圈梁被門窗或其他洞口切斷,不能封閉時,應在洞口上部設置截面不小于圈梁的附加梁。附加梁與墻的搭接長度應大于與圈梁之間的垂直間距的兩倍,且不應小于1m。
圈梁宜設在樓板標高處,盡量與樓板結構連成整體,也可設在門窗洞口上部,兼起過梁作用。
③構造柱。構造柱從豎向加強墻體的連接,與圈梁一起構成空間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體剛度,約束墻體裂縫的開展,從而增加建筑物承受地震的能力。因此,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須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構造柱一般在墻的轉角部位(如建筑物四角、縱橫墻相交處、樓梯間轉角處等)設置,沿整個建筑高度貫通,并與圈梁、地梁現(xiàn)澆成—體。
2.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體。鋼筋混凝土墻體,是由墻筋、暗柱筋、暗梁筋為骨架,用混凝土澆筑而成的承重墻體。
3.框架填充墻體??蚣芴畛鋲κ窃诳蚣芙Y構柱梁間用各類砌塊和材料填充的墻體。除磚砌間墻外,還有加氣混凝土砌塊和墻板、陶?;炷量招拇u等??紤]砌塊自身強度低,為加強砌塊與梁、柱間整體性和抗震的要求,沿柱的高度每隔0.5m,設置柱與墻體的拉接筋,如果層高超過3.0m,還要在框架間墻內(nèi)增加一條或多條水平鋼筋混凝土澆筑帶,與兩側柱子相連,
增加墻體的整體性。
4。墻體細部構造。
(1)變形縫。為防止和減少建筑物在各類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變形和破壞,在工程設計中,事先人為地在建筑物上留設的縫,稱為變形縫。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抗震縫。各類縫的定義、作用如下:
①伸縮縫。防止和減少建筑構件熱脹冷縮出現(xiàn)裂縫和破壞,事先在建筑物上留設的縫稱為伸縮縫。其做法為:沿建筑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預留縫隙,將建筑物從屋頂、墻體、樓層等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基礎不必斷開。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0-30mm,間距在結構規(guī)范中有明確規(guī)定。
②沉降縫。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chǎn)生不勻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沉降縫與伸縮縫不同之處是除屋頂、樓板、墻身都要斷開外,基礎部分也要斷開,即使相鄰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牽制。
下面幾種情況需留設沉降縫:
a.一幢房屋坐落在不同承載力的地基土上時;
b.同一房屋建筑相鄰高差(層數(shù))或荷載變化很大時;
c.新舊房屋相接時;
d.房屋建筑平面復雜,應分若干區(qū)段時。
③抗震縫。當房屋建筑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或承重結構的材質不同以及建筑平面尺寸不一時,在地震作用下,產(chǎn)生不同的振幅和振動頻率,會造成建筑物的破壞。為防止上述情況的產(chǎn)生,在不同狀況的兩部分之間,事先留設自基礎到房頂?shù)耐p,即抗震縫??拐鹂p應沿房屋全高設置,其兩側應布置墻。一般基礎可不斷開,只是兼做沉降縫時才將基礎斷開。地震設防的房屋的伸縮縫和沉降縫應符合抗震縫的要求??拐鹂p寬度應根據(jù)房屋的高度
和設計烈度不同而定,在多層磚混建筑中,一般取50—70mm。
(2)勒腳、散水及地下管溝。
①勒腳。外墻與地面接近處突出墻面部位稱為勒腳。勒腳部位常年遭受屋檐雨水滴濺及地面水的浸泡,易遭風化、凍融破壞。因此,這部分墻體局部加厚或加厚墻體抹灰。
