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講,旅行更可稱之為一種心路歷程;旅行既是經歷生活和發(fā)現新的東西——我們自身和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
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位于南非共和國的東北角,比鄰莫桑比克,是非洲面積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一,以其動植物的多樣性和完善的旅游設施著稱。目前面積擴充為1.9萬平方公里狹長地帶,南北縱深350公里,屬于亞熱帶氣候中平均海拔200-300米的低地叢林。國家公園內建有2300公里長的道路網絡,其中900公里為柏油路。路標指示明顯清晰,限速50公里/小時,除了在營地和特定的觀景區(qū)外乘客不準離開車輛,日落后國家公園內禁止擅自行車,以免傷害夜間出沒的動物及避免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
新世紀伊始,正至南半球的盛夏季,午夜的鐘聲剛剛敲過從平均海拔1200-1500米的約翰內斯堡驅車星夜出發(fā),于清晨時分到達北省的海拔200-300米低地LOWVELD,草木茂盛滿眼的郁郁蔥蔥,使人頓感遠離都市接近自然的親切感。
從國家公園的8個入口之一的馬里蘭門MALELANE GATE進入這片巨大的自然保護區(qū),門票36南非蘭特/人(約合40人民幣),第一個驚喜便是爬在保護區(qū)標志下巖石上的一只彩虹蜥蜴AGAMA,沒等我掏出隨身武器——尼康相機轉眼間就鉆入石縫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看來攝影技術還要學習西部片中的牛仔般勤練,要決是拔“槍”要快。
國家公園的管理員是高大英武身著墨綠色制服的黑人,訓練有素禮貌和藹,絲毫沒有其他南非黑人的懶散舉止,工作間的墻上懸掛著數個動物頭顱標本裝飾物,大多是野牛和羚羊,全部尺寸巨大,象是在默默地炫耀古老非洲的昔日輝煌,守門的工作人員在檢查我們是否擁有管制槍支后隨即揮手放行。
公園指南上關于瘧疾MALARIA的警示十分明顯,這一地帶的夏季是瘧疾的高危險區(qū),主要的傳染源是瘧蚊,吸血會將尾部翹高直豎的模樣正是瘧蚊的特征,潛伏期長可達數月,患者經常應并發(fā)意識障礙及精神異常而導致死亡,千萬不能視同兒戲。防御方法是不要在早晚*露四肢,事先注射防疫針及服用奎寧等藥物。
空氣沉悶潮濕,茂密的亞熱帶叢林上空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霧藹,但進入保護區(qū)后的心情卻是明快的,雖然夏季并非是觀賞動物的時機,但在這片富含野生動植物寶藏的地區(qū),發(fā)現新奇的事物卻并非難事。成群覓食的黑斑羚掩映在樹叢之中,稍有風吹草動便警覺地豎起耳朵,處在生物鏈底層的它們在公園內是擁有10萬之眾的大部隊,是此地最常見的食草動物,也是大型貓科動物和犬科食肉動物的狩獵物。
在適者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中,它們以量取勝,保持著自身的生存地位。它們亦是擅跑的健將,體態(tài)勻稱健美,奔跑跳躍擺脫地球引力的姿勢十分輕盈。棕褐色的毛發(fā)光潔潤滑,晶瑩閃亮的眼神永遠顯得天真無暇,上帝造物一定是賦予它許多愛心。
簡言之,動物和旅游者主要集中在南部國家公園總部薩庫扎SKUKUZA營地,即便如此我們也只遭遇數十輛旅行車輛而已中部的拉塔巴LETABA營地已經少見旅游者,而北部的杉威茲SHINGWEDZI和潘達PUNDA營地附近更可謂人際罕至的野地一片。保護區(qū)在地理上分為丘陵平原,山地,沖積平原,草原和砂巖丘陵幾個地形,構成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氣候帶。
導游手冊上講:在適當的地點發(fā)現合適的動物,夏季因草木茂盛很難一眼發(fā)現尋覓到動物;冬季草木枯萎稀疏,動物集中在水源附近,是觀賞動物的時節(jié)。
但只要靜下心來,以好奇的眼光環(huán)顧四周你永遠不會感到失望,其他旅游者只要發(fā)現“風景”,便會停車關閉汽車油門,靜靜地享受與野生動物共處的奇妙時刻。我們曾發(fā)現幾輛旅行車停在路邊,趕緊湊上前四下張望也沒看出個究竟。
在鄰車旅行者的善意指引之下才恍然大悟,原來興奮點就咫尺之內——兩三米之外的凹地內埋伏著兩只曬太陽的斑點鬣狗HYAENA,看它們溫順的樣子,絲毫難以想象它們是最兇惡的捕食者之一,咬力奇大無比,時常攻擊獵物柔軟的腹部,使得捕獵物在數分鐘內死亡,因經常與獅子爭食有時亦成為強壯獅子的攻擊對象;其消化系統(tǒng)先進,能夠消化羽毛,骨頭甚至牙齒,所以其糞便呈白色。停下車子開始跟鬣狗相面,兩只鬣狗一前一后蜷伏在那里,這時,我聽到狗子乙對狗子甲說:你拉屎怎么這么臭呀?!狗子甲當著這么多人有點兒掛不住面子,嗡聲狡辯道:真的嗎?!不會吧,咱可好幾天沒沾葷的了呀!
