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街上隨時能聽見的最常見的四個詞恐怕要數(shù):
“sorry”――用在你對別人有些任何微妨礙的時候,那怕是你在幫他的忙。比如,在走廊里無意中擋了別人的道;在擁擠的場所里無意中碰了別人一下;你和別人剛好同時去開一扇門;沒聽清別人的話,也要把“what”換成“sorry”。
“Thank you”――用在別人為你做了任何一丁點事的時候,哪怕這是他天經(jīng)地義應(yīng)該做的。比如,公共汽車上你要下車別人側(cè)身給你讓了地方;顧客買了你的東西;有時乘客下公共汽車時都會跟司機說聲謝謝。
“please”――用在任何祈使句的前后,除非你是在生氣、在訓(xùn)斥、在跟你的寵物講話。這個詞看似簡單,但用起來最有難度。
“Excuse me”――用在打擾別人的時候。其功能大概也就相當于漢語里的語氣詞“喂”。需要指出的一個特殊用法是給打噴嚏、咳嗽、打嗝等行為請求諒解。在公共場合,要想把噴嚏打得禮貌些,你有兩種選擇:一、盡情地打出來然后說“Excuse me”;二、簡單,但痛苦些――憋回去。
以上這些都是最平民的禮貌用語。假如一個頭發(fā)半紅半綠、半禿半扎辮、眉毛上穿孔扎環(huán)、紋了身、抱著滑板的半大小子想請你側(cè)身讓個道,他也一定會說“Excuse me”的。實際上,在需要“勞駕、借光”的時候,“Excuse me”已經(jīng)是一種算不上很客氣的說法了。真正客氣的做法是,什么也不說,等著。等上幾秒,擋了道的那人自然會意識到,連忙說“sorry”并給你讓道,你再從容不迫地說聲“Thank you”。當然,他的笑容要多些,你的笑容可以少一些。
澳大利亞人最慣用的身體語言就是微笑。不單是服務(wù)行業(yè)的人,所有陌生人之間說話都是要帶微笑的。沒有微笑,那就是最惡劣的態(tài)度。而且,人們通常都能笑得讓你如沐春風(fēng),很多人的笑甚至都能甜倒了牙。假如沒有具體的微笑對象,有人還會泛泛地做半微笑狀。有一次在一個坐了很多人的休息室里,一位衣著筆挺的男士就臉上掛著半個微笑走了進來。仿佛他是剛從什么客套場合出來,面部肌肉還沒調(diào)整好。
澳大利亞人當然也吵架,但是想讓陌生人在公共場所吵起架來,那就一定是要費上一番周折的,是很少見的。因為大家都很清楚禮貌的尺度和底線,都很自覺,不會有過分之舉。
“sorry”――用在你對別人有些任何微妨礙的時候,那怕是你在幫他的忙。比如,在走廊里無意中擋了別人的道;在擁擠的場所里無意中碰了別人一下;你和別人剛好同時去開一扇門;沒聽清別人的話,也要把“what”換成“sorry”。
“Thank you”――用在別人為你做了任何一丁點事的時候,哪怕這是他天經(jīng)地義應(yīng)該做的。比如,公共汽車上你要下車別人側(cè)身給你讓了地方;顧客買了你的東西;有時乘客下公共汽車時都會跟司機說聲謝謝。
“please”――用在任何祈使句的前后,除非你是在生氣、在訓(xùn)斥、在跟你的寵物講話。這個詞看似簡單,但用起來最有難度。
“Excuse me”――用在打擾別人的時候。其功能大概也就相當于漢語里的語氣詞“喂”。需要指出的一個特殊用法是給打噴嚏、咳嗽、打嗝等行為請求諒解。在公共場合,要想把噴嚏打得禮貌些,你有兩種選擇:一、盡情地打出來然后說“Excuse me”;二、簡單,但痛苦些――憋回去。
以上這些都是最平民的禮貌用語。假如一個頭發(fā)半紅半綠、半禿半扎辮、眉毛上穿孔扎環(huán)、紋了身、抱著滑板的半大小子想請你側(cè)身讓個道,他也一定會說“Excuse me”的。實際上,在需要“勞駕、借光”的時候,“Excuse me”已經(jīng)是一種算不上很客氣的說法了。真正客氣的做法是,什么也不說,等著。等上幾秒,擋了道的那人自然會意識到,連忙說“sorry”并給你讓道,你再從容不迫地說聲“Thank you”。當然,他的笑容要多些,你的笑容可以少一些。
澳大利亞人最慣用的身體語言就是微笑。不單是服務(wù)行業(yè)的人,所有陌生人之間說話都是要帶微笑的。沒有微笑,那就是最惡劣的態(tài)度。而且,人們通常都能笑得讓你如沐春風(fēng),很多人的笑甚至都能甜倒了牙。假如沒有具體的微笑對象,有人還會泛泛地做半微笑狀。有一次在一個坐了很多人的休息室里,一位衣著筆挺的男士就臉上掛著半個微笑走了進來。仿佛他是剛從什么客套場合出來,面部肌肉還沒調(diào)整好。
澳大利亞人當然也吵架,但是想讓陌生人在公共場所吵起架來,那就一定是要費上一番周折的,是很少見的。因為大家都很清楚禮貌的尺度和底線,都很自覺,不會有過分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