②散水。沿建筑物外墻腳四周,在500—1200mm寬度范圍內(nèi),做磚砌或混凝土散水,目的是為快速排除房檐滴水,保護墻基礎。
③地下管溝。
5.間隔墻。只承受自重并起分隔作用的內(nèi)墻叫間隔墻(又稱隔斷墻)。間隔墻的特點有:①越輕越好。②越薄越好。③有隔聲、耐水、耐火的功能。④好用活動間隔墻分割,易拆易裝。
常見的間隔墻有:
(1)半磚間隔墻。
(2)爐渣空心磚間隔墻。
(3)木板條間隔墻
(4)輕鋼龍骨石膏板間隔墻。
(5)輕質GRC多孔墻板間隔墻。具有耐火、不怕水、有一定的強度、不開裂、重量輕、表面平整等諸多優(yōu)點。
例題:1。墻體的強度除取決于(?。?。
A:墻體長度
B:砂漿強度
C:磚、石截面尺寸
D:墻體厚度
E:磚、石的強度
答案:B,E
2.磚墻的砌筑應()。
A: 上下錯縫
B: 灰漿飽滿
C: 留直茬
D: 內(nèi)外搭接
E: 橫平豎直
答案:A,B,D,E
3.簡述圈梁的作用和設置位置。
4.變形縫包括()。
A: 伸縮縫
B:施工縫
C: 沉降縫
D:分割縫E抗震縫
答案:A,C,E
5.抗震縫縫的特點是()。
A: 其兩側應布置墻
B: 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
C: 一般基礎可不斷開
D: 基礎必須斷開
E: 基礎不必斷開
答案:A,B,C
6.簡述何種情況下需要設置變形縫。
二、樓蓋
(一)樓蓋結構體系(掌握)
樓蓋是房屋水平方向的承重構件,由面層、承重層和頂棚三部分組成。鋼筋混凝土樓蓋按施工方法可分為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蓋和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蓋。
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蓋依據(jù)梁、板的結構形式不同又分為肋形樓蓋、井式樓蓋和無梁樓蓋。
A: 肋形樓蓋(見圖3—35)。由主梁、次梁和板組成。承重傳力路線依次為板、次梁、主梁、柱或承重墻體。當房屋開間小時,直接由梁、板組成,傳力路線依次為板、梁、柱或墻。
B: 井式樓蓋。適用于平面接近正方形的大廳(無柱大廳),該樓蓋無主、次梁之分,雙向梁截面相同,形成井格梁(如圖3—36),承重傳力方向依次為板、井格梁、墻或邊柱。
C: 無梁樓蓋。是將板直接支承在柱上,為增加柱與梁接觸面,柱頂處增加一個柱帽(如圖3—37),這一結構適于大商店和倉庫等建筑。其承重傳力路線依次為板、柱或墻。
鋼筋混凝土梁、板的構造及受力特征。
1.梁。如前所述,梁是一種受彎構件。梁按受力狀態(tài)分,可分為簡支梁、連續(xù)梁、懸臂梁等。
(1)簡支梁:一根梁兩端擱置在墻或柱上,由于受墻、柱嵌固作用很小,我們可把它看成一端固定鉸接,另一端可平動的簡支梁。
(2)連續(xù)梁:當跨度太大采用簡支梁不能滿足經(jīng)濟要求時,在兩端支座之間增設若干個中間支座,使之成為二跨以上的多跨梁,就是連續(xù)梁。
(3)懸臂梁:像房屋的陽臺、雨篷等一端固定在墻體,另一端無支承而懸挑出墻外的梁叫懸臂梁。
2.現(xiàn)澆板又可分為單向板和雙向板。當板的四周支承于次梁、主梁或磚墻上,且板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大于3時,板上荷載主要是沿短邊方向傳遞到支承構件上,稱為單向板。當長邊與短邊之比小于或等于2時,板上的荷載將通過兩個方向傳遞到相應的支承構件上,這種雙向受彎的板稱為雙向板。
3.預制板。
(1)預制板的種類。
槽形板:斷面成槽形,承受載荷大。用于廁所、衛(wèi)生間處,易于鑿洞。
圓孔板:板中有圓孔是通長的,在不影響受力的條件下,減輕了自重。圓孔板應用廣,如用于樓板、屋面板等。
(2)預制板安裝做法。常見預制板安裝在矩形梁、十字梁、墻體上,嵌固在墻中或平行于墻體安裝。預制板安裝要求要平穩(wěn),一般在安裝位置鋪設M5水泥砂漿找平。預制板聯(lián)接要牢靠,預制板擱置在磚墻上時,擱置長度應大于lOOrmn,擱置在鋼筋混凝土梁上時,支承長度可不小于80mm,板的非支承邊切忌擱進墻內(nèi).