狒狒BABOON相貌丑陋,并長有犬牙,是雜食動物,泛黃的眼神渾濁,面露兇光,幸好與人類是遠親而非近親,否則人類由此進化不論男女個個奇丑無比可就糟糕啦!雖然參考書上講狒狒一般成群結隊甚至達上百只之眾,我們見到的卻是幾個流竄犯,見它們撅著*不懷好意的樣子走過來趕緊手忙腳亂把車窗搖上,還是少招惹麻煩得好,曾有游客因非法喂食而慘遭利爪之撓,惹不起,咱們走!
絨猴VELVET MONKEY是公園內另一種比較常見的猿類,體態(tài)嬌小膽小怕事,站在巖石上望風景的一對母女一見俺舉“槍”,立即竄上一棵巨大的無花果樹,任你吐沫星子亂冒胡說八道就是不下來,還說:有本事你上來呀,你說氣人不氣人?!。
疣豬WARTHOG,雖然滿身橫生褐色鬃毛遠非美女,頭部占身長三分之一有余,撅著嘴哼唧哼唧四處嗅食,卻象是時常面帶笑容,知足常樂嘛!小豬仔兒憨頭憨腦緊跟大豬八戒寸步不離左右,你吃啥俺吃啥,茁壯成長。
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位于南非共和國的東北角,比鄰莫桑比克,是非洲面積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一,以其動植物的多樣性和完善的旅游設施著稱。目前面積擴充為1.9萬平方公里狹長地帶,南北縱深350公里,屬于亞熱帶氣候中平均海拔200-300米的低地叢林。國家公園內建有2300公里長的道路網絡,其中900公里為柏油路。路標指示明顯清晰,限速50公里/小時,除了在營地和特定的觀景區(qū)外乘客不準離開車輛,日落后國家公園內禁止擅自行車,以免傷害夜間出沒的動物及避免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
新世紀伊始,正至南半球的盛夏季,午夜的鐘聲剛剛敲過從平均海拔1200-1500米的約翰內斯堡驅車星夜出發(fā),于清晨時分到達北省的海拔200-300米低地LOWVELD,草木茂盛滿眼的郁郁蔥蔥,使人頓感遠離都市接近自然的親切感。
從國家公園的8個入口之一的馬里蘭門MALELANE GATE進入這片巨大的自然保護區(qū),門票36南非蘭特/人(約合40人民幣),第一個驚喜便是爬在保護區(qū)標志下巖石上的一只彩虹蜥蜴AGAMA,沒等我掏出隨身武器——尼康相機轉眼間就鉆入石縫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看來攝影技術還要學習西部片中的牛仔般勤練,要決是拔“槍”要快。
國家公園的管理員是高大英武身著墨綠色制服的黑人,訓練有素禮貌和藹,絲毫沒有其他南非黑人的懶散舉止,工作間的墻上懸掛著數個動物頭顱標本裝飾物,大多是野牛和羚羊,全部尺寸巨大,象是在默默地炫耀古老非洲的昔日輝煌,守門的工作人員在檢查我們是否擁有管制槍支后隨即揮手放行。
公園指南上關于瘧疾MALARIA的警示十分明顯,這一地帶的夏季是瘧疾的高危險區(qū),主要的傳染源是瘧蚊,吸血會將尾部翹高直豎的模樣正是瘧蚊的特征,潛伏期長可達數月,患者經常應并發(fā)意識障礙及精神異常而導致死亡,千萬不能視同兒戲。防御方法是不要在早晚*露四肢,事先注射防疫針及服用奎寧等藥物。
