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招手上公交車,打開面前的聯(lián)網電腦,上班的路上你已經把一天信息掌握;想對某個政府提案發(fā)表意見,進入政府門戶你的觀點會得到充分重視;下了班到路邊的“網絡圖書館”喝杯咖啡收發(fā)郵件,順便把這個月的話費結了;出國旅游隨時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和芬蘭外交部聯(lián)系;即使蒸著芬蘭浴也不耽誤瀏覽新聞。在國內被認為是未來的東西,在北歐的芬蘭,去年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的“世界具競爭力國家”已成為現實。500萬人口的芬蘭是成為網絡發(fā)達的國家之一,這里既有諾基亞這樣的通信巨頭,也有開發(fā)出和WINDOWS抗衡的LI NUX的普通大學生。上周,本報記者應芬蘭外交部邀請進行了一周訪問,不斷加深的印象是“原來可以這樣來使用網絡”。在芬蘭,網絡更像是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聊天、游戲的空間。
這里沒有網吧
盡管芬蘭人非常喜愛上網,但我們在首都赫爾辛基卻見不到一個網吧,這里,只有網絡圖書館。
走進火車站旁邊的一個公眾圖書館,一個長得很像安徒生童話里主人公的女管理員向我們介紹,她管理的這個“網絡圖書館”是完全免費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來這里上網,但必須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并將有自己真實信息的卡插入電腦中才能上網,“保證每個人對自己上網看的內容負責”。
記者看到,這里沒有人上網來打游戲,人們在查找資料、收發(fā)郵件、參加網上討論。
從網絡大巴到網絡芬蘭浴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腦的芬蘭,同樣有網絡普及的問題,TAMPERE市的官員帶著我們登上一輛漂亮的大巴,里面由十幾臺電腦組成無線局域網,而且還有可以上網的無線手機、各種網卡、數碼相機,乘務員兼職做電腦教師,“這里是整個歐洲第一輛網絡大巴,就是要讓歲數大的居民免費學習上網,過去一年里已經有8000人在這個大巴上做乘客了”。
隨后,這個官員頗有些得意地把我們帶到他精心設計的芬蘭浴房間,“看有什么不一樣?”他稱之為Internet芬蘭浴,裝有觸摸屏的房間里人們一邊蒸著桑拿一邊網上沖浪。市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被列入ETAMPERE計劃里了。
網絡只是工具
赫爾辛基政府也有自己的門戶網站,每次政府如有什么新的計劃或者項目,都要在這個網站上提前公布,由市民自由發(fā)表意見進行討論,后匯總反映到相關部門。在外交部的網站上,所有芬蘭公民出國旅行時都可以通過短信的方式隨時獲得外交部的幫助,“比如美洲前一段的洪水,我們立刻通過短信確認自己的公民是否在附近”。在芬蘭環(huán)境研究所,成千的環(huán)保志愿者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向研究所辦的環(huán)保網站發(fā)來各地信息,從而組成每天的環(huán)境警報,“哪兒出現污染環(huán)境的事件我們立刻就會知道,并予以公布”。和國內相比,芬蘭網站的聊天室多數是由公共機構開辦的,他們被用來討論公共事業(yè)、環(huán)境保護等“正事”,而很少有泡在上面瞎侃的。
推廣電子銀行的NORDEA銀行副總告訴我們,和到銀行排隊相比,芬蘭人更喜歡自己到取款機上交易,“這使得推廣電子銀行非常簡單”。
全民學習系統(tǒng)
和中國的各種科研基金一樣,芬蘭也有一個芬蘭國家與開發(fā)基金,不同的是,這個基金不只投資具體科技項目,它還要為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提供各種發(fā)展模型,比如他們成立了一個項目組,專門研究如何通過網絡,使芬蘭人組成一個“全民學習系統(tǒng)”,首先發(fā)掘一批數字時代的先行者,這些人再帶動其他人,短期目標是提供公共、私人的在線服務,創(chuàng)造出每個市民都能參與的網絡學習社區(qū),培養(yǎng)五分之一的人熟練運用網絡完成各種學習,“讓網絡成為傳遞知識的快捷方式,”培訓課程經理安蓮說。而在這個初具雛形的網上學習社區(qū)里,記者還看到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專題學習論壇。