(二)陽臺與雨篷
陽臺是室內(nèi)空間向室外的延伸、以滿足樓層人員室外活動的需要。雨篷位于建筑房屋出入門口的上方,起避雨的作用。陽臺和雨篷多為突出墻外的懸臂構件。
1.陽臺。陽臺按伸出墻體的長度分為挑陽臺(又稱凸陽臺)、凹陽臺、半挑半凹陽臺(見圖3—39)。陽臺挑出墻體長度約為1.2m左右,
2.雨篷。雨篷是門前防雨的建筑構件。一般由雨篷梁和雨
篷板構成(見圖3—41)。
(1)雨篷梁是搭在門口上的過梁。雨篷梁與雨篷板實際是澆筑在一起的鋼筋混凝土整體。
(2)雨篷板是一個懸臂板,上面荷載除自重外只有雪重,不允許上人或堆放物體。
例題:1。井式樓蓋的承重傳力路線依次為()。
A: 板、柱或墻
B: 板、井格梁、墻或邊柱
C: 板、墻、梁
D: 板、梁、柱
答案:B
2.肋形樓蓋由()組成。
A:井格梁
B:次梁
C:主梁
D:過梁
E:板
答案:B,C,E
3.雨篷板允許承受的荷載有()。
A:綠化
B: 雪重
C: 自重
D: 上人荷載
答案:B,C
三、樓梯與臺階
(一)樓梯(熟悉)
1.樓梯的作用和種類。樓梯是樓層間的垂直交通設施。樓梯按所用材料可劃分為木樓梯、鋼板樓梯、鋼筋混凝土樓梯。按所處位置不同分為室內(nèi)樓梯和室外附墻樓梯(見圖3 —42)。
按平面布置形式分為(見圖3—43):
(1)單跑樓梯:在層高較低、樓梯間窄長的房屋采用。
(2)雙跑樓梯:這種樓梯中間轉折,可減少樓梯間長度,節(jié)省面積,還能使上下樓的人稍事休息,是常用的一種形式。
(3)三跑樓梯:適用進深淺、房屋寬度大而層高大于4米的樓層使用。
(4)雙分樓梯:相當于兩個雙跑樓梯合并,中間樓梯加寬1倍,上下行分開,減少人員干擾,適用于上下樓人員較多的情況,如大公共建筑等。
(5)螺旋樓梯:樓梯踏步圍繞一根中央立柱布置,占空間小,但是每個踏步均為扇步,內(nèi)窄外寬,行走不便,一般用在人流少的地方。
(6)弧形樓梯:樓梯梯段為圓弧形,造型優(yōu)美,可以豐富室內(nèi)空間藝術效果,一般用于美觀要求較高的公共建筑中。
2.樓梯的基本構成。樓梯是由樓梯段、休息平臺和樓梯欄桿組成。
(1)樓梯段:是人員上下通行的主要承重物件。從受力角度分析,它是一個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梁。上面設有鋸齒狀踏步,踏步寬度大于人的腳長、高度適應人的步距,使人行步舒適。
(2)平臺:建筑層高一般為3米左右,可在兩個樓梯段之間設一個平臺,平臺起著休息和轉換樓梯段方向的作用。
(3)欄桿、扶手:欄桿是上下樓梯,為保證人身安全的防護構件,在欄桿上部安設扶手,供人上下樓時依扶之用。
第三章建設工程的組成與構造(2)
一、內(nèi)容提要:
第三節(jié)房屋建筑工程主體結構
第四節(jié)常見建筑結構形式
第五節(jié)水、暖、電建安裝工程
第六節(jié)其他土木工程構造
二、考試目的
3.掌握房屋主體結構中墻體的基本要求、構造及變形縫的作用及做法;掌握樓蓋結構體系及梁、現(xiàn)澆板的分類與構造及受力特征;掌握鋼筋混凝土樓梯的分類及結構與受力特點;掌握平屋頂?shù)臉嬙旒肮δ?、坡屋頂?shù)某兄伢w系及構造體系;熟悉陽臺與雨篷的構造;熟悉樓梯的種類和基本構成;了解間隔墻、預制板、臺階與坡道和其他類型屋頂?shù)幕緝?nèi)容。
4.掌握磚混結構、排架結構、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框架一剪力墻結構房屋的構造、傳力路線和主要結構特征;了解筒式結構房屋、空間結構體系的構造和結構特征。
5.熟悉給排水、采暖、電氣工程的組成與構造;了解智能建筑組成的基本功能。
6.了解橋梁、隧道、公路、鐵路線路工程和其他筑物工程的基本組成與構造。
三、內(nèi)容輔導:
第三節(jié)房屋建筑工程主體結構