空氣沉悶潮濕,茂密的亞熱帶叢林上空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霧藹,但進入保護區(qū)后的心情卻是明快的,雖然夏季并非是觀賞動物的時機,但在這片富含野生動植物寶藏的地區(qū),發(fā)現新奇的事物卻并非難事。成群覓食的黑斑羚掩映在樹叢之中,稍有風吹草動便警覺地豎起耳朵,處在生物鏈底層的它們在公園內是擁有10萬之眾的大部隊,是此地最常見的食草動物,也是大型貓科動物和犬科食肉動物的狩獵物。
在適者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中,它們以量取勝,保持著自身的生存地位。它們亦是擅跑的健將,體態(tài)勻稱健美,奔跑跳躍擺脫地球引力的姿勢十分輕盈。棕褐色的毛發(fā)光潔潤滑,晶瑩閃亮的眼神永遠顯得天真無暇,上帝造物一定是賦予它許多愛心。
簡言之,動物和旅游者主要集中在南部國家公園總部薩庫扎SKUKUZA營地,即便如此我們也只遭遇數十輛旅行車輛而已中部的拉塔巴LETABA營地已經少見旅游者,而北部的杉威茲SHINGWEDZI和潘達PUNDA營地附近更可謂人際罕至的野地一片。保護區(qū)在地理上分為丘陵平原,山地,沖積平原,草原和砂巖丘陵幾個地形,構成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氣候帶。
導游手冊上講:在適當的地點發(fā)現合適的動物,夏季因草木茂盛很難一眼發(fā)現尋覓到動物;冬季草木枯萎稀疏,動物集中在水源附近,是觀賞動物的時節(jié)。
但只要靜下心來,以好奇的眼光環(huán)顧四周你永遠不會感到失望,其他旅游者只要發(fā)現“風景”,便會停車關閉汽車油門,靜靜地享受與野生動物共處的奇妙時刻。我們曾發(fā)現幾輛旅行車停在路邊,趕緊湊上前四下張望也沒看出個究竟。
在鄰車旅行者的善意指引之下才恍然大悟,原來興奮點就咫尺之內——兩三米之外的凹地內埋伏著兩只曬太陽的斑點鬣狗HYAENA,看它們溫順的樣子,絲毫難以想象它們是最兇惡的捕食者之一,咬力奇大無比,時常攻擊獵物柔軟的腹部,使得捕獵物在數分鐘內死亡,因經常與獅子爭食有時亦成為強壯獅子的攻擊對象;其消化系統(tǒng)先進,能夠消化羽毛,骨頭甚至牙齒,所以其糞便呈白色。停下車子開始跟鬣狗相面,兩只鬣狗一前一后蜷伏在那里,這時,我聽到狗子乙對狗子甲說:你拉屎怎么這么臭呀?!狗子甲當著這么多人有點兒掛不住面子,嗡聲狡辯道:真的嗎?!不會吧,咱可好幾天沒沾葷的了呀!
狒狒BABOON相貌丑陋,并長有犬牙,是雜食動物,泛黃的眼神渾濁,面露兇光,幸好與人類是遠親而非近親,否則人類由此進化不論男女個個奇丑無比可就糟糕啦!雖然參考書上講狒狒一般成群結隊甚至達上百只之眾,我們見到的卻是幾個流竄犯,見它們撅著*不懷好意的樣子走過來趕緊手忙腳亂把車窗搖上,還是少招惹麻煩得好,曾有游客因非法喂食而慘遭利爪之撓,惹不起,咱們走!
絨猴VELVET MONKEY是公園內另一種比較常見的猿類,體態(tài)嬌小膽小怕事,站在巖石上望風景的一對母女一見俺舉“槍”,立即竄上一棵巨大的無花果樹,任你吐沫星子亂冒胡說八道就是不下來,還說:有本事你上來呀,你說氣人不氣人?!。
疣豬WARTHOG,雖然滿身橫生褐色鬃毛遠非美女,頭部占身長三分之一有余,撅著嘴哼唧哼唧四處嗅食,卻象是時常面帶笑容,知足常樂嘛!小豬仔兒憨頭憨腦緊跟大豬八戒寸步不離左右,你吃啥俺吃啥,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