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財政效益審計途徑提高預算執(zhí)行審計水平

字號:

財政效益審計是審計機關通過一定方式對財政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監(jiān)督活動。通過效益審計,評價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使用公共資金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強化公共部門的經濟責任,找出影響公共支出效益的原因,揭露損失浪費和管理不善現象,幫助被審計單位采取措施,改進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提高效益。在財政預算執(zhí)行審計中,以審計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為基礎,探索和開展財政效益審計,已是當前財政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由于這項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各項基礎管理工作尚須加強,缺乏完善的效益評價標準體系,在具體審計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如何在預算執(zhí)行審計中開展財政效益審計、提高預算執(zhí)行審計水平談幾點淺見。
    一、開展財政效益審計,必須抓住財政支出資金主線
    財政效益主要是財政支出資金效益。財政效益便是從財政公共支出體系出發(fā),通過確定合理的支出規(guī)模、優(yōu)化支出結構等途徑,發(fā)揮財政資金效益,最終促進經濟協調發(fā)展,實現的宏觀經濟效益。財政效益審計就是審計機關通過一定方式對財政支出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監(jiān)督活動。其中經濟性是指以最低的費用達到財政支出目的,即支出是否節(jié)約;效率性是指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即財政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產出或以一定的投入取得的產出;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達到政策目標,即支出是否達到了目標。因此,財政效益審計必須抓住財政支出資金這條主線。
    二、實施財政效益審計,要把握住財政支出重點內容
    一是財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情況。主要包括部門預算實施情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執(zhí)行情況以及政府采購資金運作管理情況等。通過檢查部門預算的編制情況、部門本級和所屬二三級預算單位的經費使用情況、財政資金國庫單一賬戶支付情況、政府采購情況等,發(fā)現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制度不落實、改革不到位、運作不規(guī)范等方面問題,從而推動財政改革的配套深化與改革措施的不斷完善,從根本上規(guī)范財政資金支出管理,增強財政預算資金分配的合理性、預見性和公允性。
    二是公共投資項目資金使用管理情況。主要抓住群眾關心、政府關注、社會影響大、財政投入大的項目,從項目立項、設計、招標、施工、監(jiān)理、造價等方面,檢查其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資金撥付的規(guī)范性、支出使用的合規(guī)性、竣工結算的正確性、直至建成后交付使用的有效性,找出財政投資項目管理中存在的諸如執(zhí)行建設程序不理想、手續(xù)不完備、公開招標率低、承發(fā)包隨意性大、合同管理薄弱以及竣工決算中高套定額、亂簽證、假變更等影響其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因素,從而有效避免投資決策失誤,遏制違法亂紀現象,減少財政資金損失浪費,使財政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三是專項資(基)金的管理與使用情況。主要指基本養(yǎng)老保險等一些社會保障性資金和一些列入預算或財政專戶管理的政府性專項資(基)金的管理與使用情況。通過對這些資(基)金的審計,發(fā)現資金管理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揭示資金管理單位因滯撥截留、轉移挪用及管理不善等造成的損失浪費現象,規(guī)范其資(基)金管理,限度地發(fā)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四是國有資產管理與運作效益情況。主要結合現行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收益收繳管理等辦法,通過檢查國有資產投資、調配、拍賣、轉讓、出租等運作情況、收益核算情況和使用管理情況,找出在國有資產運作中存在的諸如管理不規(guī)范、效益不明顯或資產資金損失浪費等方面的問題,揭示在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國有資產運作與經營行為的規(guī)范化,加強國有資產運營風險控制,提高國有資產運作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三、搞好財政效益審計,方法上應當開拓思路、推陳出新
    一是堅持與財務收支審計有機結合。效益審計離不開財政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審計,必須把效益審計與真實性合法性審計有機結合起來,以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保證效益審計在真實信息資料的基礎上開展。如果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性都不能保證,則效益審計將無從談起。
    二是強化財政資金的全過程審計。即從財政資金使用計劃的合理性到使用過程的規(guī)范性,直至使用結果的效益性實施全過程審計監(jiān)督。主要是對政府重大投資建設項目,因具有資金量大、領導關心、社會關注的特點,且決策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比較大的損失浪費,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損害政府形象,因此,更需強化全過程審計??蓮耐顿Y項目的前期決策工作、設計工作、投資估算、設計概算、預算編制、工程監(jiān)理以及項目決算等方面,著重立項科學性、項目資金管理及建設成本的效益性等,進行事前、事中及事后審計。
    三是靈活運用審計調查手段。審計,在對象范圍、內容、手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審計調查,則具有范圍廣、覆蓋面大、針對性強、工作方式靈活等特點,調查成果與體制改革及經濟發(fā)展的結合更緊密,更易引起有關部門和上級領導的重視,是審計手段的有效補充。因此,靈活運用審計調查,能夠從更高、更深、更廣、更宏觀的層次上全面、客觀地反映情況和揭示問題,限度地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作用。
    四是積極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審計中,可以依靠歷年對財政審計數據的積累,進行歷史數據的比較和結構的分析等;依靠地方稅務部門提供的電子數據,通過計算機強大的檢索和計算能力,方便、快捷、準確地進行數據核對分析和延伸審計單位的選擇。這樣,既能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又能客觀、準確地評價財政資金效益。
    五是注重審計結果轉化。財政效益審計不僅查處違法違規(guī)問題,而且更加注重宏觀決策和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執(zhí)行情況的審計,查找預算體制和決策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制度層面提出對策或建議,因此對審計結論和審計成果轉化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一方面對審計情況進行深挖掘、深加工,深入分析研究影響財政效益的主要因素,在審計報告和審計信息中,重點揭示財政資金使用中的損失浪費現象,分析影響財政資金效益的主要因素,力求反映問題具有普遍性、前瞻性,對策建議不僅要具有宏觀性、權威性,更要在如何促進財政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上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便于相關單位整改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渠道,將政府關心、百姓關注的重大項目、重點資金審計結果向社會公布,既能滿足社會公眾的知情權需要,又能促進被審計單位加強整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