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國高考作文的命題仍然是話題作文的形式,只不過話題的表述和材料的類型將會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明白了這一條,對我們怎樣準備高考作文的復習和訓練,是至關重要的。
可以說,在高考作文寫作的實際中,關于文體的問題存在兩方面的情況。一方面,大量的考生表現(xiàn)出杰出的創(chuàng)新才情和表達能力,在文體的開拓和嘗試上呈現(xiàn)出“雨后春筍”般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大批語文教育工作者卻高舉著“文體”的教條,嚴格地檢查著考生的作文,對文體的局限沒有放開,認識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放。在作文教學和評價中,我們聽到的最多的是“四不像”呀、“非驢非馬”呀等對考生文章的批判??墒俏覀冇袥]有想過,這些所謂的“非驢非馬”的文章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體裁呢?魯迅之前,沒有雜文,那么雜文就是異類;卡夫卡之前,小說的寫作題材只能是人的故事,那么卡夫卡的《變形記》就是異類;對于西方歌劇而言,中國的《白毛女》是“非驢非馬”的;對于古典戲劇的“三一律”理論,《等待戈多》是“四不像”的……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我們對于文體的理解,這對我們進行高考作文指導有重要的意義。
一、文體的概念及其本質(zhì)屬性
傳統(tǒng)的文體概念是這樣表述的:“文體,就是文章的體裁”。這個解釋中包含著另一個問題:什么是文章的體裁?所以這樣的解釋是行不通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文體呢?我們可以把文體理解為“文章的體格(體式)”,即一篇或一類文章所表現(xiàn)出的遣詞造句的規(guī)則和謀篇布局的格式。
比如我們把以表達某種觀點和看法的文章稱為“議論文”,那么,議論文的文體表述就是“議論文是通過多種論證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讓讀者認可的文章”。再比如我們可以把“小說”表述為“小說是在虛構的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jīng)驗,并將其訴諸散文化語言文字的敘述藝術”。藝術、敘述性、訴諸散文化語言文字、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jīng)驗、故事性、虛構性,是構成小說質(zhì)的規(guī)定性不可分割的六個方面。他們統(tǒng)一起來,即構成小說?!疤摌嬓浴保切≌f的本質(zhì)。“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jīng)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nèi)容,其感覺經(jīng)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準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
在這兩個表述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樣的內(nèi)容:決定文體形式的本質(zhì)因素其實是文章的寫作目的和文章材料的生活背景,即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文章——文章的功用和材料背景的生活化——文章的魂魄。從這一角度理解,文體問題許多含混不清的意義即會變得清楚明朗。如,我們想介紹某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就要寫一篇說明文,這里“想介紹某件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寫作目的,文章中提到的工具及其圖片、質(zhì)地、產(chǎn)地、用途等,是工具本身的因素,就是“材料背景的生活化”。再比如我們?yōu)槟潮緯鴮懥艘粋€序,哪怕這本書是虛構的,如2002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序〈誠信人生〉》,序言這種文體的寫作目的是向更多不知道該書的讀者推介,介紹它的內(nèi)容,評價其價值和意義等;材料背景就是書本身。再比如我們寫一則招生簡章,如2002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愚人大學招生簡章》,招生簡章這種文體的寫作目的就是要介紹學校情況、招生對象、招生條件、招生專業(yè)、院系介紹、專家隊伍、科學成就等,此外,招生簡章還要清楚地寫上報名起止時間和地點等,便于讀者明白相關事項;其“背景材料”就是社會生活中那些招生高校的招生簡章。假設某人寫了一篇招生簡章與社會上現(xiàn)存的那些真正的招生簡章毫不相同,那么,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這是一篇不具備文體規(guī)范的文章。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體式是有問題的,是不符合文體規(guī)范的。
任何一篇文章,從文體的角度考慮,我們必須依賴這兩點。這是文體本質(zhì)屬性決定的。
二、文體的劃分和高考作文的文體狀況
