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全國自學考試傳播學概論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傳播的主要層次中,最基本的層次即所有傳播活動的基礎(chǔ)是( )
    A.自然傳播 B.人際傳播
    C.組織傳播 D.大眾傳播
    2.包括傳播行為、傳播活動在內(nèi)的傳播現(xiàn)象,是一種( )
    A.心理現(xiàn)象 B.生理現(xiàn)象
    C.自然現(xiàn)象 D.社會現(xiàn)象
    3.在傳播學的研究方法上,拉斯韋爾的主要貢獻是倡導并親身實踐( )
    A.個案研究法 B.控制實驗法
    C.實地調(diào)查法 D.內(nèi)容分析法
    4.被麥奎爾稱為“與傳統(tǒng)的直線/單向型傳播模式的絕然決裂”的傳播模式是( )
    A.申農(nóng)—韋弗模式 B.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C.拉斯韋爾模式 D.馬萊茨克模式
    5.從理論上較透徹地闡明傳播學“過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S—M—C—R”的傳播過程模式的傳播學者是( )
    A.伯洛 B.申農(nóng)
    C.德福勒 D.韋弗
    6.根據(jù)一定的研究目的,選擇一組研究對象,人為地改變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觀察其后果。這種科學研究方法是( )
    A.問卷調(diào)查法 B.內(nèi)容分析法
    C.控制實驗法 D.個案研究法
    7.拉扎斯菲爾德在傳播學領(lǐng)域的代表作是( )
    A.《理解媒介》 B.《輿論學》
    C.《人民的選擇》 D.《傳播與說服》
    8.在《傳播在社會中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一文中,總結(jié)出傳播的三種主要社會功能的學者是
    ( )
    A.拉斯韋爾 B.賴特
    C.拉扎斯菲爾德 D.麥奎爾
    9.傳播有一種功能被施拉姆比喻為“雷達功能”,這種功能是( )
    A.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 B.社會協(xié)調(diào)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 D.輿論監(jiān)督功能
    10.報刊的四種理論中最早出現(xiàn)的是( )
    A.集權(quán)主義理論 B.自由主義理論
    C.社會責任理論 D.蘇聯(lián)共產(chǎn)主義理論
    11.對大眾傳播媒介的經(jīng)濟控制有多種手段,其中的關(guān)鍵是控制( )
    A.媒介的廣告 B.媒介的所有權(quán)
    C.媒介的資金 D.媒介的經(jīng)營權(quán)
    12.“人們永遠無法說出一種事物的全貌”,這句話表明( )
    A.語言是靜態(tài)的 B.語言是有限的
    C.語言是抽繹的 D.語言是靈活的
    13.大眾傳播中最主要、重視的信息是( )
    A.新聞信息 B.商業(yè)信息
    C.教育信息 D.娛樂信息
    14.按照英尼斯的觀點,下列選項中屬于“偏倚空間的”媒介是( )
    A.紙張 B.泥土
    C.羊皮 D.石頭
    15.麥克盧漢把人類社會發(fā)展分為三個時期,其中文字印刷傳播時期也叫( )
    A.部落前文化時期 B.部落文化時期
    C.脫離部落文化時期 D.重歸部落文化時期
    16.在較早開始從事受眾調(diào)查的美國,廣播收聽率調(diào)查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廣播的普及之外,還因為( )
    A.聽眾對廣播的興趣 B.制造商對廣播的興趣
    C.廣告商對廣播的興趣 D.調(diào)查機構(gòu)對廣播的興趣
    17.以“刺激—反應(yīng)論”的心理學模式為基礎(chǔ)提出的受眾研究理論是( )
    A.個人差異論 B.社會分類論
    C.認識連貫論 D.社會關(guān)系論
    18.“使用與滿足”研究的出發(fā)點是( )
    A.傳播者 B.傳播渠道
    C.受傳者 D.傳播內(nèi)容
    19.最早提出“意見領(lǐng)袖”這一概念的是( )
    A.施拉姆 B.霍夫蘭
    C.拉斯韋爾 D.拉扎斯菲爾德
    20.將總體各單位按某一標志順序排列,按一定間隔距離抽取樣本的隨機抽樣形式是
    ( )
    A.簡單隨機抽樣 B.等距隨機抽樣
    C.分層隨機抽樣 D.整群隨機抽樣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按照施拉姆的觀點,下列選項中屬于“把關(guān)人”的有( )
    A.記者 B.圖書管理員
    C.編輯 D.電影制片人
    E.教師
    22.柯日布斯基等學者從語義學的角度提出了語言的若干特征,它們是( )
    A.語言是發(fā)展的 B.語言是有限的
    C.語言是抽繹的 D.語言是動態(tài)的
    E.語言是靜態(tài)的
    23.按照麥克盧漢的觀點,下列選項中屬于“熱媒介”的有( )
    A.圖書 B.報紙
    C.廣播 D.雜志
    E.電視
    24.常用的采集受眾反饋數(shù)據(jù)的方法主要有( )
    A.當面訪問法 B.電話詢問法
    C.儀器記錄法 D.日記法
    E.年鑒法
    25.卡茲等人曾在《個人影響》中提出了測定意見領(lǐng)袖的三項指標,它們是( )
    A.生活閱歷 B.成員意識
    C.受教育程度 D.社交性
    E.社會經(jīng)濟地位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6.介于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之間的信息交流層次是____________傳播。
    27.傳播學的跨學科性質(zhì),一方面源于傳播現(xiàn)象和傳播活動的“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另一方面則源于眾多____________的興起。
    28.控制論模式的主要貢獻是引入“____________”的機制,變“單向直線性”為“雙向循環(huán)性”,從而更客觀、更準確地反映了現(xiàn)實的傳播過程。
    29.研究者按某種既定的標志將總體分層(分類)后決定其分配比例和數(shù)額,這種非隨機抽樣形式叫____________。
    30.賴特在《功能分析與大眾傳播》一文中,對傳播的社會功能作了重要的補充和闡述,指出傳播具有第四功能,即____________。
    31.《報刊的四種理論》中的“報刊”一詞,指____________。
    32.張先生把自己掌握的某信息告訴了李先生,但張先生并沒有因此而失去該信息,這表明信息具有____________。
    33.印刷的出現(xiàn),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并有利于信息的____________。
    34.作為受眾調(diào)查的一種方法,電話詢問可以分為即時式和____________式。
    35.按照戈爾丁的觀點,社會化屬于大眾傳播____________的非預(yù)期效果。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大眾傳播
    37.韋伯爾·施拉姆
    38.編碼
    39.樣本
    40.文化傳遞功能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傳播學誕生的條件。
    42.在傳播學研究中,內(nèi)容分析法有哪些長處和局限?
    43.簡述報刊自由主義理論的基本主張。
    44.簡述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的主要論點及其中心論點。
    45.為什么說魔彈論是錯誤的?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傳播媒介的議程是怎樣設(shè)置出來的?
    47.對大眾文化、大眾傳播媒介與大眾文化的關(guān)系,批判學派持有什么觀點?對于批判學派這樣的“批判”,你認為應(yīng)該給予怎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