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作文失分警示福建卷:浮萍藤

字號:

浮 萍 藤 
    福建考生 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那是清水塘中的一抹綠色,光滑潤潔的葉面折射著太陽的光芒。星星點點的小白花婀娜地開著、笑著,宛然是清塘中的精靈。這是浮萍。我很羨慕它們,總是安適而慵懶地躺在清涼的水面中,驕傲地展示著它們的美麗,偶爾伸開雙臂招搖著清風,偶爾低聲私語招引著蜂蝶。
    我認為它們是世上最美麗的休息家,從某一個地方沿路集結來到這里,開始享受著這里的陽光雨露,沒有根的束縛……欣賞這悠閑與美麗,一群被上天眷顧的精靈……
    當整個綠塘曬著太陽,一株塘邊的小藤便開始蠕動了!頂著它嫩綠的尖芽,它的眼被灼熱的太陽照亮。當晶瑩的露珠親吻著它稚嫩的臉,它終于攀到了一棵大樹。
    于是之后每天,它都努力地向上攀援攀援,一刻不停。一種堅毅與希望早已埋入它的土里,伴隨著種子生根發(fā)芽!它知道,在那高處,在那大樹的頂端,才是它生命的高度,才是它生命的追求與希冀!浮萍輕蔑地看著小藤說:“看吧,一個不知疲倦的家伙!”小藤沒有說話,依舊沒有放棄它的奮斗!當午后的烈日灼燒著大地,知了發(fā)出令人膩味的噪聲,我看到天邊的烏云正在集結——那是暴風雨來臨的時刻!狂風驟雨,昏天暗地,整個池塘都在咆哮!天啊,浮萍被波浪卷起,卷到了塘的角落,泛著污泥!仿佛是黑夜里的流浪者,躲在墻腳抽泣!我看到了它的狼狽原來浮萍是那樣不堪一擊,那樣脆弱……當我心灰意懶的時候,卻無意瞥見了小藤。在風雨中,它牢牢地纏繞著大樹,臉上透著倔強與不屈!原來,生無所息的小藤才是生活的勇者!浮萍成了風暴的犧牲者,因為它的“生有所息”,因為它日復一日的慵懶與閑適,因為它沒有束縛的優(yōu)雅姿態(tài)!而小藤成了風暴的幸存者,因為它的“生無所息”,因為它夜以繼日地不懈攀援,因為它心中的信念與執(zhí)著!也許正是這樣,生無所息,才能讓生命更加充實,才能更堅毅地鍛煉自我的品質,才能用更堅強的翅膀迎接風雨的洗禮,才能用更頑強的姿態(tài)到達生命的高度!我們追求生無所息,“用多一點點的辛苦去換來多一點點的幸福”!一生奮斗,正如泰戈爾所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點評]
    這是一篇考場四類文,如果從自由創(chuàng)作的角度去審視它,無論是從選材立意、構思布局,還是從表達技巧來講,都應該說是不錯的。但是,考場作文不是自由創(chuàng)作,它是有限制和要求的。對此,有人打過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考場作文猶如戴著鐐銬跳舞,只有“戴好鐐銬”,所跳之舞才合乎規(guī)范,只有遵守規(guī)范,才能舞出精彩。那么,何謂“鐐銬”?何謂“規(guī)范”?說白了,就是考題的“限制和要求”。
    仔細分析《浮萍藤》一文,是對“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萬支”的解讀嗎?不是。是對“戈多今天已經(jīng)來了”的詮釋嗎?也不是。那么,是對“留一點空白”的感悟吧?可文中哪有絲毫切題的語句呢?真可謂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啊!文章題為《浮萍藤》,作者也刻意去寫了“浮萍”和“藤”的生存狀況、精神心理以及遭受狂風驟雨襲擊時“浮萍”“不堪一擊”的“狼狽脆弱”,“藤”的“倔強與不屈”。并從中悟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生無所息,才能讓生命更加充實,才能更堅毅地鍛煉自我的品質,才能用更堅強的翅膀迎接風雨的洗禮,才能用更頑強的姿態(tài)到達生命的高度。因此,我們追求生無所息,“用多一點點的辛苦去換來多一點點的幸?!?一生奮斗。如果從自由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考查,《浮萍藤》一文是值得稱贊的,是可以獲得高分的。但是,按照考場作文的要求,這就是偏離題意、立意不當,只能評為四等給18分。教訓不可謂不慘痛。這位考生不管命題老師給定的話題,盲目造車,雖然寫得很認真,結果卻上演了一出“南轅北轍”的悲劇。
    這是很多考生平時作文或是考場作文時常犯的錯誤,不仔細認真審題,完全背離作文題目去盲目造車。這就警示我們,作文時必須看清楚題目,仔細認真地審題,切忌脫離題目去亂寫一氣。否則,閱卷老師的紅筆是不會留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