文體的劃分,一般情況下是由小到大劃分的。傳統(tǒng)的劃分法是二分法:韻文和散文。后來劃分為四分法: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這是國際普遍認可的劃分方法。在我國中學語文教學中,也把文體劃分為這四類??墒窃谧魑挠柧氈校謩澐至擞洈⑽?、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四類。這四類的劃分明顯地把詩歌、戲劇、抒情類散文等排斥在外,而高考作文中這些文體又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些文體。這就造成了表述上的矛盾,因此,2005年高考作文《中國學習聯(lián)盟綱》就文體問題做了改動,就是為了彌補這樣的缺憾。
有人把文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文藝文,一類是實用文。文藝文包括小說、散文、戲曲、詩歌、寓言、童話、科幻作品等;實用文包括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書信、啟事、廣告、座談會紀要、聲明、日記、說明書、報告、總結等。這類劃分方法雖然籠統(tǒng),但簡單易懂。所以,如果我們要進行高考作文文體上的訓練,這樣簡單的劃分方法應該是有極大可取性的。
隨著高考作文的改革,高考作文在文體選擇上的限制逐漸放開,基本上是“三自”原則,即“自主擬題、自選角度、文體自選”。所以,這些年的高考作文在文體上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百花齊放”。我們經(jīng)過簡單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高考作文中出現(xiàn)的文體有以下這些:小說、散文、散文詩、戲曲、劇本、小品、詩歌、寓言、童話、科幻故事、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書信、啟事、合同、廣告、座談會紀要、聲明、日記、說明書、報告、總結、摘要、演講辭、辯論辭、簡章、簡報、序、采訪記、BBS、廣播等。其生活背景涉及古今中外、天上人間、陸地海洋、宇宙星空、網(wǎng)絡生活、虛擬社區(qū)。應該說,凡印有文字可以傳播的表達形式,都可以被采用來進行創(chuàng)造,運用于高考作文的寫作上。
2005年高考作文《中國學習聯(lián)盟綱》上關于文體的改動,使我們對“其它常見體裁的文章”這一提法感到模糊和難以理解。因為如果按國際通用的劃分方法,“記敘文”等就不應該算單獨的文體。所以,我們的理解是,“大綱”所做的界定,其實就是后一種劃分方法。所以,“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就是除“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之外的其他類型的文章,那就是:小說、散文、散文詩、戲曲、劇本、小品、詩歌、寓言、童話、科幻故事、書信、啟事、合同、廣告、座談會紀要、聲明、日記、說明書、報告、總結、摘要、演講辭、辯論辭、簡章、簡報、序、采訪記、BBS、廣播等。
可以說,在高考作文寫作的實際中,關于文體的問題存在兩方面的情況。一方面,大量的考生表現(xiàn)出杰出的創(chuàng)新才情和表達能力,在文體的開拓和嘗試上呈現(xiàn)出“雨后春筍”般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大批語文教育工作者卻高舉著“文體”的教條,嚴格地檢查著考生的作文,對文體的局限沒有放開,認識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放。在作文教學和評價中,我們聽到的最多的是“四不像”呀、“非驢非馬”呀等對考生文章的批判??墒俏覀冇袥]有想過,這些所謂的“非驢非馬”的文章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體裁呢?魯迅之前,沒有雜文,那么雜文就是異類;卡夫卡之前,小說的寫作題材只能是人的故事,那么卡夫卡的《變形記》就是異類;對于西方歌劇而言,中國的《白毛女》是“非驢非馬”的;對于古典戲劇的“三一律”理論,《等待戈多》是“四不像”的……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我們對于文體的理解,這對我們進行高考作文指導有重要的意義。
一、文體的概念及其本質(zhì)屬性
傳統(tǒng)的文體概念是這樣表述的:“文體,就是文章的體裁”。這個解釋中包含著另一個問題:什么是文章的體裁?所以這樣的解釋是行不通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文體呢?我們可以把文體理解為“文章的體格(體式)”,即一篇或一類文章所表現(xiàn)出的遣詞造句的規(guī)則和謀篇布局的格式。
比如我們把以表達某種觀點和看法的文章稱為“議論文”,那么,議論文的文體表述就是“議論文是通過多種論證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讓讀者認可的文章”。再比如我們可以把“小說”表述為“小說是在虛構的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jīng)驗,并將其訴諸散文化語言文字的敘述藝術”。藝術、敘述性、訴諸散文化語言文字、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jīng)驗、故事性、虛構性,是構成小說質(zhì)的規(guī)定性不可分割的六個方面。他們統(tǒng)一起來,即構成小說?!疤摌嬓浴保切≌f的本質(zhì)。“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jīng)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nèi)容,其感覺經(jīng)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準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
