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車子要房子不要孩子 德國為人口減少發(fā)愁

字號:

沒有絲毫的忙碌跡象,沒有嬰兒的哭鬧,空空蕩蕩的產房中,成排的空嬰兒床靜候在墻邊。這是德國法蘭克福赫希斯特醫(yī)院婦產科產房中典型的夜景。赫希斯特醫(yī)院是法蘭克福的第二大醫(yī)院,該院擁有先進的設備、技術精湛的醫(yī)護人員及超過1000張的病床。然而可惜的是,每天只有幾個嬰兒在這里出生。人們笑稱,這里什么都不缺,就缺嬰兒。問題在于,這不是這家醫(yī)院所獨有的現象,而是當今德國普遍存在的問題。
    醫(yī)院盼人生孩子
    拿赫希斯特醫(yī)院來說,自1995年,醫(yī)院接生率就一直在下滑。今年全年大約只有1800名嬰兒在這里出生,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只有不到5名嬰兒出生。嬰兒的缺乏已經導致法蘭克福各大醫(yī)院之間的激烈競爭。邀請懷孕婦女到醫(yī)院里來生孩子成為了醫(yī)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赫希斯特醫(yī)院婦產科經常組織孕婦參觀醫(yī)院,介紹醫(yī)院的情況,承諾將提供先進的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并為產婦提供額外的針灸和按摩。
    德累斯頓所在的薩克森是德國人口減少比較嚴重的地區(qū)。由于學齡兒童人數不夠,德累斯頓今年夏天已經關閉了43所學校。柏林人口與發(fā)展研究所的賴納·克林霍爾茨主任算了一筆賬,他說,如果沒有外來移民,到2100年,德國人口將從8200萬下降到2400萬。但即便德國維持現在的每年23萬移民的數量,在未來15年中,德國人口也要減少70萬。
    老齡化社會來臨
    伴隨著人口減少而來的是人口的老齡化。如果以現在的人口出生率計算,到2050年,德國學齡兒童人數將減少12%,每3個德國人中就有1個人年齡超過65歲。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雙重影響的結果就是,更少的勞動力需要養(yǎng)活更多的老年人。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人們想到了移民。移民雖然是目前解決德國人口問題的臨時辦法,卻并不是解決人口問題的長久之計。因為人口出生率下降并不是一代兩代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而且,外來移民適應德國生活方式的速度很快,他們的生育觀會很快就被德國同化。
    影響德國競爭力
    一些人口問題專家認為,德國社會有著根深蒂固的反對大家庭的觀念。在德國醫(yī)院中有一半左右的病人是來自土耳其和其他國家的移民,即便是他們,也傾向于接受德國每對夫婦平均1.3個孩子的標準。正在赫希斯特醫(yī)院婦產科住院的約萬諾維奇女士今年32歲,是一位理發(fā)師。13年前她從波黑來到德國,剛剛生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但不希望再要第三個。
    她說,在德國的生活使她感受到,孩子在德國社會中既不受歡迎,也不受珍視。鄰居有時可以忍耐她在家中聚會或演奏音樂而帶來的喧鬧,卻不能忍受她的孩子在夜里的啼哭。他們要他們的房子,要他們的汽車,但不要孩子。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編輯弗蘭克·席爾馬赫爾一直關注著德國的人口趨勢問題,他寫了一本關于德國人口問題的暢銷書。書中寫道:“不生孩子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競爭力,不生孩子早晚會毀了德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