芬蘭人在普及網絡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在只有十萬人口的TAMPERE,這個曾經培育了諾基亞的小城,現在的目標是通過城市信息化的進程,創(chuàng)造出20個新的一流公司,產值要超過2.5億歐元。同行的中國記者們采訪到后,不約而同地得出一個結論,500萬人口、20所大學,全部免費教育,這樣的教育基礎是芬蘭網絡迅速普及和進入正軌的根源,而把網絡和社會融合在一起更使得網絡在芬蘭并不虛幻。
這里沒有網吧
盡管芬蘭人非常喜愛上網,但我們在首都赫爾辛基卻見不到一個網吧,這里,只有網絡圖書館。
走進火車站旁邊的一個公眾圖書館,一個長得很像安徒生童話里主人公的女管理員向我們介紹,她管理的這個“網絡圖書館”是完全免費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來這里上網,但必須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并將有自己真實信息的卡插入電腦中才能上網,“保證每個人對自己上網看的內容負責”。
記者看到,這里沒有人上網來打游戲,人們在查找資料、收發(fā)郵件、參加網上討論。
從網絡大巴到網絡芬蘭浴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腦的芬蘭,同樣有網絡普及的問題,TAMPERE市的官員帶著我們登上一輛漂亮的大巴,里面由十幾臺電腦組成無線局域網,而且還有可以上網的無線手機、各種網卡、數碼相機,乘務員兼職做電腦教師,“這里是整個歐洲第一輛網絡大巴,就是要讓歲數大的居民免費學習上網,過去一年里已經有8000人在這個大巴上做乘客了”。
隨后,這個官員頗有些得意地把我們帶到他精心設計的芬蘭浴房間,“看有什么不一樣?”他稱之為Internet芬蘭浴,裝有觸摸屏的房間里人們一邊蒸著桑拿一邊網上沖浪。市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被列入ETAMPERE計劃里了。
網絡只是工具
赫爾辛基政府也有自己的門戶網站,每次政府如有什么新的計劃或者項目,都要在這個網站上提前公布,由市民自由發(fā)表意見進行討論,后匯總反映到相關部門。在外交部的網站上,所有芬蘭公民出國旅行時都可以通過短信的方式隨時獲得外交部的幫助,“比如美洲前一段的洪水,我們立刻通過短信確認自己的公民是否在附近”。在芬蘭環(huán)境研究所,成千的環(huán)保志愿者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向研究所辦的環(huán)保網站發(fā)來各地信息,從而組成每天的環(huán)境警報,“哪兒出現污染環(huán)境的事件我們立刻就會知道,并予以公布”。和國內相比,芬蘭網站的聊天室多數是由公共機構開辦的,他們被用來討論公共事業(yè)、環(huán)境保護等“正事”,而很少有泡在上面瞎侃的。
推廣電子銀行的NORDEA銀行副總告訴我們,和到銀行排隊相比,芬蘭人更喜歡自己到取款機上交易,“這使得推廣電子銀行非常簡單”。
全民學習系統(tǒng)
和中國的各種科研基金一樣,芬蘭也有一個芬蘭國家與開發(fā)基金,不同的是,這個基金不只投資具體科技項目,它還要為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提供各種發(fā)展模型,比如他們成立了一個項目組,專門研究如何通過網絡,使芬蘭人組成一個“全民學習系統(tǒng)”,首先發(fā)掘一批數字時代的先行者,這些人再帶動其他人,短期目標是提供公共、私人的在線服務,創(chuàng)造出每個市民都能參與的網絡學習社區(qū),培養(yǎng)五分之一的人熟練運用網絡完成各種學習,“讓網絡成為傳遞知識的快捷方式,”培訓課程經理安蓮說。而在這個初具雛形的網上學習社區(qū)里,記者還看到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專題學習論壇。
芬蘭人在普及網絡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在只有十萬人口的TAMPERE,這個曾經培育了諾基亞的小城,現在的目標是通過城市信息化的進程,創(chuàng)造出20個新的一流公司,產值要超過2.5億歐元。同行的中國記者們采訪到后,不約而同地得出一個結論,500萬人口、20所大學,全部免費教育,這樣的教育基礎是芬蘭網絡迅速普及和進入正軌的根源,而把網絡和社會融合在一起更使得網絡在芬蘭并不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