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的遐想(1)

字號:

“當(dāng)你對倫敦厭煩之際,就是對人生也已經(jīng)厭煩了?!边@不是我的觀點,而是18世紀(jì)英國文壇大師,因獨自編纂《英語辭典》(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而揚名天下的薩廖埃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說的。
    不能免俗地,我也像橡皮圖章似的“瞻仰”了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等等。當(dāng)汽車穿行于倫敦的大街小巷,有機會觀賞這個有“霧都”之稱的古都的街容,其主要街道在經(jīng)過了洗煙涮塵的工作以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見得到讀書讀來的塵染煙熏的印象了。
    白金漢宮建于1703年,最早稱白金漢屋,意思是“他人的家”。去的時候,皇宮正門的上方,皇室的旗幟在3月的清風(fēng)中懶懶地飄動,說明女王在宮內(nèi)。不過,在我眼里,它就是個宮殿而已:有夸張的、富麗堂皇的鍍金大門;由穿著灰色制服近衛(wèi)軍把守,他們戴著的巨大帽子就絕了,怎么看怎么像馬桶刷子;日復(fù)一日地在眾人面前換換崗,奏奏樂;幾個騎警在高頭大馬上吆喝著維持秩序,馬兒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流下來的哈喇子像從石鐘乳上滴拉下來的牛奶,瞞惡心的。軍樂隊奏的是流行樂曲,讓我更多地感受到皇家的隨意、輕松和幽默,而非威嚴(yán)。在緊關(guān)著的大門里面,隨著軍樂和口令,作各種列隊表演,什么舉槍互致敬禮,既沒可觀性,也沒娛樂性,拿著哄小孩子怕都哄不下來,真搞不懂包括我在內(nèi)的一層層的,操著各國語言的人們都那樣翹首仰望什么?!
    其實,我覺得白金漢宮還不如占地遼闊的御花園有趣兒:花團錦簇;野鴨野鳥成群結(jié)隊的;在朦朧的遠(yuǎn)處,還隱約地望得見悠閑飄逸的倫敦眼(London Eye);空曠野闊,輕心舒展,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lián)翩,任由八卦的思緒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一般越飄越遠(yuǎn)……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大不列顛帝國都是歐洲歷最輝煌的帝國之一。
    在大英帝國發(fā)跡和升騰之初,是都鐸王朝(Tudor Reign)的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親自督導(dǎo)偏處一隅的不列顛戰(zhàn)艦一舉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繼而駛向各大洋,在北美開拓了第一塊海外殖民地;倫敦交易所開業(yè);東印度公司成立……從此,歐洲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這位被史學(xué)界公認(rèn)為英格蘭歷代最偉大的君主之一,在位長達(dá)45年的女王,以建立大英帝國的霸業(yè)為己任,終生未嫁,被尊稱為“處女女王”。為表示對她的尊敬,第一塊在北美開拓的海外殖民被命名為“處女地”,即今日的美國弗吉尼亞州(Virginia)。在她統(tǒng)治下,在其統(tǒng)治期內(nèi),英國的文學(xué)藝術(shù)也空前繁榮,涌現(xiàn)了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培根(Francis Bacon)、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等許多名垂青史的作家、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和詩人。在伊麗莎白一世辭世時,英國已取代西班牙越居為占領(lǐng)導(dǎo)地位的歐洲大國。
    在伊麗莎白一世之后,英國王室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飄搖的300年。此時,另一位偉大的女性擔(dān)負(fù)起中興大英帝國的重任,她便是在位時間長達(dá)60多年的維多利亞一世(Queen Victoria I)。在她的統(tǒng)治下,大英帝國的疆域不斷擴展。雖然北美殖民地在此期間脫離英國獨立,加拿大也獲得了政治上的自治,但加納、尼日利亞、烏干達(dá)、肯尼亞、索馬里和羅得西亞等非洲國家相繼淪為英國殖民地,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為保證海路的暢通,英軍又占領(lǐng)了埃及。1877年新年,維多利亞被宣布為印度女王。維多利亞一世有幸成為英國歷和平與繁榮的象征,并非因為她才華出眾,而純粹因為得到幕僚的輔佐。但自從摯愛的丈夫早逝以后,維多利亞女王便從公開場合退隱(并未廢棄朝政,只不過隱身幕后進(jìn)行管理。)終生穿著黑衣以示追憶,至死也未能從亡夫的陰影中走出來。
    八卦英國王室,就不得不提及這件事了,那就是于1936年以愛德華八世登基,同年底又被迫退位的戴維(David),上演了那出英國乃至世界歷都非常罕見的,真實版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情劇。這位威爾士親王即位前的歲月大多在國外度過,在此期間認(rèn)識了離了一次婚的美國人沃麗絲?沃菲爾德?辛普森(Wallis Warfield Simpson)。兩人一見如故,感情急劇升溫。問題是辛普森夫人如果與未來的英國國王生活在一起,她還須第二次離婚;更有傳言說她與納粹德國的高層過從甚密。英國朝野為之震撼。1936年12月,首相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正式告知國王,國會和國家以及全體國民都不能接受一個離過兩次婚的女人成為他們的王后。愛德華八世選擇了退位,其弟喬治六世隨即封他為溫莎公爵。1937年,溫莎公爵與辛普森夫人在法國結(jié)婚。1972年,溫莎公爵悄然逝去。14年后,溫莎公爵夫人最終為他們凄美的愛情故事畫上了句號。溫莎公爵夫婦雖然不為英國王室所容,但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卻為世人廣為傳播,成了許多藝術(shù)家經(jīng)久不衰的創(chuàng)作題材。
    溫莎公爵在瀟灑和哀怨中的離去,“成就”了另一位令人敬佩的王室女性,她就是喬治六世(戴維的弟弟阿爾伯特,Albert)的妻子伊麗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Lyo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進(jìn)行到最慘烈的階段,倫敦人每日都在空襲警報聲中艱難度日,德國空襲白金漢宮: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王后及兩個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和瑪格麗特(Margaret)的住所。伊麗莎白王后說出了這樣的話:“我很高興我們被襲擊了,它讓我感覺我和人民大眾面對面、共患難”。為安全起見,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總統(tǒng)曾要求王后把公主們送到美國去。伊麗莎白王后予以婉謝:“沒有我的相伴,公主們不會離開祖國;沒有國王的相伴,我不會離開祖國;而國王當(dāng)然是永遠(yuǎn)不會舍祖國而去的?!彼惨虼顺蔀橛焙陀職獾南笳?,連*都咬牙切齒地罵她是“歐洲最可怕的女人”。2002年3月30日,這位“全英最敬愛的祖母”以101歲的高齡在睡夢中安然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