房屋建筑首層地面標高一般為±0.00m,這一標高是基礎與地上主體結構的分界線。上部主體結構包括:墻、柱、梁、板、樓梯、屋面等。
一、墻體(掌握)
(一)墻體的作用、分類和穩(wěn)定性要求
1.墻體的作用。
(1)墻體能承受建筑的荷載,把屋頂、樓面的荷載通過墻體傳到基礎上。
(2)墻體能起擋風雨、防寒保溫的圍護作用。
(3)墻體有分隔房間的作用。
2.墻體的分類。
(1)按是否承重劃分??煞譃槌兄貕妥猿兄貕?。搭設樓板的墻體就是承重墻,只承擔自重的墻體為自承重墻。承重墻要求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承重墻由于樓板布置不同又分縱墻承重、橫墻承重和縱墻橫墻承重三種情況。
(2)按所處位置不同劃分??煞譃橥鈮Α?nèi)墻、縱墻、橫墻。
(3)按使用材料劃分。可分為粘土磚墻,混凝土、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鋼筋混凝土墻,石膏板隔斷墻等。
3.強度及穩(wěn)定性方面的要求。在磚石墻承重結構中,墻除了承受自重外還要承受整個建筑物的荷載,因此其強度和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
墻體的強度除取決于所采用的磚、石的強度,還與砌筑用的砂漿強度、搭縫方式、施工質量有直接關系。在磚、石一定的情況下,后幾方面的因素就更加重要。
墻體的高度和厚度應保持適當?shù)乇壤?。外墻的長度也不宜過長,每隔一定距離應設置橫隔墻,以保證穩(wěn)定性。
(二)墻體的構造
1.磚墻體。
(1)磚墻的厚度和長度。磚墻厚度是與標準尺寸分不開的。粘土磚墻的厚度有:半磚墻、3/4磚墻、一磚墻、一磚半墻、二磚墻。
磚墻長度則由建筑物的功能來決定,不同用途的房屋其開間、進深也不同,墻長則盡可能為半磚長的整倍數(shù)。
(2)磚墻體的砌筑要求。磚墻的砌筑應滿足橫平豎直、灰漿飽滿、內(nèi)外搭接、上下錯縫的要求。在墻角與縱橫墻丁字接頭處,要求磚要相互咬合。當縱墻橫墻不能同時砌筑時,要求在搭接處留有踏步茬。另外,在留茬處沿墻高每隔50cm應鋪設一層拉接鋼筋,鋼筋成直角,伸人縱、橫墻不少于0.5m。
(3)磚墻體中門窗過梁、圈梁、構造柱的設置。
①門窗過梁。過梁是門窗等洞口上設置的橫梁,承受洞口上部墻體與其他構件(樓層、屋頂?shù)?傳來的荷載,并將荷載傳至窗間墻。
②圈梁。圈梁是為了提高建筑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增加墻體穩(wěn)定,減少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墻體開裂,并防止較大振動荷載對建筑物的不良影響而設置的。在抗震設防地區(qū),設置圈梁是減輕磚混建筑物震害的重要構造措施。
圈梁是沿外墻、內(nèi)縱墻和主要橫墻設置的處于同一水平面內(nèi)的連續(xù)封閉梁。如果圈梁被門窗或其他洞口切斷,不能封閉時,應在洞口上部設置截面不小于圈梁的附加梁。附加梁與墻的搭接長度應大于與圈梁之間的垂直間距的兩倍,且不應小于1m。
圈梁宜設在樓板標高處,盡量與樓板結構連成整體,也可設在門窗洞口上部,兼起過梁作用。
③構造柱。構造柱從豎向加強墻體的連接,與圈梁一起構成空間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體剛度,約束墻體裂縫的開展,從而增加建筑物承受地震的能力。因此,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須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構造柱一般在墻的轉角部位(如建筑物四角、縱橫墻相交處、樓梯間轉角處等)設置,沿整個建筑高度貫通,并與圈梁、地梁現(xiàn)澆成—體。