在這兩個表述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樣的內(nèi)容:決定文體形式的本質(zhì)因素其實是文章的寫作目的和文章材料的生活背景,即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文章——文章的功用和材料背景的生活化——文章的魂魄。從這一角度理解,文體問題許多含混不清的意義即會變得清楚明朗。如,我們想介紹某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就要寫一篇說明文,這里“想介紹某件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寫作目的,文章中提到的工具及其圖片、質(zhì)地、產(chǎn)地、用途等,是工具本身的因素,就是“材料背景的生活化”。再比如我們?yōu)槟潮緯鴮懥艘粋€序,哪怕這本書是虛構的,如2002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序〈誠信人生〉》,序言這種文體的寫作目的是向更多不知道該書的讀者推介,介紹它的內(nèi)容,評價其價值和意義等;材料背景就是書本身。再比如我們寫一則招生簡章,如2002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愚人大學招生簡章》,招生簡章這種文體的寫作目的就是要介紹學校情況、招生對象、招生條件、招生專業(yè)、院系介紹、專家隊伍、科學成就等,此外,招生簡章還要清楚地寫上報名起止時間和地點等,便于讀者明白相關事項;其“背景材料”就是社會生活中那些招生高校的招生簡章。假設某人寫了一篇招生簡章與社會上現(xiàn)存的那些真正的招生簡章毫不相同,那么,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這是一篇不具備文體規(guī)范的文章。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體式是有問題的,是不符合文體規(guī)范的。
任何一篇文章,從文體的角度考慮,我們必須依賴這兩點。這是文體本質(zhì)屬性決定的。
二、文體的劃分和高考作文的文體狀況
文體的劃分,一般情況下是由小到大劃分的。傳統(tǒng)的劃分法是二分法:韻文和散文。后來劃分為四分法: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這是國際普遍認可的劃分方法。在我國中學語文教學中,也把文體劃分為這四類??墒窃谧魑挠柧氈校謩澐至擞洈⑽?、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四類。這四類的劃分明顯地把詩歌、戲劇、抒情類散文等排斥在外,而高考作文中這些文體又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些文體。這就造成了表述上的矛盾,因此,2005年高考作文《中國學習聯(lián)盟綱》就文體問題做了改動,就是為了彌補這樣的缺憾。
有人把文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文藝文,一類是實用文。文藝文包括小說、散文、戲曲、詩歌、寓言、童話、科幻作品等;實用文包括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書信、啟事、廣告、座談會紀要、聲明、日記、說明書、報告、總結等。這類劃分方法雖然籠統(tǒng),但簡單易懂。所以,如果我們要進行高考作文文體上的訓練,這樣簡單的劃分方法應該是有極大可取性的。
隨著高考作文的改革,高考作文在文體選擇上的限制逐漸放開,基本上是“三自”原則,即“自主擬題、自選角度、文體自選”。所以,這些年的高考作文在文體上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百花齊放”。我們經(jīng)過簡單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高考作文中出現(xiàn)的文體有以下這些:小說、散文、散文詩、戲曲、劇本、小品、詩歌、寓言、童話、科幻故事、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書信、啟事、合同、廣告、座談會紀要、聲明、日記、說明書、報告、總結、摘要、演講辭、辯論辭、簡章、簡報、序、采訪記、BBS、廣播等。其生活背景涉及古今中外、天上人間、陸地海洋、宇宙星空、網(wǎng)絡生活、虛擬社區(qū)。應該說,凡印有文字可以傳播的表達形式,都可以被采用來進行創(chuàng)造,運用于高考作文的寫作上。
2005年高考作文《中國學習聯(lián)盟綱》上關于文體的改動,使我們對“其它常見體裁的文章”這一提法感到模糊和難以理解。因為如果按國際通用的劃分方法,“記敘文”等就不應該算單獨的文體。所以,我們的理解是,“大綱”所做的界定,其實就是后一種劃分方法。所以,“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就是除“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之外的其他類型的文章,那就是:小說、散文、散文詩、戲曲、劇本、小品、詩歌、寓言、童話、科幻故事、書信、啟事、合同、廣告、座談會紀要、聲明、日記、說明書、報告、總結、摘要、演講辭、辯論辭、簡章、簡報、序、采訪記、BBS、廣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