2.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體。鋼筋混凝土墻體,是由墻筋、暗柱筋、暗梁筋為骨架,用混凝土澆筑而成的承重墻體。
3.框架填充墻體??蚣芴畛鋲κ窃诳蚣芙Y構柱梁間用各類砌塊和材料填充的墻體。除磚砌間墻外,還有加氣混凝土砌塊和墻板、陶?;炷量招拇u等??紤]砌塊自身強度低,為加強砌塊與梁、柱間整體性和抗震的要求,沿柱的高度每隔0.5m,設置柱與墻體的拉接筋,如果層高超過3.0m,還要在框架間墻內(nèi)增加一條或多條水平鋼筋混凝土澆筑帶,與兩側柱子相連,
增加墻體的整體性。
4。墻體細部構造。
(1)變形縫。為防止和減少建筑物在各類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變形和破壞,在工程設計中,事先人為地在建筑物上留設的縫,稱為變形縫。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抗震縫。各類縫的定義、作用如下:
①伸縮縫。防止和減少建筑構件熱脹冷縮出現(xiàn)裂縫和破壞,事先在建筑物上留設的縫稱為伸縮縫。其做法為:沿建筑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預留縫隙,將建筑物從屋頂、墻體、樓層等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基礎不必斷開。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0-30mm,間距在結構規(guī)范中有明確規(guī)定。
②沉降縫。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chǎn)生不勻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沉降縫與伸縮縫不同之處是除屋頂、樓板、墻身都要斷開外,基礎部分也要斷開,即使相鄰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牽制。
下面幾種情況需留設沉降縫:
a.一幢房屋坐落在不同承載力的地基土上時;
b.同一房屋建筑相鄰高差(層數(shù))或荷載變化很大時;
c.新舊房屋相接時;
d.房屋建筑平面復雜,應分若干區(qū)段時。
③抗震縫。當房屋建筑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或承重結構的材質不同以及建筑平面尺寸不一時,在地震作用下,產(chǎn)生不同的振幅和振動頻率,會造成建筑物的破壞。為防止上述情況的產(chǎn)生,在不同狀況的兩部分之間,事先留設自基礎到房頂?shù)耐p,即抗震縫??拐鹂p應沿房屋全高設置,其兩側應布置墻。一般基礎可不斷開,只是兼做沉降縫時才將基礎斷開。地震設防的房屋的伸縮縫和沉降縫應符合抗震縫的要求??拐鹂p寬度應根據(jù)房屋的高度
和設計烈度不同而定,在多層磚混建筑中,一般取50—70mm。
(2)勒腳、散水及地下管溝。
①勒腳。外墻與地面接近處突出墻面部位稱為勒腳。勒腳部位常年遭受屋檐雨水滴濺及地面水的浸泡,易遭風化、凍融破壞。因此,這部分墻體局部加厚或加厚墻體抹灰。
②散水。沿建筑物外墻腳四周,在500—1200mm寬度范圍內(nèi),做磚砌或混凝土散水,目的是為快速排除房檐滴水,保護墻基礎。
③地下管溝。
5.間隔墻。只承受自重并起分隔作用的內(nèi)墻叫間隔墻(又稱隔斷墻)。間隔墻的特點有:①越輕越好。②越薄越好。③有隔聲、耐水、耐火的功能。④好用活動間隔墻分割,易拆易裝。
常見的間隔墻有:
(1)半磚間隔墻。
(2)爐渣空心磚間隔墻。
(3)木板條間隔墻
(4)輕鋼龍骨石膏板間隔墻。
(5)輕質GRC多孔墻板間隔墻。具有耐火、不怕水、有一定的強度、不開裂、重量輕、表面平整等諸多優(yōu)點。
例題:1。墻體的強度除取決于(?。?。
A:墻體長度
B:砂漿強度
C:磚、石截面尺寸
D:墻體厚度
E:磚、石的強度
答案:B,E
2.磚墻的砌筑應()。
A: 上下錯縫
B: 灰漿飽滿
C: 留直茬
D: 內(nèi)外搭接
E: 橫平豎直
答案:A,B,D,E
3.簡述圈梁的作用和設置位置。
4.變形縫包括()。
A: 伸縮縫
B:施工縫
C: 沉降縫
D:分割縫E抗震縫
答案:A,C,E
5.抗震縫縫的特點是()。
A: 其兩側應布置墻
B: 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
C: 一般基礎可不斷開
D: 基礎必須斷開
E: 基礎不必斷開
答案:A,B,C
6.簡述何種情況下需要設置變形縫。
二、樓蓋
(一)樓蓋結構體系(掌握)
樓蓋是房屋水平方向的承重構件,由面層、承重層和頂棚三部分組成。鋼筋混凝土樓蓋按施工方法可分為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蓋和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蓋。
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蓋依據(jù)梁、板的結構形式不同又分為肋形樓蓋、井式樓蓋和無梁樓蓋。
A: 肋形樓蓋(見圖3—35)。由主梁、次梁和板組成。承重傳力路線依次為板、次梁、主梁、柱或承重墻體。當房屋開間小時,直接由梁、板組成,傳力路線依次為板、梁、柱或墻。
B: 井式樓蓋。適用于平面接近正方形的大廳(無柱大廳),該樓蓋無主、次梁之分,雙向梁截面相同,形成井格梁(如圖3—36),承重傳力方向依次為板、井格梁、墻或邊柱。
C: 無梁樓蓋。是將板直接支承在柱上,為增加柱與梁接觸面,柱頂處增加一個柱帽(如圖3—37),這一結構適于大商店和倉庫等建筑。其承重傳力路線依次為板、柱或墻。
鋼筋混凝土梁、板的構造及受力特征。
1.梁。如前所述,梁是一種受彎構件。梁按受力狀態(tài)分,可分為簡支梁、連續(xù)梁、懸臂梁等。
(1)簡支梁:一根梁兩端擱置在墻或柱上,由于受墻、柱嵌固作用很小,我們可把它看成一端固定鉸接,另一端可平動的簡支梁。
(2)連續(xù)梁:當跨度太大采用簡支梁不能滿足經(jīng)濟要求時,在兩端支座之間增設若干個中間支座,使之成為二跨以上的多跨梁,就是連續(xù)梁。
(3)懸臂梁:像房屋的陽臺、雨篷等一端固定在墻體,另一端無支承而懸挑出墻外的梁叫懸臂梁。
2.現(xiàn)澆板又可分為單向板和雙向板。當板的四周支承于次梁、主梁或磚墻上,且板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大于3時,板上荷載主要是沿短邊方向傳遞到支承構件上,稱為單向板。當長邊與短邊之比小于或等于2時,板上的荷載將通過兩個方向傳遞到相應的支承構件上,這種雙向受彎的板稱為雙向板。
3.預制板。
(1)預制板的種類。
槽形板:斷面成槽形,承受載荷大。用于廁所、衛(wèi)生間處,易于鑿洞。
圓孔板:板中有圓孔是通長的,在不影響受力的條件下,減輕了自重。圓孔板應用廣,如用于樓板、屋面板等。
(2)預制板安裝做法。常見預制板安裝在矩形梁、十字梁、墻體上,嵌固在墻中或平行于墻體安裝。預制板安裝要求要平穩(wěn),一般在安裝位置鋪設M5水泥砂漿找平。預制板聯(lián)接要牢靠,預制板擱置在磚墻上時,擱置長度應大于lOOrmn,擱置在鋼筋混凝土梁上時,支承長度可不小于80mm,板的非支承邊切忌擱進墻內(nèi).
(二)陽臺與雨篷
陽臺是室內(nèi)空間向室外的延伸、以滿足樓層人員室外活動的需要。雨篷位于建筑房屋出入門口的上方,起避雨的作用。陽臺和雨篷多為突出墻外的懸臂構件。
1.陽臺。陽臺按伸出墻體的長度分為挑陽臺(又稱凸陽臺)、凹陽臺、半挑半凹陽臺(見圖3—39)。陽臺挑出墻體長度約為1.2m左右,
2.雨篷。雨篷是門前防雨的建筑構件。一般由雨篷梁和雨
篷板構成(見圖3—41)。
(1)雨篷梁是搭在門口上的過梁。雨篷梁與雨篷板實際是澆筑在一起的鋼筋混凝土整體。
(2)雨篷板是一個懸臂板,上面荷載除自重外只有雪重,不允許上人或堆放物體。
例題:1。井式樓蓋的承重傳力路線依次為()。
A: 板、柱或墻
B: 板、井格梁、墻或邊柱
C: 板、墻、梁
D: 板、梁、柱
答案:B
2.肋形樓蓋由()組成。
A:井格梁
B:次梁
C:主梁
D:過梁
E:板
答案:B,C,E
3.雨篷板允許承受的荷載有()。
A:綠化
B: 雪重
C: 自重
D: 上人荷載
答案:B,C
三、樓梯與臺階
(一)樓梯(熟悉)
1.樓梯的作用和種類。樓梯是樓層間的垂直交通設施。樓梯按所用材料可劃分為木樓梯、鋼板樓梯、鋼筋混凝土樓梯。按所處位置不同分為室內(nèi)樓梯和室外附墻樓梯(見圖3 —42)。
按平面布置形式分為(見圖3—43):
(1)單跑樓梯:在層高較低、樓梯間窄長的房屋采用。
(2)雙跑樓梯:這種樓梯中間轉折,可減少樓梯間長度,節(jié)省面積,還能使上下樓的人稍事休息,是常用的一種形式。
(3)三跑樓梯:適用進深淺、房屋寬度大而層高大于4米的樓層使用。
(4)雙分樓梯:相當于兩個雙跑樓梯合并,中間樓梯加寬1倍,上下行分開,減少人員干擾,適用于上下樓人員較多的情況,如大公共建筑等。
(5)螺旋樓梯:樓梯踏步圍繞一根中央立柱布置,占空間小,但是每個踏步均為扇步,內(nèi)窄外寬,行走不便,一般用在人流少的地方。
(6)弧形樓梯:樓梯梯段為圓弧形,造型優(yōu)美,可以豐富室內(nèi)空間藝術效果,一般用于美觀要求較高的公共建筑中。
2.樓梯的基本構成。樓梯是由樓梯段、休息平臺和樓梯欄桿組成。
(1)樓梯段:是人員上下通行的主要承重物件。從受力角度分析,它是一個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梁。上面設有鋸齒狀踏步,踏步寬度大于人的腳長、高度適應人的步距,使人行步舒適。
(2)平臺:建筑層高一般為3米左右,可在兩個樓梯段之間設一個平臺,平臺起著休息和轉換樓梯段方向的作用。
(3)欄桿、扶手:欄桿是上下樓梯,為保證人身安全的防護構件,在欄桿上部安設扶手,供人上下樓時依扶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